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江西省红色七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9-24 21:01

江西省红色六校联考试题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A偷换概念,应为被称为儒家……
2.C“借助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对病人进行诊断”借助的是外物而非“身体语言”,不符合文中“体贴”的意思。
3.D中国文化的特质更多强调的不是认知,而是身体践履,是一种生命体验。
4.B  (“王若问卿”不能断开,排除A、C;“实不闻方反”为完整的独立部分,应与前后内容断开,排除D。)
5.B  (应为“顿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空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
6.B  (“趁惠帝祭拜祖庙时挟持其迁都十’;”分析有误,张方计划让惠帝去祭拜宗庙好趁机挟持他,但惠帝并没有去,后张方干脆带兵进宫逼惠帝上路。)
7.(1) 当初,张方从山东来,地位很卑下,长安的富人郅辅很优厚地供养他。
(2) 司马颐于是派郅辅去给张方送信,让郅辅趁机杀掉他……司马颙悔恨不已,又派人杀了郅辅。
[参考译文]
张方,是河间人。生在贫穷、地位卑下的家庭,因为有才能勇猛善战被河间王司马颐器重,多次升任兼振武将军。张方在洛阳日子久了,他的军士横行暴虐,竟挖掘了哀献皇女之墓。军民众人议论纷纷,张方不想再留在洛阳,打算要西迁,但仍然隐瞒着西去的意图,想等惠帝外出的机会,趁机劫持惠帝西去迁都于长安。于是请惠帝拜谒祖庙,惠帝不同意。张方就干脆带兵进.宫逼惠帝上路,惠帝见兵士进来了,跑进竹林里躲避,兵士们把惠帝拉了出来,张方骑在马上对惠帝行礼说:“胡兵猖狂,保卫陛下的力量单薄,请陛下今日临幸我的兵营,我定当抵抗贼寇,誓死捍卫陛下。”在这个时候张方的部下便闯入宫中,争着割夺帷帐做马鞍下的衬垫。张方拥着皇帝来到弘农,司马颐派司马周弼来告诉张方,准备废掉太弟,张方认为不能这样做。惠帝到了长安,司马颐就以张方为中领军、录尚书事,兼任京兆太守一职。当时豫州刺史刘乔发布檄文,说颍川太守刘舆逼迫范阳王司马鸠抗拒诏命,以及东海王司马越等在山东起兵,司马颐于是派张方率兵10万讨伐司马鸠。张方进兵屯于霸上,而此时刘乔已被司马鸠打败。司马颐听说刘乔兵败,非常恐慌,想就此罢兵,又担心张方不同意,因此犹豫不决。当初,张方从山东来,地位很卑下,长安的富人郅辅很优厚地供养他。等到张方显贵后,张方让郅辅担任自己的帐下督,关系相当亲密。司马颐的参军毕垣,是河间的豪族,曾被张方欺侮,恼恨地对司马颐说:“张方长期让军队驻守在霸上,知道山东敌军强盛,而徘徊不进,应提防他有变,在他未动之前要做好准备。他的亲信郅辅知道他的阴谋。”而缪播等人先前也这样说过,司马颐因而召郅辅来追问,毕垣预先对郅辅说:“张方准备谋反,人们都说你知道,王爷要是问你,你准备怎样回答?”郅辅吃惊地说:“我实在不知道张方要反叛,这该如何是好?”毕垣说:“王爷若是问你,你就回答是这样。不然,免不了身受其祸。”郅辅进王府后,司马顺问道:“张方要谋反,你知道吗?”郅辅回答说:“是这样。”司马颐说:“派你去除掉他可以吗?”郅辅说:“行。”司马颐于是派郅辅去给张方送信,让郅辅趁机杀掉他。型盟血工王素和张方亲近无间,持刀进入,守门者也不怀疑,郅辅趁着张方在灯下打开信函时:就斩了他的头。司马颥任命郅辅为安定太守。当初,缪播等人议论,认为杀了张方,将首级送给司马越,冀东的军队便可退走。等听说张方已死,山东之兵更加争着入关。司马颐悔恨不已,又派人杀了郅辅。
8.白诗抒发被贬后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而产生的愁苦(抑郁、惆怅、失落)之情,或抒发了思乡之情,怀旧之情。苏诗面对不可永在的美景抒发了人生难料、前途末卜的感叹。
9.诗中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将昔年与今年进行对比。具体表现为:①地点对比。昔年中秋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今中秋秋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江边度过。②情景对比。昔年是欢乐之景,今年是冷清之景。③情感对比。昔年是喜悦之情,今年是愁苦之情。
11.(1)A给3分、D给2分、C给1分(B项“有限的收入便成为冲突的根源”分析错。C项“他一上午的思绪都没有离开杜伊”说法片面。E项,约翰用冷战之策没有改变妻子的态度概括错。)
(2)①怕孤立,渴望融人群体;②真诚善良,但又好斗气;③自尊自爱,而又尊重爱护妻子。
(3)①暗示他一直被不良情绪困扰,他惩罚妻子也是惩罚自己;②暗示他对妻子的深爱,并因此而颇感怅然与痛苦;③为他听到翻船事故的表现作进一步的铺垫,增强了小说情节发展的内动力。心理过程为:害怕——紧张——绝望——悔恨交加——释然。
(4)观点一:“白瓷猫”好:①它是小说的线索,引发冲突的是它,避过事故的是它,见证夫妻和好的还是它;②它具有象征意义;结尾处再次将它放到最高层,暗示约翰从此会将爱看得高于一切;③它更能凸显人性的美好,它的来去对刻画杜伊这一人物作用都很突出。
    观点二:“第十二位乘客”好:①这一标题更能彰显小说情节发展的戏剧性,约翰因它失魂落魄,又因它释然;②这一标题,更能强化小说情节突转,更有利于刻画约翰这一人物;   ③这一标题,也具有象征意义,预示经过灾难的心灵会更加纯洁美丽,有深化主旨的作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