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5)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8-25 10:19
语文参考答案:
1.D (A《周易》,即“周朝的《易经》 ”,所以《周易》属于《易经》;B《易传》是对《周易》一书的第一次系统解释的著作,《易经》不是; C无中生有,《易经》首卦到《周易》定为“乾”后,直到现在首卦是否改变,文中无此信息)
2.A(《连山》定首卦为“艮”和《归藏》定首卦为“坤”,三个原因都包括;《周易》定首卦为“乾”时,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基本未变,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发生了转变)
3.A (B项“通过对改编全部内容的分析”错,根据原文“已无法知道改编的全部内容”可知; C无中生有,从原文中看不出“被周武王命名为《周易》 ”;
D原文中为汉代时《归藏》“可能”还有较多内容传世 )
4.C (风:讽谏。)
5.C (“琴瑟和鸣”特指夫妻感情。)
6.B (“设譬引喻”错;异兽事件并没有提到“听从他的意见”。)
7.(1)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 (“制”“籴”“纾”各 1分,大意 2分,共 5分。)
(2)我先前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做不吉祥的事呢 ? (“向”“春秋鼎盛”“遽”各 1分,大意 2分,共 5分。)
8.按时间顺序写叶由枝头落至户庭的过程。暮秋月夜,风吹叶落,散落的枯叶在院子里发出萧萧瑟瑟的声音。白头老翁之所以“惊”,是因为他从落叶中感到了时间的推移,感慨自己生命流逝,人生衰老。答出描述秋天落叶的,给 2分;答出为什么“惊”的,给 3分。
9.落叶何必要埋怨秋风将它摇落呢 ?这是因为它在春风中就隐含了多变故的命运。生命规律就是有兴必有衰,应当从容面对,表达了诗人达观从容的人生态度。(如答成“面对自然规律的盛衰变故,表达出无奈或感慨”,言之成理亦可)答出尾联意思的,给 3分;答出人生态度的,给 3分。
10.(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1.(1)答案: C E
解析:答对一项给 2分,两项给 5分。
A原因不是“担心他们这样下去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而是他们不把主子的教训当回事,挑明了我作为主子的尊严;
B“只有……让我满意。让我放心”不符合所定的实际,还有别的。
D青年老妈的心态应该是战战兢兢,胆怯不安,我的心情应该是对阿芳愤愤不平。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①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②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③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在具体评价时,社会时代背景、作家生平思想、作品创作实际,都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2)作品中的阿芳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聪明乘巧:他擅长修理各种器具,能讲多种语言,受责备时只是低头思过。②天真烂漫:他和小孩讲火烧红莲寺的故事,给小孩捉蝗虫,用很长的时间喂笼鸟。③顽皮放肆:在电话上用有骂误打电话的口气,常打碎杯盘,不理会主子的教训。
解析:分析人物性格需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每答对一点给 2分,每点概括和分析各1分。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要遵循,一个原则、两个观念、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
(3)作品是怎样叙述阿芳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现手法的能力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事件显得起初可信。②时正时反,抑扬兼用。如第一段中,“阿芳能为人所不能”是扬,“但是”一转是抑。“然而”又带出扬,“称雄称帝”的傲气,“生成是一副少爷的身分”则又是抑,这样的叙事富有变化,情感跌宕起伏,既写出人物的为人行事,又写出作者的真情实感。③详略得当,繁简适中,写阿芳“学来一口漂亮的英语”比较详尽,写分“多能鄙事”,如何“补”“塞”“拉”“敲”略去不表,这样写使叙事回旋委曲,错落有致。④虚实结合,以虚写实,避实就虚或侧面叙述。映衬烘托。青年老妈甘愿任劳任怨代阿芳替主人擦皮鞋,并一早送上楼,对描写阿芳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我修不好打字机,衬托了阿芳修好的聪明;面对我的警告,烧饭洗衣的老妈非常害怕,反衬了阿芳早上照睡不误的不以为意。这样写耐人咀嚼,富有回味。
解析:完成本题需要考生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从多度去考虑分析,答对三点即可,每答对一点 2分,每点写法和好处各 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思路点拨】 1.宏观把握:包括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主旨要义、了解文章作者的写作背景、探究贯穿文章的线索(明线、暗线),2.微观入手:包括重点段落、词句的赏析。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
(4)作品结尾一段是作者两年后写的文字,作者为什么补写这段文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点明这篇作品的创作日期②补述前文中所不及陈述的阿芳和青年老妈子由暧昧发展到“有么,串通在外行窃”的关系。③使阿芳的形象更加完整④渗透作者对曾经朝夕相片的童仆阿芳的怀恋之情⑤面对阿芳的堕落,表达作者对以前阿芳的纯真心灵的赞美⑥赋予作品怅然追忆的情调。
解析:把握文章主旨,结合文段内容,去完成此题。答对四点即可,每答对一点给 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思路点拨】回答此类题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尤其要注意两点:①是尽可能用原文的词语作归纳。
②是防止要点遗漏,要点遗漏,答案不完整。防止方法:①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②是注意按分值踩点得分,如分值为 8分的题要点一般不能少于四个,
4分题一般不能少于两个。
12.(1)(5分)
①前四个数字具体而客观地说明了坝高与水位的变化,后两个数字表现了移民的规模之大,这些数字体现移民难度大,强调移民付出之多。(3分)
②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符合新闻的要求。(数据的列举,产生了视觉冲击力,加深读者印象。)(2分)(共 5分。意思对即可。)
(2)(6分)
相同:①南水北调工程中中线移民是主要问题。突出移民的觉悟和巨大牺牲。
②本次移民规模大、速度快,是世界水利移民史上绝无仅有的。(答对一点给
2分,答对两点给 3分。意思对即可)
不同:①材料一以赵久富为例说明移民群体巨大的付出与牺牲;材料二以南阳市为例突出政府的努力。②材料二,和日本对比突出我国完成移民工程速度快、用时短。并提到了对移民的对口帮扶问题。(答对一点给 2分,答对两点给 3分。意思对即可)
(3)①落实“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坚决取缔致污企业;②积极开展对口协作,设立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基金,用于生态建设;③扶持库区移民改变生活生产方式,建起生态种养基地。(每点 2分,共 6分。意思对即可。)
(4)①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移民)为了国家的发展离开故土,舍小家为大家;②积极进取:(移民)寻找多元的致富出路,摸索发展生态农业;③严谨:(建设者)高标准、严把关,保证工程质量;④创新:(移民干部)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活力;⑤有担当:(建设者、移民干部)尽职履责,做好本职工作。(每点 2分,答对 4点即可,共 8分。意思对即可。)
13.C.( A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 B矫枉过正:纠正偏差过了头,望文生义。 C桑榆暮景:落日的余晖照在桑树、榆树的树梢上,比喻年老的时光。 D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不合语境。)
14.B.(A.无主语,删去“由于”。C.“人口”与“改善”不搭配,“人口”后加“的增加”。D.语序不当 ,将“不仅”与“还”两分句对调)
15.B.
16.例:家是孩提时热爱的老屋,长大时难舍的故园,年迈时眷念的精神之乡,它像一弯温暖的港湾,怀抱着“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游子。
17.(1)节目的播出与收视比重不完全成正比(影视、体育和新闻节目播出与收视成正比,科普与综艺节目反之)。
(2)答案略。针对以上结论,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