8. 特点:雨大,及时(2分,每点1分;答“凉”“冷”不给分,因为“凉”“冷”也是因为雨大)。分析:①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表现雨大;②运用叠词(化用)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③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4分,每点2分,写出两点即可) 9.表现了一位不以小我为念(1分),关心国计民生(2分)的诗人形象。因为所管辖地区久旱遇雨,故诗人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1分),即使没有田地,也因大雨的到来而欢欣鼓舞(1分)。 【附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稼得救。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诗人时为浙西提刑任上,欢欣鼓舞,写了这首七律。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颔联正面写一个 “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颈联承“且喜”句。末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三四化用杜句,十分自然。“屋漏床床湿”,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稍加变化;“溪流岸岸深”化用杜甫《春日江村》“农务村村急”句。秋雨梧桐,一般都觉得愁人,作者却说是最美妙的声音,这也表明了他对人民的关切心情。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写大雨后庄稼复苏的生机,突出了“喜”字,体现了诗人的劳动人民感情。 这首诗语言简明洗练,轻巧明快,没有任何难懂的地方,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把农民兄弟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与他们同喜同悲。一位不事农桑的文人士大夫能拥有这样的情怀,不仅在封建社会,即使是在今天都是难能可贵的。 10.(1)春花秋月何时了 (2)弟子不必不如师 (3)我寄愁心与明月 11. 文学类文本阅读 (1)5分。答案: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A“表现‘她’前去分手的决心”有误,‘她’的行程同样表现的是‘他’所处的大漠遥远而艰苦。B引用孟子的话,是表明他的吃苦耐劳,不怕艰苦。C “塑造了一个对爱情无比坚贞的女孩的形象”这一说法于文依据不足,因为她也曾动摇过。) (2)6分。答案:①帅气阳光,充满诗意。“他”是大学野草诗社社员,朝气蓬勃,诗情满怀。②积极乐观,热爱生活。从美丽校园到大漠戈壁,面对艰苦,“他”积极适应,读诗种菜,乐观生活。③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大漠戈壁,工作艰苦,独自一人,孤独寂寞,但“他”却兢兢业业,尽职尽责。④忠于爱情,执着真诚。大学里与“夏花”相爱,工作后写信看信,菜地的“旗帜”上写着“生如夏花”。(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3)6分。答案:“大漠里的旗帜”是小说的线索,连缀起各个片段,并且点明了作品的主题(或表现了人物形象)。①“他”上大学时,“说过不了几年,我将成为中国诗坛的一名旗帜”。②大漠里,“菜地的四周插满了树干,树干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布条,像是挂满了万国旗”。③“他”不怕艰苦,热爱生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在大漠戈壁树起了一面精神的旗帜、人生的旗帜。(从“线索”“内容”“主题或形象”三个角度作答,每点2分) (4)8分。答案一:“她”毅然放弃优越舒适的生活,来到身处大漠的“他”的身边。他们有爱情的基础,“她”的心里是爱“他”的,大漠之行让“她”重新认识了“他”,被“他”深深打动了,“她”最终听从爱的召唤,回到“他”的身边。(推测爱情结局,4分)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利益至上,能够坚守爱情的人值得肯定和赞扬。(表达看法,4分) 答案二:“她”虽然很感动,但最终不能忍受大漠的艰苦,选择了分手。“她”是爱“他”的,心里有很多的爱恋和不舍,但现实很残酷,“她”不可能忍受大漠的艰苦与孤独,父母也不会同意“她”去大漠,现实这道鸿沟使两人最终无奈分手。(推测爱情结局,4分)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利益至上,在爱情与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人放弃爱情而倾向于利益,这种选择也无可厚非。(表达看法,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