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5)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9-07 14:29
参考答案
1.    D
2.【答案】D
【解析】做名词用“片断”同“片段”。A.综合症(综合征);B. 暗淡无光(黯淡无光);C. 倍受(备受)。
3.D     4.D      
5.【答案】C
【解析】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解答这道题时,可先把五句话分类,其中的③④⑤三句是描写鱼跃出水面的情景,应该组合在一起,排列为④⑤③。①中的“或许”和第一空后的“或许”相照应,应排在一起。而②句的“其时”,应该是指当湖“波平如镜”的时候,故放在最前。所以选C。
6.D
7.答案 C
解析 C项两个“所”,都是助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所存”,即存在的地方;“所欣”,即欣喜的地方(景观)。A项连词,表假设,如果/代词,你。B项连词,和/介词,同。D项兼词,于之,在那里/代词,他(师)。
8,答案 B
解析 B项与例句均为介词,被。A项表反问。C项动词,作为。D项介词,给、替。
9 答案:B,见识短浅。A边界。C轻视。D自谦之词
10. 答案:A,均为“旧”。B,事故;缘故。C,故意,特意;所以。D,衰老;旧交
11.(3分)D(解析:笃:(病)重)
12. (3分)A(解析:④写的是竹园主人;⑤写的是桓子野;⑥是作者对王徽之的评价。)
13. (3分)B(解析:主人并无气愤,关上院门只为和子猷好好相聚,子猷因此更加赏识园主,宾主相谈甚欢,尽兴而归。)
14. (1)(3分)遇见桓子野在岸上经过,子猷在船中,认识子野的客人说:“这人是桓子野。”(得分点:识,1分;倒装句,1分;语句通顺,大意对,1分。)
(2)(3分)子敬平时喜欢弹琴,(子猷)便一直进去坐在灵座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得分点:素,1分;省略句,1分;语句通顺,大意对,1分。)
【参考译文】王徽之字子猷,生性高远而不合群,不受羁绊。起初担任大司马桓温的参军,常常蓬着头,衣带散乱,不管府中的公事。后来担任车骑将军桓冲的骑兵参军,桓冲问:“你管理什么部门?”徽之回答说:“好像是管马的。”桓冲又问:“官府里多少马?”回答说:“我不懂有关马的事,又怎么知道马的匹数?” 桓冲又问:“马匹近来死了多少?”回答说:“活马的事还不知道,哪里知道死马的事!”桓冲对他说:“你到府中已经很久了,近日内应该处理政务了。”王子猷开始并没有回答他,只是看着远方,用手支着腮帮子说:“西山早晨很有一股清爽的空气啊。”曾跟从桓冲出行,遇上天降暴雨,徽之就下马挤进桓冲乘坐的车里,对他说:“您怎么能一个人独占一辆车!”后来他又被任命为黄门侍郎,不久辞官归隐。
王子猷生性爱竹,曾经暂时借住别人的空房,随即叫家人种竹子。有人问他:“暂时住一下,何必这样麻烦!”王子猷吹口哨并吟唱了好一会,才指着竹子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它!”王子猷有一次到外地去,经过吴中,知道一个士大夫家有个很好的竹园,竹园主人已经知道王子猷会去,就洒扫布置一番,在正厅里坐着等他。王子猷却坐着轿子一直来到竹林里,讽诵长啸了很久,主人已经感到失望,还希望他返回时会派人来通报一下,可他竟然要一直出门去。主人特别忍受不了,就叫手下的人去关上大门,不让他出去,王子猷因此更加赏识主人,这才留步坐下,尽情欢乐了一番才走。
王子猷出国都(建康),船还停在码头上,没有上岸。过去曾经听说桓子野善吹笛,可不认识子野。遇见桓子野在岸上经过,子猷在船中,客人中有认识子野的说:“这人是桓子野。”王子猷便叫人请子野相见,并说:“听说您擅长吹笛,试着为我吹奏一曲。”桓子野当时已经做了大官,一向听到过王子猷的名声,就立即下车,(上船)坐在马扎儿上演奏了三支曲子。演奏完毕,就上车走了。客主没说一句话。
子猷、子敬一同读《高士传》一书所记的人和所写的《赞》,子敬很赞赏井丹的高洁,子猷却说:“比不上长卿那样不拘礼法,不在乎世人讥评。”他就是这样傲岸豁达。后来,和子敬都病得很重,而子敬先去世。子猷问侍候的人说:“为什么一点也没有听到子敬的音讯?这是已经去世了!”说话时一点也不悲伤。于是就叫来车子去奔丧,一直都没有哭。王献之平时喜欢弹琴,王徽之便一直进去坐在灵座上,拿过王献之的琴来弹。琴弦怎么也调不好,就把琴扔到地上说:“子敬,子敬,人和琴都不在了!”说完就悲痛得昏了过去,很久才醒过来。过了一个多月也去世了。
15. C
 “会合不可以期”意思是“以后的相聚会和是难以约定的”,“期”在这里是“约定”的意思。
16.D
【解析】D.两句的“乃”均表转折,竟然、却。A.第一句的“以”,在;第二句的“以”,介词,按照。B.第一句的“之”代词,指上面提的庄子、陶潜;第二句的“之”结构助词,的。C.第一句的“而”连词,表并列;第二句的“而”连词,表修饰。
17(1)梦中时常见到兄长你与褐甫抵掌言谈,新老朋友嬉笑欢呼的情景,醒来(每每)就增添离群索居的伤感。(3分)
(2)每想到这事,就好像身上附着不治的重病,半夜起来,绕着屋子彷徨不已。(3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