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21.明末清初卢世榷《杜诗胥抄》中说:“七言律诗以此收卷,五十六字内,比物连类,似复似繁。”请你结合诗句,分析诗歌是如何“比物连类“的。(4分) 22.杜甫诗歌艺术成就极高,尤其是七律,千锤百炼,可为典则。请结合二三两联说说诗歌的艺术手法。(4分) 21.诗人写来舟中停息的燕子,四处为家,居无定所,与自己漂泊天涯相契,用移情写燕子,实为写自身,体物缘情,浑然一体,把自己凄凉落魄的情感寄托到燕子身上,情感更加动人。(4分) 22.先前飞入故园还曾识得主人面,如今又到社日,燕子却远远看着我,似乎不再认识我。运用对比,夸张,拟人,突出诗人漂泊流离,老态尽显,今不如昔的悲惨处境和凄凉心境。天地广阔,小小的燕子四处为家没有定居之所,与飘飘荡荡托身于茫茫江湖中的我何其相似呢?运用叠词,对偶,渲染出人怜燕,燕怀人的陪伴之情,写出自己的寂寞寥落之情。(4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荀子•大略》) 子墨子曰:“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子不能治子之身,焉能治国政?子姑亡,子之身乱之矣。”(《墨子•公孟》) 23.荀子、墨子二人都很重视言行一致,但又有所侧重。请简要谈谈两者的不同。(2分) 24.你更欣赏谁的观点,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理由。(3分) 23.荀子对治国者的建议:一定要摒弃言善行恶的伪善者。(或“荀子是从用人的角度给治国者提出建议”)墨子对治国者的要求:一个人言而不行,是不能治身,而不能治身也就不能治国。(或“墨子是从修身的角度给治国者提出建议”) 24.略。(观点1分,结合现实1分,言之有理1分) (四)古诗文默写。 2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____,友善柔,____,损矣。”(《论语》)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庄子《逍遥游》) (3)____,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____。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欧阳修《秋声赋》) (4)闾阎扑地,____;舸舰迷津,____。(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杜甫《登高》) 25.1、友便辟,友便佞;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3、丰草绿缛而争茂,木遭之而叶脱;4、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轴;5、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木心先生在他的散文集《琼美卡随想录》中这样说:“一味冲谦自牧,容易变成晦黯枯涸;终身狂放不羁,又往往流于轻薄可笑……不谦而狂的人,狂不到哪里去;不狂而谦的人,真不知其在谦什么。拜伦以天才自命,以不多读书自诩,后来在他的故居,发现许多书上密密麻麻地注满他的感想、心得。”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