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解析 (1)A项,并不是“他们认为”,而是当时的社会现实;C项,写她自杀的原因文中没有提到;D项,《拉贝日记》是在今天被翻译成多种文字的。 答案 (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 (2)①作为一名南京大屠杀的幸存华裔后代,幼年深受父母的影响。 ②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录的稀少,西方人对南京大屠杀的不了解让她震惊。 ③还原历史的真相,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情,理解中华民族所受的苦难。 ④揭露战争的罪恶,唤起人民热爱和平的决心。(每点2分,任答其中的三点给满分) (3)①求真务实。收集了各种版本的原始材料,查阅审判记录稿,书信联系老兵,寻找最原始最真实的证据。 ②严谨认真。亲自核对事实,把她听不大懂的幸存者的方言全录下来了,打破砂锅问到底,认真到偏执的地步。 ③勤奋努力。在南京时,不顾气候不适,每天带病工作10小时以上。 ④淡泊名利。放弃赚钱和事业,为历史的真相写作。 ⑤勇敢执着。勇敢地追求历史真相,执着写作,揭露法西斯罪行。(每点2分,任答其中的三点给满分) (4)观点一:勇敢面对并寻求历史的真相,用实际行动谴责战争,呼唤和平。 ①张纯如执着追求历史的真实,还原历史的真相。 ②付出实际行动,努力让人们相信历史的真相。张纯如收集原始材料,多方奔走,写成《南京暴行》一书,呼唤人们记住历史,为真理而战,为和平而战。 ③以史为鉴,在现实中我们也要像张纯如一样,勇于反对各种暴行,坚决抵制一切宣扬暴行的活动,并且付诸行动,维护和平。 观点二:那些杀戮者和侵略者要勇于反思改错,不要企图掩盖历史的真相,篡改历史。要用实际行动向过去诚恳道歉,坚守人性的良知。 ①正视历史,不要掩盖战争的罪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企图掩盖南京大屠杀的罪恶,淡化历史。 ②为历史负责,对过去的杀戮行为做出最真诚的反省。用实际行动扼杀暴力行为的萌芽。 ③坚守良知,当今世界和平是人之所盼,是大势所趋。有道德有良知的人,不会拥护邪恶狭隘的杀戮。(8分。观点2分,理由每点2分。若把两种观点糅合在一起回答,亦可。) 13. B (耳闻目睹:亲耳所听,亲眼所见。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了,听得多了,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14.B(解析:A“对于……上”搭配不当;C成分残缺,去掉“使”;D语序不当,“不仅”和“而且”后面的内容互换。 15. C 分析:先明确选项中的“它们”指的是“古屋和老墙”,所以所选的句子应以“它们”为陈述对象,排除A、B两项;然后按“坡度——路面——花朵”的由上到下的描写顺序来写,故应选C项。 16. 答案 ①但爱好做饭的文人却并不常见 ②他不仅爱好美食 ③做出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菜(每写出一句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 构图要素:该标识以数字“70”符号,时间“1945-2015”,和平鸽,组成“V”字的长城图案为设计元素。(2分) 标识的寓意:数字“70”与时间“1945-2015” 共同组成的标志性符号,衬以长城图案组成展现胜利的“V”字,体现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庆祝,亦代表中华民族组成的钢铁长城,共同抗敌。图案上方为五只象征和平与希望的和平鸽由远及近展翅飞翔,表现对历史的纪念、对和平的向往,也象征五大洲人民团结一心,在血与火的洗礼后重生,携手前行,共创美好未来。飞翔的和平鸽也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飞向未来。(三点,考生答出其中2点即可,满分3分) 18.【解析】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是一则新闻,构思时,要结合着材料中习近平的话 “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来分析,审题立意可有两个最佳角度。(1)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2)扣住材料中两个核心词“古诗文经典”和“传承”展开论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