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长沙市雅礼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三)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7)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12-14 20:22

参考答案:
1.A(制定限制通商的法令的不是十三行面而是清政府。)
2.C(中国法律考虑得更多的是侵害的结果,而不是只考虑侵害的结果;英国法律着重考虑动机。)
3.D(实际操作中,清政府的法律更看重结果,此水手会被处以绞刑。)
4.B(寇:侵略)
5.B 
6.D(柴克宏不是战死疆场,而是死在路途之上。)
7.(1)精锐的部队都在长江以北,柴克宏所率领的只有数千名疲弱的士兵,枢密副使李征古供给的兵器、铠甲都是朽坏不锋利的。
(2)柴克宏的母亲又说柴克宏有他父亲的风范,如果不能胜任,愿意和他一同遭受刑罚,元宗才任用他。
8.①反衬。一二两句写鸿雁南飞,随云而去,自由自在,反衬词人漂泊江湖,身不由己的凄冷、苦楚。(2分)
②寓情于景。三四两句,写青山清寂愁苦,填空昏暗欲雨,寓情于景,烘托词人内心的千愁万苦。(答拟人亦可)(3分)
9.“舞”是飞舞、舞动的意思。(1分)句中描写词人凭栏怀古,吹凄凄冷风,看残柳飞 舞,一派参差凌乱、凄冷萧索景象,(3分)以景结情,表达出词人感慨身世、忧心国家的复杂感情。(2分)
10.(1)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2)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3)此情可待成追记 只是当时已惘然
11.(1)选B给3分,选E给2分,选A给1分,选C、D不给分。
(2)①形象上,塑造了一个逼真而又典型的“乡巴佬”的形象,展现出海史密斯有非常高超的演技;(2分)②内容上,他们的谈话内容围绕“乡情”和“母爱”展开,暗示了女主人公回归的原因,深化了主题;(2分)③结构上, 呼应了上文海史密斯要争取的就是“最好的乡巴佬”的角色,同时为下文故事结局、人物命运的徒转埋下了伏笔。(2分)
(3)①敢于为改变个人命运而奋斗。她闯荡纽约,成为了“红得发紫”的演员;(2分)②有自己独到的艺术追求。对自己从事的艺术工作要求严格,她声明“ 如果物色不到最好的‘海托塞’,她就不登台”。(2分)③内心深处藏有对家乡和母亲的思念。短暂地迷失在城市的“污浊”中,却在新剧即将开演之时选择了回归家乡和家庭。(2分)
(4)①一个乡村少女置乡情母爱于不顾,只身出走纽约,在戏剧生涯中补补高升,却又抛弃来之不易的名利地位,回归家乡家人的怀抱。这到底出于何种原因?源于什么动力?这就是作者在本文中所设置的一个总悬念,也是小说的主旨所在,是小说结构的支架。(2分)
②经理蒂莫西·戈尔茨坦的转述向我们展现了故事开始的第一个悬念,那就是波西小姐所要的“货真价实”的乡巴佬能否找到?假如找不到她真的会“不登台”吗?海史密斯的运气又将如何?在悬念丛生中将一位自视甚高、睥睨一切,却又有着独立艺术见解、追求高标准艺术理想的喜剧明星的形象勾勒了出来。(2分)
③波西小姐“身材纤巧,美丽迷人,充满活力,得意非凡”,但她出现的场景却是气氛污浊、令人窒息的地下室小餐馆,这不禁让我们疑惑:这样的生活环境如何成就戏剧明星的事业?这样的环境又将给波西小姐怎样的命运?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揭示出主人公“人性之美失落”的现状(2分)
④随着海史密斯为了争取角色而扮演的“乡下来的年轻人”的出场,故事情节进入了高潮部分。他所叙述的家乡的场景成功激起了波西小姐对母亲的思念,并终于问出了“妈妈好不好?”海史密斯的回答表演可谓是感人肺腑,细节生动、情真意切。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作为唯一“观众”的波西小姐却并没有如我们想象中那样痛哭流涕,而是快活地嚷道,“还有比那些地方更死气沉沉的吗?如今让我在酸果蔓角待两个钟头,我都受不了。”“我想我现在要赶回旅馆去睡我的美容觉了。”至于临走时“傲慢地戈尔茨坦先生点点头”似乎又向我们暗示着什么。(2分)
作者如此大造假象以强化由此而生的悬念效果的构想艺术能引导读者走向柳暗花明的审美回旋,以获得故事结局时意外惊喜的审美快感。
13.A
14.A
15.C
16.①平淡(平常)不会淹没你 ②以同情(怜悯)之心向下看 ③你就站在了灵魂(精神)的最高处(每句2分)
17.硬币正面右上方是“一元”字样,左下侧是“牡丹花”图案,它象征祖国繁荣富强;(3分)背面居中为国徽,下方国名和发行年号,为国名的汉语拼音。(2分)
18.略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