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广东省仲元中学2016届高三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9-18 21:03
广东仲元中学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1.B  (A原文是“它不仅涉及狭义上的理性认知,而且关乎价值的关切”,而不是“直接指向了对价值的关切”;C原文并没有“并不包含任何物质上的价值利益”;D原文是说只有“后者”,即“爱物”才是“对事物在价值层面的考察与把握”)
2.D   (A“在孔子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在原文中缺少依据;B不是“人类从对待自然对象的角度看”,而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C“今天的生态问题,就是由我们上一代人过度使用自然资源造成的”的结论没依据,过于武断。原文参考:以上事实表明,今天的生态问题,与社会上不平等地运用自然资源有着难以否认的联系)
3.A  (A项,“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是对“如何展开这种价值关切的总体观念或总体原则”的概括,参考原文:后者可以用《中庸》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来概括,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这里的“前者”指价值关切,“后者”指总体观念或总体原则。选项后半句对“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解释也不准确)
4.A     试题分析:收:逮捕。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C    试题分析: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原文: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6.D   试题分析: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D误解文意。四卒是希望贼寇允许他们将主人的尸骸掩埋后再赴死,贼寇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四卒解下衣服裹了道宪尸骸,将其掩埋,然后,四人自刎而死。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⑴现在天下纷乱,寇盗一天天增多。如果大王您不爱惜百姓,一旦他们铤而走险,您能独自和这些族人保住富贵吗?(“四海”、“鼎沸”、“日滋”、“此曹”应准确译出各1分,大意1分, “铤而走险”不必译,但其主语不能错,共5分)
⑵道宪说:“距离长沙六十里有个险要之地,你可以在那里修栅栏扼守,不要让贼兵越过此地。” 聚奎又不听从。(“去”、“险”、“栅”、“毋”、“逾”须准确译出各1分,共5分)
【解析】
试题分析: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1)句中,关键词“四海”译为“天下”、“鼎沸”译为“纷乱”、“日滋”译为“一天天增多”、“ 此曹”译为“这些族人”。(2)句中关键词“去”译为“距离”、“险”译为“险要之地”、 “栅”译为“修栅栏”、“ 毋”译为“不要”、“逾”译为“越过”。翻译时,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崇祯十年考中进士。担任长沙推官。当地多盗贼,道宪觉察到某个有势力的人家与盗贼勾结,他掌握其犯罪证据,但暂时任由其胡作非 为。有盗贼抢劫富家,正在分赃,逮捕的士兵已经到来。召来富家,归还他们所失去的财物,他们都惊愕,不知事情的原委。有一些恶少关着门,商量盗窃之事,等 打开门一看,抓捕的士兵已坐在他们的门口,他们惊慌逃离。吉王府的族人恣意为非作歹,道宪先加以惩治,然后才向启王通报。启王召道宪来责问,道宪高声说: “现在天下纷乱,寇盗一天天增多。如果大王您不爱惜百姓,一旦他们铤而走险,您能独自和这些族人保住富贵吗?”启王醒悟,表示道歉,客气地送走道宪。
崇祯十六年五月,张献忠攻陷武昌,长沙大受震惊。承天巡抚王扬基率领所部一千多人,从岳州奔逃到长沙。道宪请王扬基回去驻守岳州,说:“岳州与长沙 唇 齿相依,如果合力守住岳州,那么长沙就可以保得住,而衡阳、永州也可以没有忧虑。”扬基说:“岳州不是我的属地。”道宪说:“如果丢弃北面而守南面,这里 还不失为楚地;如果南北全都丢弃,我们的属地又在哪呢?”扬基哑口无言,这才赶赴岳州。可是等到贼兵进入蒲圻时,他就逃跑了。湖广巡抚王聚奎远远地驻守在袁州,害怕贼人,不敢前进。道宪也请求他转移到岳州,聚奎不得已来到岳州,但几天后就转移到长沙。道宪说:“贼距离岳州还远,可抓紧时间修缮城池,以便防守。他们进犯岳州,还会忌惮长沙的增援;如果放弃岳州,长沙怎能独自保全?”聚奎没有听从。贼兵果然在八月攻陷了岳州,又直进犯长沙。在此之前,巡按御史刘熙祚命令道宪招募士兵,得到五千壮丁,对他们加以训练,这些壮丁全都成了可用的力量。到了这个时候,道宪亲自率领他们,与总兵官尹先民等人一道扼守罗塘 河。聚奎听说贼兵逼近,大为恐惧,撤兵回到城里。道宪说:“距离长沙六十里有个险要之地,你可以在那里修栅栏来扼守,不要让贼兵越过此地。” 聚奎又不听从。
    当时,知府堵胤锡入朝拜见皇上还未返回,通判周二南代理攸县事务,长沙城中的文武官员没有几个人。贼兵迫近城池,士人和百姓全都逃窜。聚奎假装出战, 很快就领着所部逃跑。道宪独自拒守,有个贼兵绕着城呼叫:“我们军中久闻蔡推官名的名声,希望你赶快投降,不要自讨苦吃。”道宪命守城士卒将他射杀。过了 三天,尹先民出城与贼兵作战,失败而还。贼兵趁势夺门而入,先民投降。道宪被抓住,贼人用官位利诱他,他咬牙切齿大骂。贼人为他松绑,请他坐上座,他还是骂。贼人说:“你不投降,我们将会杀光百姓。”道宪大哭说:“希望你们赶快杀了我,不要伤害我的百姓。”贼人知道他的气节始终不会改变,就凌迟了他,他心脏的血直溅到贼人的脸上。健卒林国俊等九个人跟随道宪,不离开,贼人也命令林国俊等劝说道宪投降。国俊说:“我们的主人要是怕死,早离开了,不至于有今天。”贼人说:“你们的主人不投降,你们这些人也活不了。”国俊说:“我们这些人要是怕死,也早离开了,不至于有今天。”贼人将并国俊与道宪一起杀害。四 个健卒激奋地说:“希望让我们先掩埋主人的尸体,然后才死。”贼人答应了他们。四人解下衣服,裹着道宪的尸骸,将他掩埋在瘗南郊的醴陵坡后,就自刎而死。 道宪死时,年仅二十九岁,朝廷赠与他太仆少卿之位,给予他忠烈的谥号。
8 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月夜庭院思妇图(1分):三更之夜,月色皎洁,中庭梨花在月色的辉映下更加洁白(1分),闺中少妇,思念游子,夜不能寐,听到杜鹃声声哀啼,更是情不能胜,哀伤不已(1分)。为词作营造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2分)。
9 答案:这两句运用了融情入景的表现手法(或“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作者赋予无情的陇上之水以人的动作和情感,化无情之物为有情之物,似乎它们也为主人公的离愁别绪所感动,发出呜咽哀鸣之声,(2分)。作者融情入景,借物抒情,表达了闺中少妇与恋人离别后,饱受相思煎熬的忧伤痛苦之情(2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