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描绘了江边凄清的秋色:(1分)衰败的芦叶落满沙洲,沙滩浅流寂寞凄寒(要有对诗句的具体解析2分)。 渲染萧瑟、寥落的悲秋气氛( 或 营造凄怆、伤感的悲凉意境)(1分), 为下文词人重游南楼过程中的伤感、悲凉的心理做铺垫(1分)。 9.作者在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或对比)的表现手法。(答出其中任何一点即可给2分) (下面要具体说明虚实各是什么,或者什么和什么对比)词中实写眼前凄冷的景象,说自己不过是匆匆经过南楼,马上要回家乡了,满怀的愁绪无法用花酒来消遣,中间穿插虚写对二十年前登临南楼的回忆和对故人的追念,将今昔游览的景象与心情进行了对比描写(2分),曲折含蓄地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浓郁愁绪(2分)。 【赏析】 翻译:芦叶纷扬落满沙洲,浅水带着寒沙汩汩东流。二十年后再次登上南楼,小舟在柳树下还没有系稳,过不了几天,又到了中秋。断崖矶头上的黄鹤楼,故友现今是否安在?看江山破旧心中频添新愁。想买桂花美酒一起畅饮,但终究不再像少年时代那样纵情豪游! 这首词是感时伤今之作。序言说明了写这首词的缘由:词人与柳阜之、刘去非等友人在安远楼小聚,一位姓黄的歌姬在筵席旁演唱助兴,请求词人为其作词,于是词人创作了这首《唐多令》。 10.(6分)(1)寄蜉蝣于天地 (3)沉舟侧畔千帆过 11、(1)C(3分)D(2分)E(1分) 解析 A项,“不安于现状”“充满朝气”等分析依据不足。B项,“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不恰当。E项,“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不够恰当。 (2)①一直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从未拥有过快乐的老人,受到那孩子的天真快乐的感染,目光久久不愿离开。 解析: 这三句话都写到了老人的笑容。第①句,老人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带领下玩铁圈后露出“呆痴的笑容”,表现出老人被孩子的天真快乐感染的情形。第②句,写老人在郊区尽情玩耍了铁圈后的快乐之情,表现了他愿望得以实现的愉悦。第③句,因为能够快乐地玩耍铁圈,所以老人在临死前还是这样的满足,可以表现出老人愿望满足后的欣慰之情等。 (3)①反映了嘈杂、晦暗的现实生活环境和老人单调、麻木的生活状态。 ②反衬出铁圈给老人精神和生活带来的变化,他有了自己的快乐憧憬。 ③与下文老人滚铁圈时的环境描写构成鲜明对比,进而突出主题。 解析: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要从环境描写与人物刻画、主题揭示和下文的关系等几个角度分析。比如,工厂的环境是嘈杂的,表现了老人单调的生活状态,文章以此表现老人看到孩子玩铁圈后的向往之情;从后文老人到郊外滚铁圈的环境描写可以看出,两处环境描写的对比表现了老人对亲情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等情感。 (4)主题思想——铁圈是老人快乐梦想的象征:是童年的幸福,是亲情的温暖,是富贵的愉悦。 情节结构——铁圈是贯串全文的线索:看玩铁圈——想玩铁圈——捡旧铁圈——自玩铁圈。 人物塑造——铁圈是造成老人行为心理变化的催化剂,激起了长期生活在单调、麻木状态下的老人的内心追求,完成了追寻梦想的过程。 解析 作答此题,应先选择分析的角度。如果从主题思想的角度分析,可分析在文中反复出现贯串全文的“铁圈”的象征意义;如果从情节结构的角度分析,可分析“铁圈”与情节的关系,即“铁圈”是小说的线索,所有的情节都是围绕着“铁圈”展开的;如果从人物塑造的角度分析,可以分析“铁圈”与老人的关系,“铁圈”引起的老人行为心理的变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