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福建四地六校2016届高三11月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11-21 15:27

 “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泉港一中、龙海二中”六校联考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选C 【解析】“为文化土层的培育提供更大的空间,也让网络文化显得颇为芜杂。”的是张扬的个性
2.【答案】选A 【解析】“这大大丰富了国民的业余生活”与原文中“恐怕难以扭转‘中国人不读书’的印象,也不足以涵养丰盈的精神生活。”相悖。
3.【答案】选C 【解析】“语言含蓄典雅”有误,本文的语言并不含蓄,也不追求典雅,作者在表达观点,论证观点时的语言自然明晰。
4.【答案】选B 【解析】“以为”应译为“认为”,全句的意思是:丁谓不认为他的看法是对的。
5.【答案】答:选C
6.【答案】选A 【解析】他没有要求手下的吏全部要献米,而是手下官吏自发捐献。
7.【答案】(1)恰逢他哥哥陈尧叟出使陕西,揭发宦官方保吉的罪行,方保吉怨恨他,捏造事情诬陷尧佐,尧佐被降为朝邑县主簿。(“使”、“发”、“怨”各1 分,“诬尧佐以事”倒装句1分,句意1分。)
(2)被该郡人王文吉拿谋反的事告发,传送御史中丞范讽审理治罪,事情才得以辨明。(“为”“ 变事”“ 劾治”“辨”各1分,句意1分。)
8. 【答案】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渲染出报恩寺上方环境的清幽。(1分)前句描写了悬岩飞瀑的动态,岩上瀑凌空迸射,如晴天里挂起的一幅白色雨帘,景色空蒙缥缈,分外清幽。(2分)后句子写林萝的静态,林间藤萝,缠树绕枝,遮谷敝日,形成了浓密的树荫,量身其间,以人感到阵阵凉意。(2分)(如答综合运用视觉触觉多角度描写亦可,但答出比喻只可给3分)
9. 【答案】①使用口语,语言通俗,清新自然,像是诗人召在召唤游人,态度热情。②使用叠词,如“未来”,具有节奏感,让人感到亲切,也表现出诗人出现美景的惊喜之情。③词语精炼准确,如“喷空”的喷字,写出瀑布凌空迸发,水势大,飞泻急,用词有力,把“岩溜”写活。(答出两点即可,每点3分:特点1分,分析2分。)(如有其他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10.【答案】⑴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⑵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⑶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1.(1)【答案】选C给3分,选D给2分,选A给1分。
【解析】A项“反映出当时大学生毕业就业很容易”不够准确。B项“说明他的家庭经济非常拮据,”办公室的局促并不一定能说明家庭经济。E项“由于他是学术个体户,所以期刊不幸夭折。”有错。 
(2)【答案】 “机械式翻译”可以给人原滋原味之感,但因中外文化差异,中外作家有不同的思维习惯,机械式翻译往往造成辞不达意情况,让读者不易接受。(2分)“翻译性创作”以我为主,融纳西学,铸就自我体系,具有创造性。但这种翻译方法往往会与原著作者的思想产生偏离,使读者无法了解外国文学的原有风味和学术的内涵。(2分)“研究性翻译” 对原著文本及其所传达的思想既有同情性理解,保持原著的风味特点,又融入了本地化的思考,符合国人的口味,也可以融纳外学以铸成自我知识体系,是一种比较完美的翻译方法。(2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①这副挽联是对邓正来先生一生的高度概括,是对邓先生高尚人格的赞颂,表达了作者对邓先生的深切悼念。(3分)②这副挽联启示人们:做人就应象邓正来先生那样:要看淡生死,顺其自然;更重要的是要承担社会责任,执着探索,死而后已。(3分)
(4)【答案】因为邓先生的生命始终放射着夺目的光彩,让人敬佩,让人赞叹。①面对工作环境的恶劣,或者病魔的折磨时,他始终乐观而刚毅。②作为一个学术个体户,在学术和政治建制之外生存,思考写作中展现出从容,有勇气。③无论在哪一种场合,都有强劲的“气”,饱满而有力量。④严谨的治学态度,讲究学以致用。⑤拥有孜孜求道的执着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高贵品质,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⑥非常关心年轻一代的成长。
(意思对即可,每点两分,答出4点得满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