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列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寄黄几复 黄庭坚①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诗人少时好友,时为广州四会县令。② 蕲:求。三折肱:古语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说法,这里是说黄几度政治经验丰富,可做大事。 8.“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被称为“奇语”,请从对比手法运用的角度进行简要赏析。(5分) 9.诗歌最后两联从哪几个方面写黄几复的品德和才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答案】 8.答案①“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一忆京城相聚之乐,一抒别后相思之苦,形成对比;(2分)②“一杯酒”与“十年灯”,一言欢会极其短促,一说飘泊极其漫长,形成对比;(2分)③通过对比,凸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1分) 9.三个方面:为官清廉,富有政治才华,好学不倦。(3分) 情感:赞扬了黄几复廉洁干练,也表达了对友人处境的不平和担忧之情。(3分) 【解析】 8. 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触觉和视觉等、渲染、烘托、对比、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渲染、烘托);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③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④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本手诗歌就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先指出写作手法是对比,然后再解析怎样对比的,如,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形成对比;(2分)②“一杯酒”与“十年灯”,形成对比;最后再说说对比的作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9. 此题考查的是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事、物,诗歌的主旨指的是诗人写作诗歌的主要目的。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结合诗歌的意像、人物、事件,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从家徒四壁,治病不请良医可以看出,可以看出其清廉。想见读书头已白,体现其勤奋好学。隔溪猿哭瘴溪藤,是黄几复的生活环境,体现其对友人处境的不平和担忧之情。 【知识点】诗歌鉴赏->诗 【难度系数】4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 (2)诗人屈原在长诗《离骚》中用“ , ”表明自己的心志是不可以挫败的,誓死坚持理想、保持高尚的人格。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 ”。 【答案】 (1)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或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3)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对于名家名篇,同学们不仅要能背得出,还要能正确默写出来。学习时注意理解记忆,这样能记得牢固,做题时仔细辨认,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形似字,力求正确作答。 【知识点】名句默写->诗;词 【难度系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