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9-15 22:13
衡阳市八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
1.C【解析】“而绘画性与诗性根本上是相对的”,理解错误,从原文“历时性的、同感的、怡情且发生变化的景物,毕竟不宜充任绘画素材”、“但它们却是最具诗性的素材”来看,“根本是与绘画性相对立的”是“诗性的素材”,而不是“诗性”。
2.C【解析】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突出了主体的感觉印象,理解错误。突出了主体的感觉印象的是“咽字、冷字”。要注意“这不同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纯粹呈示性,突出了主体的感觉印象”这句话,“突出了主体的感觉印象”陈述的不是前一小句,而是“咽字、冷字则决难画出”。
3.D【解析】说“没能摆脱传统的‘诗中有画’的思维定势”,分析错误。从原文中看,“以致我们一想到王维诗……伴有时间流动的空间展示”是“摆脱‘诗中有画’的思维定势”之后的感受。
4. B项“因此本业指的就是农业”说法错误,古代一般指农业,有时也指根本事物、本身的行业等。本题考查古文化知识,难度为古文化常识E。
5.A,“等到发生战乱流离后,朝廷变迁,执掌选拔人才的职位,不再是从前的亲属,当道执政掌权,不再见当年的私党,求之自身一无所得”。根据划线句意思来划分层次,难度为古文化知识C。
6. B“上车不落就可当著作郎,体中无货也可做秘书官”特指梁朝贵族子弟。本题难度为古文内容分析F。
7.(1)有的凭家世馀荫,弄到一官半职,就自感满足,全忘学习。(得分点“或”“一阶半级”“足”3分,语句连贯通顺2分)
(2)你们现在既然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如果不效仿古人勤奋好学的榜样,就像盖著被子蒙头大睡(什么也不知道)。(得分点“即”“师”“踪迹”3分,语句通顺连贯2分)
8.描写了暮春季节柳荫浓重、百花盛开的景色。小栏杆围着的红芍药已经含苞,好似一支支玉簪;雨后初晴,风软烟淡,鸟鸣之声细碎;春日迟迟,偶有浮云飘过。(3分)表达了诗人对暮春之景的无限喜爱之情。(2分)
9.诗人先抒发感慨,不要为往事而沉吟,要趁着眼前的美好春光和身闲自在,登临览胜,一快胸襟;但登临之后却又触景伤神,心情转向惆怅,年少登临时那种豪情壮怀,却已随流光而消逝,无从寻觅。(4分)诗人面对春光将尽之景,登临后百感交集,先自劝自慰,后自感自叹,一种岁月催人老,壮志未酬之情溢于言表。(2分)
10.(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1(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
【解析】D项“就是”表述绝对。B项“我”这样做是因为嫂嫂怀宝宝常觉得肚子饿,并不表明和家人关系的远近。C项“好吃懒做”无中生有。
(2)①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因雪中匆忙赶路,“我”不小心把鱿鱼干弄丢了;为了弥补过失,“我”把美丽的雪景储存到眼睛里。(3分)②暗示人物的心理变化:由自责、后悔,到轻松、专注、迫切。(3分)
(3)①正面描写。心理描写:通过对“我”弄丢鱿鱼干后的心理的细致刻画,展现了“我”性格中体贴入微的一面。(2分)语言及动作描写:通过嫂子和哥哥二人对“我”所做的这件事的反应,展现了“我”性格中天真单纯的一面。(2分)侧面描写。通过嫂子和哥哥二人对“我”所做的这件事的反应,展现了“我”性格中天真、单纯的一面。(2分)
(4)小说主人公是“我”。
①情节:“我”是贯穿小说全文的线索式人物。
②主题:在当下社会中,塑造这一形象是为了对美好、纯净生活的礼赞。
③方法:“我”着墨最多,在塑造这一人物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尤其是心理描写,即将“我”弄丢鱿鱼干后的懊悔心理及如何从这种心理阴影中走出来,刻画得十分细腻,感人。
小说主人公是嫂子。
①情节:嫂子是解决“我”和哥哥之前矛盾的关键关键式人物;小说中以我的视角讲述关于嫂子为这个家操劳的故事,虽然小说以我弄丢鱿鱼干并用眼睛储存美丽的雪景为主要情节,但“我”这样做就是想让嫂子开心,因为嫂子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太多。
②主题:在当下社会中,塑造这一形象是为了对吃苦耐劳这一传统美德的歌颂。
③方法:对嫂子的着墨虽然相对较少,但在塑造这一人物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尤其是语言描写,如“他的话别放在心上,都是骗人的”一句,就将嫂子对哥哥事业的不理解跃然纸上;此外还有叙述上下了一番功夫,如顺叙、插叙相结合。
小说的主人公是哥哥。
①情节:小说的“我”用眼睛存储美丽的雪景是哥哥告诉“我”的;“我”是小说中的明线,看似主导情节的发展,实则不然,哥哥才是主导情节走向的关键,他在或正面或反面地影响着“我”的判断,即小说的暗线;在情节发展中,明暗双线产生碰撞,小说的高潮也就随之到来。
②主题:在当下社会中,塑造这一形象是为了表达理想与现实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即现实中的物质匮乏会让活在理想中的小说家何去何从。
③对哥哥的着墨虽然最少,但在塑造这一人物时,但在塑造这一人物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尤其是间接描写,通过“我”对哥哥眼睛的评价——“昏黄污浊”,将哥哥生存的困境交代出来;此外还有叙述上下了一番功夫,如顺叙、插叙相结合。
12(1)答E得3分,答A得2分,答D得1分,答B和C不得分
【解析】B项分析错误,闻一多喜欢《春江花月夜》,是他“追求纯粹美”的一种体现,“包括......有矛盾”是作者的看法,不在闻一多喜欢的范围内。C项原文是把闻一多与鲁迅做类比,说明如果鲁迅活着,他的处世方式行不通,闻一多也一样。D项后一句说法有些牵强。沈从文评价的是闻一多的《死水》,何兆武是从“一包热情”的角度写闻一多,两者没有观点上的可比性。
(2)①早年追求唯美,后来与别人一起搞国家主义;②西安事变爆发后,拥护蒋介石反对张学良;③在感受到国民政权的腐败黑暗后,满腔热忱地投入民主运动;④能够从时代需要的角度,对自己欣赏的诗给予极高的评价,如田间的诗。(6分,答出任意三点给全分。意思表达正确即可)
(3)①使读者认识到闻一多先生所具有的多方面的才华,尤其是篆刻方面的突出成就。②对于传主的某些行为,要全面的去认识,不能从一些表面现象简单地去断定,闻一多先生给别人刻图章,不仅仅是为了挣钱补家用,不能过多地从消极方面去看。(一点3分)
(4)文章第六段与文章的中心有着很密切的内在联系。
①文章说,一个人的性格和思想一旦定型,就不会轻易改变,一包热情是闻先生的性格特点,第⑥断讲述的闻一多先生反传统,也同样体现了他的一包热情。
②闻一多一包热情的性格会体现在他生活的各个方面,闻一多先生反传统的做法,也是他性格的体现。
③从全文看,闻先生的一包热情,大多与国家民族有关,反传统,正是希望中国人冲破束缚,进入新时代的需要。(观点明确,给2分;结合文本,理由充分合理,给6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