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荆门市龙泉中学2016届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5)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8-23 22:29
龙泉中学2016届高三年级8月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而绘画性与诗性根本上是相对的”,理解错误,从原文“历时性的、同感的、怡情且发生变化的景物,毕竟不宜充任绘画素材”、“但它们却是最具诗性的素材”来看,“根本是与绘画性相对立的”是“诗性的素材”,而不是“诗性”。
2.C【解析】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突出了主体的感觉印象,理解错误。突出了主体的感觉印象的是“咽字、冷字”。要注意“这不同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纯粹呈示性,突出了主体的感觉印象”这句话,“突出了主体的感觉印象”陈述的不是前一小句,而是“咽字、冷字则决难画出”。
3.D【解析】说“没能摆脱传统的‘诗中有画’的思维定势”,分析错误。从原文中看,“以致我们一想到王维诗……伴有时间流动的空间展示”是“摆脱‘诗中有画’的思维定势”之后的感受。
4.B【解析】A项,前三句结构相同,是一组排比句,故“以明”属前,第四句是小结。C项,“恍焉”是后句的状语(此“焉”是副词词尾,与前边的“焉”不同),不能断开。
5.A【解析】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
6.B【解析】对于父母官的爱戴怀念仅仅是评议的一方面。
7(1)我的祖父、父亲,曾经在他手下做事。我们除了应缴的赋税外,没有缴过县令私自征收的税,我们全家生活安闲。(“事”“焉”“征”“休休”各1分,句意1分。)
(2)哪里用得着这块碑啊!又哪里用得着把这些人的名字都记录下来啊!父老乡亲们的话已经把他们的为人都说得够详尽了啊。(“恶”“是”“斯”“尽”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武乡人吴侯任山东阳信县令,因政绩优异出名。他收集了阳信县历年的县令、县丞、主簿和典史等若干人姓名,刻在石碑上,把石碑树在县衙听政堂的东侧,时间是正德辛巳年农历四月十五。
    很快,村里十几位老人,眉毛长长的,拄着竹杖,聚在石碑前观看,用手摸着碑上的名字数说着。数到了某人的名字,这些老人就面露惊奇之情,其中一位说:“这个人,真的是父母官啊。我的祖父、父亲,曾经在他手下做事。我们除了应缴的赋税外,没有缴过县令私自征收的税,我们全家生活安闲。我在小时候还见到过他。如今从哪里能找到这样的人来当我们的父母官啊。”说完,就已经感慨起来,接着唏嘘起来,抽噎起来,默默地流着眼泪,带着惊奇的表情沉思着,手指摸着那人的名字舍不得移动,恍然听到了这个人的咳嗽声,跟这个人在大堂上坐着,自己向他跪拜的情景一模一样。又有人指着石碑上的名字:“某人,某人。”但众人表情冷漠,好像没有听到过这个人。又数到某人,某人,就说:“这个人,做过‘三老’,这个人,做过廷掾,他们也在这碑上留名了啊!”老人们彼此对视着直笑。又数到某人的时候,老人们就出口唾骂,说:“这人名义上是做官的,实际上是一个强盗。”说完,又瞪着眼睛看着这个名字,怒气冲冲,用竹杖戳着此人名字,像是要把它从石碑上铲掉一样。
    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编写野史的人。编写野史的人对此有所感叹,说:“唉!哪里用得着这块碑啊!又哪里用得着把这些人的名字都记录下来啊!父老乡亲们的话已经把他们的为人都说得够详尽了啊。虽然这样,可还是不可不记下他们的名字,不可不竖起这块碑。因为这样做可以让后代做县令、县丞、主簿和典史的人,走过这里时看上一看,去问一问父老:‘我是清官吗?我是好官吗?我会被你们想念吗?我是平庸的官吗?会被你们嘲笑吗?我是酷吏吗?是贪官吗?会被你们怒骂吗?’又想到:‘后代的父老会指着我的名字,是怒目相视呢,是唾骂呢,还是冷漠地对待我而已?’后代为官者问答之时发感慨,观看这些人的名字的时候能让自己警惕,这可是吴侯的功劳啊。”
吴侯,名琦,字汝器,丁丑年的进士。他始终保持着直率的性格,他的操守正直而始终不变,他的为政仁爱而清明,有父母官的风尚。因为政绩优异而被征召离开了阳信,我知道后代的父老观看这块碑的时候,一定会摸着他的名字想念着他,会为他流泪,会唏嘘,会感叹,会在春秋时节祭祀社神时纪念他,那就不止是恍然见到他坐在大堂上众人朝他跪拜的样子了。
8.描写了暮春季节柳荫浓重、百花盛开的景色。小栏杆围着的红芍药已经含苞,好似一支支玉簪;雨后初晴,风软烟淡,鸟鸣之声细碎;春日迟迟,偶有浮云飘过。(3分)表达了诗人对暮春之景的无限喜爱之情。(2分)
9.诗人先抒发感慨,不要为往事而沉吟,要趁着眼前的美好春光和身闲自在,登临览胜,一快胸襟;但登临之后却又触景伤神,心情转向惆怅,年少登临时那种豪情壮怀,却已随流光而消逝,无从寻觅。(4分)诗人面对春光将尽之景,登临后百感交集,先自劝自慰,后自感自叹,一种岁月催人老,壮志未酬之情溢于言表。(2分)
10(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1(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
【解析】D项“就是”表述绝对。B项“我”这样做是因为嫂嫂怀宝宝常觉得肚子饿,并不表明和家人关系的远近。C项“好吃懒做”无中生有。
(2)①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因雪中匆忙赶路,“我”不小心把鱿鱼干弄丢了;为了弥补过失,“我”把美丽的雪景储存到眼睛里。(3分)②暗示人物的心理变化:由自责、后悔,到轻松、专注、迫切。(3分)
(3)①正面描写。心理描写:通过对“我”弄丢鱿鱼干后的心理的细致刻画,展现了“我”性格中体贴入微的一面。(2分)语言及动作描写:通过嫂子和哥哥二人对“我”所做的这件事的反应,展现了“我”性格中天真单纯的一面。(2分)侧面描写。通过嫂子和哥哥二人对“我”所做的这件事的反应,展现了“我”性格中天真、单纯的一面。(2分)
(4)小说主人公是“我”。
     ①情节:“我”是贯穿小说全文的线索式人物。
     ②主题:在当下社会中,塑造这一形象是为了对美好、纯净生活的礼赞。
     ③方法:“我”着墨最多,在塑造这一人物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尤其是心理描写,即将“我”弄丢鱿鱼干后的懊悔心理及如何从这种心理阴影中走出来,刻画得十分细腻,感人。
    小说主人公是嫂子。
    ①情节:嫂子是解决“我”和哥哥之前矛盾的关键关键式人物;小说中以我的视角讲述关于嫂子为这个家操劳的故事,虽然小说以我弄丢鱿鱼干并用眼睛储存美丽的雪景为主要情节,但“我”这样做就是想让嫂子开心,因为嫂子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太多。
    ②主题:在当下社会中,塑造这一形象是为了对吃苦耐劳这一传统美德的歌颂。
    ③方法:对嫂子的着墨虽然相对较少,但在塑造这一人物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尤其是语言描写,如“他的话别放在心上,都是骗人的”一句,就将嫂子对哥哥事业的不理解跃然纸上;此外还有叙述上下了一番功夫,如顺叙、插叙相结合。
      小说的主人公是哥哥。
      ①情节:小说的“我”用眼睛存储美丽的雪景是哥哥告诉“我”的;“我”是小说中的明线,看似主导情节的发展,实则不然,哥哥才是主导情节走向的关键,他在或正面或反面地影响着“我”的判断,即小说的暗线;在情节发展中,明暗双线产生碰撞,小说的高潮也就随之到来。
②主题:在当下社会中,塑造这一形象是为了表达理想与现实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即现实中的物质匮乏会让活在理想中的小说家何去何从。
③对哥哥的着墨虽然最少,但在塑造这一人物时,但在塑造这一人物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尤其是间接描写,通过“我”对哥哥眼睛的评价——“昏黄污浊”,将哥哥生存的困境交代出来;此外还有叙述上下了一番功夫,如顺叙、插叙相结合。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