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北省冀州市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7)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11-11 13:21

8.参考答案: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云容山意商量雪”描绘出乌云堆积山头,酝酿着一场大雪(雪意正浓、晚来天欲雪)的景象,(1分)“柳眼桃腮领略春”形象的描绘出桃红 柳绿、春回大地的景象。(1分)彤云密布衬托出诗人飘泊羁旅的艰辛和前路难测的忧虑;(1分)“柳眼桃腮”则用旖旎春光象征诗人对未来的希望,表达了诗人长期贬谪之后被重新起用的喜悦心情。(1分)
解析: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天气。“云容山意商量雪”描绘雪意浓酣,垂垂欲下的客中实景,进一步映衬游宦在外的艰辛和飘泊羁旅的寂苦,“柳眼桃腮领略春”句又联想到腊尽春来,春回大地的旖旎风光。“柳眼”指初生的柳叶,“桃腮”指桃花,从岁末欲雪到春光明媚,在时间上有一个大的跨度,但诗人却用对偶的手法,把不同时间的意象组合在一起,通过对比来增加境界之美,从而表达了他在长期贬谪之后,终于盼来了重新起用的喜悦心情。同时还可以看出他对这次临安之行充满了希望,因为残冬将尽,春天将临,他可以尽情领略“桃红柳绿”的春色,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了。
9.参考答案:(1)颔联以景衬情,(1分)“爆竹”渲染了节日的气氛,“残灯”“永夜”又刻画出环境的凄凉,表现了作者长夜难眠的孤单寂寞和浓浓乡愁。(或答“用爆竹声声的热闹反衬自己独守残灯、长夜难眠的孤独寂寞”)(2分)
(2)尾联展开想象(或答“从对方落笔”“虚写”),(1分)不说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说儿女们在“围炉”时念叨自己,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加生动真切。(2分)
解析:除夕夜本该是合家团圆的夜晚,但这时诗人客居他乡,只好到梦境中去寻求家人团聚的欢乐,却被爆竹声惊醒了。在漫漫的长夜中,诗人独自伴着昏暗欲灭、摇曳不定的灯光,听着窗外传来的辞旧岁的爆竹声,更觉得旅况的孤单寂寞,叫人心碎,又添新愁。在诗句中,“爆竹“渲染了节日的气氛,“残灯”、“永夜”又刻画环境的凄凉,从中我们不难悟出诗人旧愁添新愁的内涵。诗的结尾展开想象,说儿女们在“围炉”时念叨着自己,这比直说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要生动深切。
10.(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11.(1)陆行莫如用车
(2)手足相亲,守望相顾,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各族人民就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3)似乎都是为此所作的铺垫和积蓄
12.(1)选择C项3分,选择E项2分,选择A项1分。因为“已有无人替代的地位”分析偏离原文相关语句的意旨,原文是说当时兵荒马乱,堪用之人不多。选择其他项没分。B项中“原本志在”概括不当。D项中“最初下令种树,只是为了……没有想到……”分析有误。
(2)①以此引出传主,能给人鲜明突出的印象;②诗意地评价左公当年种树的深远影响和巨大意义,寄寓作者无限崇敬之情;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关注后文,从而引导读者深刻把握文章的主旨。(每点2分)
(3)①选准树种,因地制宜种植;②宣传种树意义,颁布护林措施,并严格执行;③种树是他巡视地方的必选对象,从而引领出一种种树护林的良好风气。(每点2分)
(4)①科举受阻,转而研究农桑水利等实用之学,让他获得一种观照外物的特殊视角;②早年在江南生活,那里的生态环境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新疆荒凉荒寒荒漠化的环境,与其形成巨大反差,刺激他产生改变环境的愿望;③他种树是真有兴趣,真去研究,躬身参与,强力推行;④他作为一个政治家,是非常有远见的,正是这种远见,让他的作为具有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每点2分)
13.A(薪尽火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的继承下去。言传身教:一面口头上传授,一面行动上以身作则,指言语行为起模范作用。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
14.B【解题思路】A项,中途易辙,第一个句子主语为“残雪”,第二个句子主语为“影响”,第三个句子的主语“她”(残雪),将“经过”与“残雪”换位置。C项,搭配不当,应为“构成虚假宣传,误导旅游者”;成分缺“罚款”1万元,应是被动行为,应加上“被”。D项表意不明,“它”既可指“这20条建议”,又可指“发布的文明规则过于细化”这种情况。
15.B 16.A 17.A 18.C 19.D
20.参考答案①“很想模仿”怪异装扮②自己的看法(自己) ③家长的意见(家长) ④自主性越来越强(个人主义倾向加强),但也并未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每点1分)
解析:根据语段中第①空前的“流行的潮流……”,可知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图表的最后一列,在这一列中,百分比最高的是“很想模仿”的青少年群体,所以第①空可知。根据第②空前的“整个青少年群体”可知,我们应该观察图表的最后一行,或总体看各种人群,可得出第②③两个空的答案。最后,由“这体现了青少年群体……的特点”可知,需要根据以上数据来进行总体概括。
 21.①以年轻人为主体
②人数众多(踊跃参与)
③以网络作为途径
④关注现实
⑤发表意见,影响决策
⑥尚不(待)成熟(偏激、盲听盲信)
B卷1.D 2.C 3.A 4.B 5.D 6.B 13.B 14.C 15.D 16.B 17.C 18.D 19.C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