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6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8)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11-16 19:57

(三)
(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三、文学类文本
⑴(5分)A、C[选A(3分)、B(2分)、D(1分),C:艾迪在此之前并不知道那个中年男子是博格。E:洛克不愿意点燃包画的塑料布,并不是深爱苏菲,而是担心名贵的画会被雨水毁坏。D:“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文笔温婉细腻。”不当。]
⑵(6分,每点2分)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主要人物;②介绍阿普达镇阿普达是英国伯明翰南部山区的旅游观光小镇,至今仍然使用马车代步,为下文马车失事埋下伏笔。③点出艾迪和洛克身份地位的悬殊,引出下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⑶(6分)艾迪是英国阿普达镇一个地位卑微而心灵高贵的小工艺店的年轻老板。(2分)他有这些优点:①勤俭朴实(自食其力):经营一家小工艺店。有六千英镑的积蓄。②面对爱情勇敢争取:苏菲家对他不满意,面对地位悬殊的对手洛克,艾迪没有退缩。③友善热情:面对洛克揶揄,艾迪并没有针锋相对的回击。碰上浑身湿透要搭车的博格,热情招呼。④乐于助人,品格高尚:为挽救生命,毫不犹豫点燃自己全部积蓄六千英镑。(答对三点并结合文章分析给4分。)
⑷ (8分)观点一:以“六千英镑”为题不合适。
①本文的主旨是说人的高贵不在于身份地位而在于心灵,越是紧急情况,越能检验出人灵魂的高下。“六千英镑”为题不能体现这一主旨。
②以“六千英镑”为题,不能表明作者对艾迪高贵心灵的赞美。
③以“六千英镑”为题,没有对比的效果,体现不出作者对地位高贵的洛克的讽刺批评。
观点二:以“六千英镑”为题合适。
①以“六千英镑”为题,可以设置悬念,让读者看了题目会产生遐想,饶有兴趣地看下去,引发读者思考。
②以“六千英镑”为题,体现出这六千英镑的重要性,是塑造艾迪这一人物形象的关键点。
③艾迪点燃六千英镑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以“六千英镑”为题,概括出了小说的主要事件。
四、实用类文本
12.(1)DE  
(2)答案:①对病人负责,有爱心,勇于挑战,充满自信。面对压力,王振义坚持自己的意见,为了挽救生命,认为冒险是值得的。②尊重科学,善于提出探索性、创新性的治疗思路。 
(3)答案:①为人:低调,淡泊名利,虚怀若谷,把机会留给别人。②为医:不怕冒险,敢于承担,尊重科学,勇于挑战,不辍追求。③为师:严于律己,严谨求实,精益求精。    
(4)答案示例:观点一:同意。做一名好医生,光有高超的医术还不够,还得有一颗仁慈之心,看淡名利得失,视荣华如流水,耐得住清贫和寂寞,这样才能全心全意地为他人服务;做一名科学家,要清静向上,胸怀壮志,摒弃浮躁,倾心科研攻关,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王振义一心搞科研,甘为人梯,把较多的时间用在血液学研究中,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观点二:不同意。我认为科学家应该摒弃浮躁,耐得住寂寞,但不一定要安于清贫。如今,国家给予科研人员较高的待遇,在科研方面投资较大,科研人员可以在优越、舒适的环境中工作,这有利于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
13.D(“荡然无存”指原来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付之东流”形容希望落空,前功尽弃;“化为乌有”形容一下子舱室或全部落空。)
14.B(A项成分残缺,在“处理”后加“与”,和后文组成“与……邻国的……争端”。C项,搭配不当,“来自”不能和“不同水平”搭配。D项,语序不当,“首席”应移至“专家”前。)
15.C(B项描绘的是火热、灿烂的景象。D项描绘的事清新、明快的景象。A项描绘的景物到时和下文一直,但是角度不对,“崖壁……处理在江对岸”,这说明A写的是远景,不能与下文的“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相衔接。C项,无论从景物色彩上看,还是从写景的角度看,都与下文衔接紧密。)
16.(每空给2分)
①“读薄”偏重于求深度                
②“读厚”则需要拓展、杂糅
③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
17.答案示例:(1)绝大部分人认为目前社会上食品浪费现象非常严重,而且不同意“个人买单的食品浪费与他人无关”的观点。(3分)
(2)反对浪费,节约食品,从每个人做起。(2分)
【解析】归纳结论,可以根据图表找出图表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不宜有偏颇。结论要写出总结观点,要有一说一,观点鲜明,不可模棱两可。
18.写作提示
“藏”与“露”
    藏还是露,这是个文体,考量着你的智慧,衡量着你的思辨。藏什么?露什么?为什么藏?为什么露?如何藏?如何露?如何处理“藏”与“露”的关系?这是打开思路的方法。
    社会上总有一些人,特立独行,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隐匿于聚光灯之外,心甘情愿做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流溢心。宁要孤独不要庸俗,它们犹如一束光,令你我仰望。我们所期盼的,真实我们所缺少的。而材料呼唤的证实我们社会所稀缺的能量:隐藏锋芒,低调为人,拒绝繁华,淡泊名利……
虽然材料的倾向是赞扬隐藏,强调低调,但是行文时观点不可过于绝对。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