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甘肃兰州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5)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11-03 17:10

兰州一中2015-2016-1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答案
1.C  范围扩大化。“而且还有预言的意味”在原文是“有时竟有预言的意味”
2.D  表述绝对化。“现代诗将发展成”在原文为“现代诗可能发展成”。
3.B  概念划分错误。“节奏、行节”不属于材料,而是形式。
4.C  系:拘囚。
5.B  “高宗以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逊,左迁莱州司户参军。秩满,家于昌乐,聚徒教授。 
     母卒,遂不复仕进。”
6.D  原文“义方以义府奸蠹害政,将加弹奏,以问其母”中的“其”代指王义方,而不是
     李义府。后面“母曰”的话可以佐证。
7.(1)自称父亲是颖上县令,听说病得很重,想兼程前往探视,但徒步行走不能前进,想不出好主意来。(关键点:“为”是,“笃”严重,“倍道”兼程,各得1分,句意得2分。)
  (2)从前王陵的母亲以剑自刎来成全儿子的义节,你能尽忠立名,正是我所希望的,即使死了也不后悔。(关键点:“伏剑”,以剑自刎;“汝能尽忠立名,吾之愿也”判断句,“恨” 后悔;各得1分,句意得2分。)
8.①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2分)
  ②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1分)后一句写动 
    景(听觉),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1分)
  ③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1分)
9.①漂泊思归之情。(1分)“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
    浇愁,依旧愁心难抑,(1分)“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1分)
  ②忧国伤时之情。(1分)“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1分)
    “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1分)(意思对即可)
10.(1)(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4)锦鳞游泳  (5)往来翕忽(6)无案牍之劳形
11.(1)B、E (B给3分,E给2分C给1分。A 项“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这句话是村长在开导老太太,让她正确面对这件事,而不是“为老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作了伏笔”。C 项环境描写的作用,不能暗示老太太的苦痛难受的心情。D 项“那个地方村里人都知道”,于文无据)
  (2)①坚强淳朴。得知儿子杀人的消息后,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默默承受;小时候给八路军伤病员往山洞里送过饭。
       ②爱子情深。老太太在警察和村长走后为顶子躲藏做了诸多准备。
       ③深明大义。在儿子因杀人后变得心理扭曲、口出狂言,有可能走上极端时,毅然挂上了红辣椒,举报了自己的儿子。(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更能全面细致地描述老太太的形象,展开故事情节。
      ②以“儿子杀人”事件为线索,展现了老太太的思想、心理变化的过程,在前后对比中突出了人物性格。
      ③多用对话形式, 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写能够使叙述的故事更加集中。(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①在人物形象上,这样结尾标志着老太太由“包庇儿子”到“举报儿子”思想、心理发生的重大转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②在情节结构上,这样结尾使情节突转,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故事到此戛然而止,令人深思,回味无穷。
      ③在主题表现上,这样结尾不仅表现了母爱的淳朴与伟大,更表现了人性的淳朴和理智,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④在思想情感上,这样结尾寄托了作者对平凡人物身上折射出的精神光辉的赞美,流露了作者对底层人物的关爱情怀。(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