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哈尔滨六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10-08 22:13
参考答案
1、A(夸大其词)
2、B(因果倒置,原文是“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3、D(A项 “毫无差别”过于绝对,原文是“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B项张冠李戴,末句中“水平方向”应为“垂直方向”;C项强加因果,无中生有)
4.B 。参见译文
5.D。无“肱股之臣”
6.A 解析:“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错,文中并没有提到太后对陈武宠幸。
7.(1)残害百姓的官吏,铲除还唯恐不迅速呢,一定要请示后再执行,百姓的困苦多啊。(关键点:贼,残害;去,除去;困,困苦。句意2分)
(2)但王来执法严苛,非常痛恨恶人,因公事杖死不称职的县令十人。(关键点:疾,痛恨;以,因为;县令不职者,定语后置句;句意2分)
8、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手法2分,具体解说2分,作用2分)
9、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答对1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
10、(1)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2)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3)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4)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1.D(箭在弦上:箭在弦上,不能不发。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箭拔弩张:犹剑拔弩张,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箭无虚发:箭射得准,每发必中。形容箭术高明。)
12.D(A.宾语残缺,“淳朴自然”后加“的特点”;B.缺介词,在“如何”前加“在”与“方面”呼应,做状语;C.定语位置不当,把“原”调到“主任”前。)
13.A(“公众人物”是什么?②③④作了界定。从“是”“同时是”“其实是”三个词看,“同时是”不能开头;再看“人格权”“民法”两个词,“人格权”它属于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一种基础性权利,应该放在开头,“民法”“新闻学”是进一步解释。①⑤⑥对公众人物“人格权”做了具体说明,“为……可以……不得就此……”语义连贯,一脉相承。)
14. C  解析 “休戚与共”指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侧重主观上的认识和态度;“休戚相关”指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连,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侧重客观存在的关系。死灰复燃: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东山再起:指失势以后重新恢复地位。“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相看”是指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15. A  解析 B.“突然猝死”,成分赘余;C.“措施”和“提高”搭配不当;D. “短期内”和“一时”重复
16.B解析 此话题为学前教育,所以相比较而言②比较适合作为开头句,④⑤构成因果关系,⑤③中“只有”“才”构成条件关系。
17. 答案 B 解析(春兰秋菊:比喻各有所长,各有值得称赞的地方;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18.答案C (A有歧义,是“近200个字”最易读错,还是“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不明确。B.重复赘余,删掉“进食”或“吃”。D. 莫言的作品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搭配不当。)
19. 答案A
20.C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