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7)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12-05 15:05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1.D(A叨扰tāo B 哽噎yē C 吱声 zī)
2.A (B几率 C 嫁接 D 雍容大度)
3.B
4.C (A 基本普及矛盾 B “令人感慨”加“的”放在“人生”前D“状告”后加“到”
5.D郁达夫是创造社成员
6.B
7.C
8.C
9.B第:只管
10.D且,暂且/尚且
11.D(③街市上热闹的情景谈不上具有传奇色彩,⑤是叙述事件的开头。)
12.A(B项,差官并没有遭到关押。C项,巡抚夫人被截断了三寸头发的事发生在先前。D有对剑侠的正面描写,“惩恶扬善”中扬善并没有在本文体现。)
13.①怪之。归以告中丞,中丞大怒,亟责偿官。
(差官)觉得此事很奇怪,赶回来把这件事告诉巡抚。巡抚非常生气,立即责令差官赔偿官府(银子)。
②拜跪讫,男子讯来意,具对。
(差官)叩头行礼完毕,那男人问了他的来意,(差官)详细地回答他
③移时,传令吏归舍,释妻子,豁其赔偿。
过了一会,传出(命令)让差官回家,释放了他的老婆和孩子免除了他的赔偿。
(划线处每处1分)[]
14.①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2分) 
②全诗围绕着题目的“寻”字,逐渐展开。(1分)“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突出了一个“寻”字。(1分)颔联写由顺其路而始入其居境,“春草闭闲门”意味寻人不遇。(1分)后四句继写一路景观,“随山到水源”就是随山寻水源,而寻水源也就是寻道士,也紧扣一个“寻”字。③诗人希望通过访晤常山道人来体会清寂、闲逸的“禅意”,(1分)他看到了白云缭绕水边、芳草门前摇曳的道人居所,也欣赏到雨后松色青翠、山水清秀之景,(1分)虽寻访不遇,但已然体会到宁静、恬适的清趣,无需与道人再言“禅意”,自然也就“忘言”了。(1分)
15.略
16.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把桥与水相映成趣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1分)衬托,句式整散结合。用银杏、刺槐、楝树、柳树来衬托桥的风姿,突出家乡的每一座桥都是出色的风景。(1分)表达了对家乡的桥的喜爱与赞美之情。(1分)
17.①家乡的桥给江南水乡的人们提供了交通方便。②家乡的桥景色优美,富有诗情画意。
③家乡的桥记载了家乡的辉煌历史。④家乡的桥记录了作者的成长经历。
⑤家乡的桥记录了感人的亲情。⑥家乡的桥给作者以深刻的教益。(每点0.5分,共3分)
18.示例:
①历史:南门红桥得名于一支太平军曾经威风凛凛地经过桥上;北门奉安桥得名于人民群众自发悼念中山先生;东门集贤桥不是一座普通的石桥,它是因宋代城里连续出了王维熙、王观、王觌、王俊、王咸、王正纲祖孙叔侄五代状元、进士而建造的。
②人文:西门的雁桥是石姓三兄弟因隔河来往不便而建的,取名雁桥表示兄弟友爱如雁,清康熙状元胡任舆写过一篇《雁桥记》,至今读起来每个字都滴着浓浓的兄弟情。
③实用:上小学、中学我走的都是迎春桥,上大学后在外面转悠了几年,回来依旧走迎春桥。迎春桥东桥堍原先有座低矮的土地庙,小时候有个头疼发热什么的,母亲总在夜深人静时一个人悄悄到土地庙里烧炷香。
④道德教化:迎春桥上两边栏杆上嵌着两块条石,一块刻着六个字:“愿天常生好人”,另一块还是刻着六个字:“愿人常行好事”,每行至此,触目所及,都不免受到一次人生的教诲。(意思对即可)
19.AD   B项第一段没有总领全文,暗示主题的作用。C项集贤桥没有表现兄弟情。E项本文风格并不绚丽飘逸。(4分)
20.
21.①结构极其简单 ②如果离开宿主细胞 ③显示出典型的生命体特征
22.
23.略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