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3分)D A.第①段“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和方式有多种说法,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在西汉末或东汉初。” 2、(3分)C 3、(3分)B 中国的佛教信者并没有排斥传统的儒教思想。 4、(3分)D 5、(3分)B 6、(3分)B 燕王退至馆陶,吴杰、平安从真定拦截,第二年正月,吴杰、平安深 州失利,燕军才返回。 7、(10分)(1)以前因为山东没有平定,所以才命你镇守淮安。现在铁铉被俘,各郡全部平定。(向:以前 8、(5分) ②从全诗看,以乐景衬哀情,这样的好天气,客居他乡的诗人却心生忧愁,反衬出诗人内心忧愁之深。(3分) 9、(6分) ①社会动荡不安,兵戈四起,不知何日才能平息,看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或厌战之情。(3分) ②诗人客居他乡,在乱世中不知故交中几人能保全,看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故友的担忧以及羁旅他乡的漂泊之愁。(3分) 10、(6分)(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1、(1)(5分)B、D 答B给3分,选D给2分,选C给1分(C说法片面绝对),答A、E不给分(A情节设置很讲究铺垫伏笔。) (2)(6分)①第一处写风筝,描写了一幅欢快动人的幸福画面,反衬出李老汉的孤寂悲哀。第二处写风筝突出李老汉听说儿孙春节不回家后的失落伤感。(2分) ③第一处写风筝为第二处写风筝作铺垫,并前后呼应,正是孩子们放风筝很快乐,后文才会出现给孙子糊好的风筝,使得小说行文顺畅,无突兀之感,并结构完整。(2分) (3)(6)①内心孤寂惆怅。小说中李老汉心里孤独落寞才沿着小路走了出去。第一段中直接叙述“村里年轻人最多时,是李老汉感到最孤独寂寞的时候。” ②重情,深爱家人。李老汉的老伴去世后,他觉得天仿佛塌下来了,心头像是被活生生掏空了一般,并且想累死去陪老伴;李老汉整整半年都希望见到儿子和孙子,早早地给孙子糊好了风筝。 ③坚强,有苦全自己扛,不愿求人。李老汉的老伴去世后,他拼命地干活,硬是将那段时光撑了过去。自己内心极度思念儿孙,却不找人倾诉,独自出门。 ④能干,手巧。李老汉能糊风筝,并且会画出可爱无比,神采奕奕的小燕子图案。 (任答3点即可) (4)(8分)①标题:春雪既指春节的雪,也暗指李老汉每逢春节压在心头的“雪”,春节儿孙不回家的烦心事压在李老汉心头,如雪一般凄冷。 ②人物形象:春雪渲染出一种凄冷的氛围,烘托出一个孤寂落寞的空巢老人形象。 ③情节设计:将眼前与过去勾连,现实与幻觉交织。年后李老汉出门所见是现实,儿子出生时种槐树、妻子死后是过去,听到儿子的说话声及尾段的雪是幻觉。这样写使情节有波澜,富于变化。 ④主题:春雪暗示主题。春雪原本是春节的雪,“瑞雪兆丰年”,但这场雪未必给李老汉带来美好幸福的生活,反而是满怀的希冀变成难言的凄凉。借春雪反映当前随着社会工业化发展,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迫于生计,传统的过年回家“团聚的意识越来越淡漠,村里老人孤独寂寞,唯有思念陪伴的社会现实。警醒我们重视乡村衰败,乡村传统文化消弱这一严重社会问题。(每点2分) 12(1)(5分)A、C (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递进关系反了,答B、D不给分) (2)(6分)①才华,凝聚力。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集于一身,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 ②个人魅力。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是中国女性的偶像。 ③人生经历。少女时代芳华绝代,才华横溢,成了母亲、妻子,以多病之身操持一个大家庭事务,随丈夫颠沛流离,贫病交加,执着考察和研究。 ④人生角色。她的人生角色完美,是一个完整的女人。(每点2分,任选三点即可) (3)(6分)将二人的人生角色、爱情生活、性格做对比,(2分)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她和梁思成勘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她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而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难以走近,人生角色不完美。(2分)突出林徽因的完美形象,表达作者的敬佩之情。(2分)。 (4)(8分)①运用比喻、引用,把年轻时的林徽因比作花,把历经生活艰难,成熟坚强的林徽因比作一颗树,这句话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林徽因人生角色的转变,增添了文章的文采。(2分) ②在家庭生活上,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在事业上,她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联系文本,两点即可,共4分) ③现代女性长大成熟后也应坚强,热爱工作,热爱生活,如秦怡,倪萍等。(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