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北正定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7)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11-20 22:03
17.诗句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己不得志的惆怅之情(3分)作者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领略山野旖旎的风光,但山间美景勾起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景色虽美但是自己却有家难归,仕途多舛,自然产生“惆怅”之情(2分)
18.①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诗句第二联先写万壑之中的天籁之音,再写无语立斜阳的数峰之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突出秋日山野之寂静;②远近结合。诗句的第二联写远景,第三联写近景,既宏大开阔,又细致入微,景色层次分明;③拟人和比喻。数峰无语,将峰峦人格化,突出其静。作者又用“胭脂”“白雪”比喻“棠梨”叶色和荞麦花色,显得绚丽多姿,美不胜收;④各种感官的运用。“万壑有声含晚籁”听觉,“数峰无语立斜阳”视觉,“荞麦花开白雪香”嗅觉,视觉,听觉,嗅觉等的运用,多方位,多角度的描写出山村迷人的景象。(以上每点1分,答出4点方可满分)
19.诗歌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诗人形象。(2分)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的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2分)诗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由此可见。(1分)
20.①借景抒情:上片一、二句写景,早春时节,细雨纷纷,香火残留;桥下溪水碧绿,桥外春燕衔泥,寒气逼人。细雨、残留的香火、燕泥寒,一“残”一“寒”,既写实景,也抒写诗人内心的悲苦。为映衬。②乐景衬悲情:下片一、二句也是写景,刚脱去壳皮的修竹,正散发出嫩绿之色;刚褪去花瓣的新杏,酸味未成。如此的江南美好景象给谁赏看呢?诗人以江南的美好来抒写故国(北宋)灭亡之悲情。为反衬。(每点3分)
21.答案(1)海内存知己,涯若比邻。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6)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
(7)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8)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0)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11)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2)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1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1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三、作文
22.【审题提示】这是一则对比型的材料作文,对比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拒绝浮躁,全身心地、静心地做研究,这也是这次作文的核心立意。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