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四川省成都树德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4)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9-10 20:13
语文参考答案 
1.A 【解析】信息嫁接错误。原文是“以汉字为主要表现对象”。【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主要概念的含义理解的能力。  
2.C 【解析】A项偷换概念,原文是“古代印章„„多由工匠采用金属铸造和凿制而成”。B项“没有„„,就„„”的说法,曲解了原文“为篆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的意思。D项的说法属无中生有。【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和理解能力。   3.D 【解析】强加因果。【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4. C 【解析】画线句子的意思是:翟銮说:“按照法律,抄家的罪行只有三条:谋反、叛逆和奸党罢了。不合乎法律规定,怎么能取信于天下呢?”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言断句的能力。
5. C 【解析】“正榜所取的称举人”【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6. B 【解析】“始终赞同皇帝看法”不准确。【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7.(1)(5分)(1)皇帝责问翟銮,翟銮就叩头谢罪说:“陛下圣明,我要顺从还来不及,(哪里)有什么建议呢。”(译出大意给2分;“诘”“谢”“不暇”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事毕之后,翟銮归来时的行装装了千辆车,用这些财物赠送权贵,得以再次执掌政事,他的声誉立刻就衰落了。(译出大意给2分;“竣”“遗”“柄政”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与翻译的能力。
参考译文:
翟銮,字仲鸣,考中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年间,他几经迁升,做了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天,朝廷推举阁臣,世宗有意用张孚敬,(群臣)不赞同。就命令再一次推举,才提及翟銮。侍从宦官大多称赞翟銮,皇帝于是越级任用他。杨一清认为翟銮名望低,请求任用吴一鹏、罗钦顺。世宗不答应,命令翟銮入值文渊阁。翟銮刚入内阁时,杨一清辅佐政事,不久孚敬与桂萼入阁,翟銮都小心服事。孚敬、桂萼都用世宗赐给他们的银章密封上书奏事,唯独翟銮无所进言。皇帝责问翟銮,翟銮就叩头谢罪说:“陛下圣明,我要顺从还来不及,(哪里)有什么建议呢。”世宗心里很喜欢他。杨一清、桂萼、孚敬先后被罢官,翟銮留下独自执掌政事两个月。后来李时入阁,位居翟銮之上,翟銮也没有不高兴。世宗多次召李时和翟銮进见,世宗曾问他们:“都察院拟定抄没谷大用的家产,合适吗?”李时说:“拟定的结论不合乎法律。”翟銮说:“按照法律,抄家的罪行只有三条:谋反、叛逆和奸党罢了。不合乎法律规定,怎么能取信于天下呢?”皇帝说:“谷大用扰乱先朝政事,正合奸党这一条?”翟銮说:“陛下就是上天,春天让万物萌生,秋天让万物凋零,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世宗最终从重拟罪。翟銮替生母守丧回家。服丧期满,很长时间内不被召用。夏言主持政务,翟銮和他商量召用自己。正好皇帝即将南巡,担心边塞有警情,商议派重臣巡视,夏言等就借机推荐翟銮担任行边使。嘉靖二十一年,夏言罢官,翟銮担任首辅。进身少傅、谨身殿。严嵩刚入阁,翟銮因资历地位在严嵩之上,权力却远远不如严嵩,但严嵩终究憎恶他,容不下他。恰逢翟銮的儿子汝俭、汝孝一同考中二十三年进士,严嵩就嘱咐给事中弹劾其营私舞弊。皇帝大怒,交给吏部、都察院审查。翟銮上书辩解,用自己在西苑值勤为自己开脱。皇帝更加生气,勒令翟銮父子罢官为民,把主考官和乡试主考官关入钦犯监狱,并且杖责六十,剥夺官职。翟銮当初辅政时有廉洁的名声,中间守丧居家时到了贫困不能自给的程度。当他以行边使身份起用后,各边镇的文武将官都全副装束到郊外迎接,常常怕不合翟銮心意,馈赠的财物不可计量。事毕之后,翟銮归来时装了千辆车(的财物),用这些财物赠送权贵,得以再次执掌政事,他的声誉立刻就衰落了。又受他儿子的牵累,最终一蹶不振。过了三年死去,终年七十岁。
8.(5分)诗人冒着露气、带着残月晓行,故乡渐行渐远,诗人转辗难眠。(3分)表现了沉重的思乡之情。(2分)(意思相近即可)
9.(6分)诗歌第二联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2分),通过飞沙、露气、残月、鸡声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雾气沉飞沙,鸡声带残月的画面(2分),表现了征途的苍凉凄美(1分),抒发了诗人的悲伤之情(1分)。(意思相近即可)
10.(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而御六气之辩  (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4)伏清白以死直兮
11.(1)EA (选E得3分,选A的2分,选C得1分;选B、D不得分。)B项两处错误,标爷恶狠狠地自语是在码棋时而不是下棋,并且从“我攻势初成,和从而来?”可以看出他此时并未认为少年难以战胜;D项,拔营起寨是因为悟出了“和为贵”的道理。C项,这样写的目的还为了展现少年巧退围敌的高妙以及给对方留余地的睿智。
(2)①自信镇定、临危不乱。大敌当前,前面两位高手已经输棋被杀,少年却能翩翩而至,面对强手,谈笑自若,最终完胜对手。②不卑不亢、老练稳重。面对标爷“难道就不怕死”的威胁,他不低声下气,标爷觉得“胜我当如囊中取物一般”时,他也不盛气凌人,以一种超出他这个年龄层次的持重、智慧、言行化解了危难。③机敏睿智、善于攻心。在危难面前,少年预测和把握住标爷的心理,借讲棋道来引导、感化对方,用攻心策略让敌人羞愧离去。④顾全大局、人品高尚。少年不是为了自己脱险,而是要解救弈寨于“腥风血雨之中”,他不恃技逞强,而是以慷慨赴义的精神、宽厚待人的品性和棋德赢了标爷的心,保住了弈寨。(答出其中三点,意思对即可)
(3)由于连胜两人,标爷初见少年时充满鄙夷;见少年沉着无惧,有礼有节,异常诧异,心生恻隐;一、二盘和棋后,感受到少年的棋力非同小可,内心震惊甚至有些难以置信;第三盘如少年所言又是和棋,心中叹服不已,对少年的高深棋力由衷敬佩;听少年解释完“三盘皆和”的原因以及“弈的境界”,内心彻底折服;对少年的棋艺和人品敬佩之至,最终羞愧地离去。(理清心理变化过程,答出四点即可,加线处为关键词。)
(4)观点一:以“和为贵”为题目,深化了主题内涵。①通过特定环境下少年与标爷对弈三盘和棋、巧退围兵的故事,表现了少年智勇双全,冒死化解弈寨危难的高尚品德。②少年对棋道境界的阐释,揭示了下棋之道与为人之道皆以和谐为贵的共性特征。③进一步彰显和拓宽了深刻的内涵。④无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和为贵”的传统精神都有着强大生命力和社会价值。
观点二:在人物塑造方面,以“和为贵”为题目,使读者对少年及标爷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①少年弈棋,成竹在胸,三盘过后,道出“和为贵”的真谛,少年知行合一,体现出少年的智慧及高尚人品。②标爷经少年循循善诱,最终受到感化,前后言行形成鲜明对照,反映出标爷性格变化的过程,也写出标爷未泯的良知。
    观点三:在情节结构方面,以“和为贵”为题目,体现出小说曲折的情节和宛然有序的结构。①小说淡化时代背景,浓墨重彩描写了两人下棋的过程,标爷最终被少年的棋艺、棋德折服。小说步步设伏,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最后揭示出“和为贵”的道理。②小说开篇渲染的紧张气氛与“和为贵”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启发,令人回味无穷。(表明观点2分,具体分析6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