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译文】 马全节,字大雅,魏郡元城人。父亲文操,曾任本府军校,官做到检校尚书左仆射。因为全节显贵,多次赠官到太师。全节年少时就参军,同光末年,为捉生指挥使 。赵在礼占据魏州时,他任邺都马步军都指挥使。后唐明宗登上皇位,授予他检校司空,历任博、单二州刺史。 天成三年,赐号竭忠建策兴复功臣,调任郢州刺使。长兴初年,加官检校司徒,在郢州有政绩声望,很快授予河西节度使。当时明宗命令高祖讨伐蜀国,军队到达岐山,全节赴任时赶上了高祖,身穿军服到辕门拜见,高祖因为地远阻隔,就上奏将他召回,改任沂州刺史。 清泰初年,全节担任金州防御使。正碰上蜀军攻打该城,州兵仅有一千人,兵马都监陈知隐很害怕,用有其他事情做借口出城去,带领三百人顺流而逃,敌贼又多,人们感到畏惧而情绪沮丧。全节就拿出所有家财赏给士兵,又出奇兵阻击敌人,拼死奋战。敌贼退走,朝廷嘉赏他的功劳,下诏让他到京城,准备予以奖励。当时刘延朗任枢密副使,向他索取很大一笔贿赂,全节拿不出财物,他就告诉全节说:“绛州缺人,请你准备前去。”全节不高兴,将其事告诉了同辈,因此众人大声喧闹,认为不合理,皇子重美任河南尹,听到此事后奏了上去。清泰帝召见全节对他说:“沧州缺乏主帅,打算命你管辖此地。”第二天,授予横海军两使留后。高祖登上皇位,加官检校太保,正式授任全节为节度使。 天福五年,授予检校太傅,调任镇守安州。当时李金全占据州城作乱,招引淮军为增援,高祖于是任命全节率军讨伐平定了他,因功加官检校太尉。安重荣叛乱,授予全节镇州行营副招讨兼排阵使,和重荣在宋城交战,大败重荣。平定镇州后,加官开府仪同三司,充义武军节度、易定祁等州观察处置、北平军等使。八年秋,遭逢母亲的丧事去职,很快又起复任职。正值契丹侵犯时,又加上旱灾蝗害,国家有征调钱粮的任务,全节都是早晨接到命令晚上就将钱粮发出。开运元年秋,授予全节邺都留守、检校太师、兼侍中、广晋尹、幽州道行营马步军都虞候,不久加官天雄军北面行营副招讨使,阳城战役中,他出了大力。全节刚刚拜任邺都时,因为元城是他的故乡所在县,就到县庭拜见,县令沈遘退避不前,不敢接受他的拜见礼。全节说:“父母之乡,自然该当表示敬意,不必推辞啊。”故乡人为此感到骄傲。二年,授予顺国军节度使,尚未到任就去世了,年龄五十五岁。追赠为中书令。 三、(1)【答案】前四句运用了衬托的手法(1分)。作者先用韩干画的做仪仗的肥马反衬并引出戴嵩画的荒田间的瘦牛(1分)。(或答:对比。将肥马不劳而获与瘦牛劳而不获的现实进行对比,揭露世道不公,暗示自己的人生际遇。)后四句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瘦牛哀告主人,已经筋疲力尽了,愿在林间听听牧童悠扬的笛声,好好地休息(1分)。将牛人格化,写来饶有风趣(1分)。 (2)【答案】瘦牛疲累不堪,恐惧得发抖地向主人请求回到林间休息,表达了作者对负重任劳的瘦牛的深深同情,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仕途失意的悲痛与对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的向往。(6分。“对瘦牛的同情”“仕途失意的悲痛”“对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并分析各2分。如答到“揭露世道不公,暗示自己的人生际遇”可得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