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11. (1) 逝者如斯夫 (2) 转轴拨弦三两声 (3)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 (4) 青鸟殷勤为探看 (5) 谁家新燕啄春泥 (6) 以手抚膺坐长叹 (7) 艰难苦恨繁霜鬓 (8) 却是旧时相识 五、 12.(5分)途中自然景象的单调荒凉,甘森生活景象的生机勃勃。衬托(反衬)。突出作者的情感变化,揭示文章主旨(或为揭示文章颂扬甘森石油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这一主旨作了铺垫)。 13.(4分)远离市镇,社会依托条件差;海拔高,风沙大,自然条件艰苦。(2分) 由初建油田时条件恶劣的荒漠,变成了环境优美的沙海绿岛——石油人的“新家园”。(2分) 14.(6分)(每点2分) (1)为了表现并赞扬甘森石油人的精神风貌。 (2)写出了甘森石油人及其家属懂得爱与亲情,有家庭幸福感与责任感。 (3)写出了甘森石油人及其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15.(5分) (1)点题。(1分) (2)西红柿是甘森石油人在荒漠中种植出来的果蔬,特殊而珍贵,显示了他们的辛勤 劳动和甜美生活。(2分) (3)西红柿又是作者感情的寄托物,它寄寓着作者对甘森石油人的美好情感,文章借 西红柿颂扬甘森石油人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德。(2分) 六、 16.(1)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传记作品,如《史记》《汉书》《约翰逊博士传》《维多利亚女王传》等,并比较它们的异同;(2分) (2)深入研究传记文学理论,辨析不同概念,如阅读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分辨史传、别传、自传、传叙文学等;(2分) (3)进行传记文学写作实践,如给张居正写传。(2分) 17.(1)偏重学术经历,主要写自己的传记文学观及其形成过程; (2)写生平与写学术二者交融,呈现学术背后的家国情怀; (3)行文平易自然,穿插使用口语,就像和老朋友闲谈一样。 18.第一问:(3分) (1)应该入情入理地细致刻画传主的个性,如果只重比较,就看不清传主的个性,而要是像《维多利亚女王传》那样就不够细致,像《约翰逊博士传》那样细致则难免琐碎。 (2)应该信笔直书,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要是像有些古代文人的作品那样只是歌颂死者,就不是传记文学。 第二问:(3分) 观点一:同意。 (1)只有入情入理地细致刻画传主的个性,才能给人深刻的印象,且具有可读性; (2)人无完人,只有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才能给读者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观点二:不同意。 (1)细致刻画个性需要史料支撑,如果史料不足而仍然强调这一点,就会导致不够客观,显得矫揉造作; (2)追求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不能有效凸显传主的个性。 七、作文 审题立意浅析:所给的是一则寓意性材料,核心内容主要是围绕“咖啡与杯子”来谈的,因而要加以联想引申,要将“咖啡与杯子”上升到社会生活层面,挖掘其深层的指代意蕴。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学生要喝的是“咖啡”,“咖啡”实际上就是生活的本身和本质,“杯子”只是盛咖啡的工具,“杯子”只是外在形式而已。因此,“咖啡”与“杯子”的关系,就是谁为主谁为次、谁是本谁是末、谁是内容谁是形式的关系,这则材料的含意也就是生活中我们要正确处理主次、本末、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不能一味迷失在那些不重要的东西上。 根据材料的这个含义展开联想,看看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具体表现:比如,我国一些名牌学校,想成为世界一流的学校,不是在办学质量、科研水平上多花功夫,而是在扩大办学规模,建设漂亮的校园使尽了花招,结果当然是铩羽而归;比如,我国的经济建设,我们有很重的GDP情结,上上下下都特别看重GDP增速,而经济发展的质量、社会和谐这些更重要的东西我们却忽略了;再如我们的教育,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我们拼命追求分数、升学率,而对更重要的学生的健康、信仰、品德、真才实学诸多方面忽视;作为学生自己,在学习上我们常常也会在分数名次与知识能力、身心健康与分数名次上纠结,甚至作出本末倒置的选择;还有我们现在在人才的选拔任用上,德才兼备才是本,可我们很多时候更在意文凭、出身、资历、长相这些外在的东西上;商品的质量和包装、产品和牌子、亲情和金钱……现实社会中我们时时处处都会面对本末、主次、内容形式的问题,也很容易出现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错误,面对这些具体的问题,我们能没有感受、没有思想吗?所以,围绕“咖啡与杯子”联想引申上升到社会生活层面,作文的天地自然就广阔了。 本末不能倒置、要分清主次、内容重于形式等当然是切题的,强调内容形式都重要也应该可以。不过,在行文中,始终要涉及本末、主次、内容形式两个方面,不能只出现一个方面。 审题时一定要有整体意识,切忌只孤立地抽取材料中的某个词语,然后以此为话题或题目而“另起炉灶”,哪怕是抓准了关键词句,也都必须要从材料内蕴本身出发。将材料完全抛在一边,而大谈特谈如“朴素”、“杯子”、“智慧”、“教育方法”之类的,都属偏题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