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家庭氛围的特点。(4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答案】生活平凡琐碎、互相关心、对于生命老去的淡淡的忧伤 【解题思路】家庭氛围的特点可以从人物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体现出来。本文塑造的主要人物是去世的父亲、健忘的母亲和安静的女儿,主要事件是点心的争论,在争论过程中,展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梳理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13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女儿什么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4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 【答案】 【解题思路】两个句子都是女儿的细节描写,需要放到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体会展示人物性格的不同方面。体会时需注意两个关键词:第一句“无意”是指她她觉得父母谁输谁赢无关紧要,她很享受这种浓浓的家庭气息。第二句“欲言又止”是因为告诉父母实情,害怕引起父母对自己身体的担心什么,而是为老太太接到的信不一定是好消息而担忧、歉疚。 14)文中“红梅”先后两次出现,有哪些作用。(6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体会重要物象的作用。体会这句话的含意,需要透过表层意思,结合全文内容进行深层挖掘。它不单单指自然的天气,还暗示人物的心理状态、小城的人文气氛。分析作用时应从主题、结构两方面入手。 ①第一次,由红梅哪支先开花的争论,引发父亲对人生命短暂的感慨,并为下文买点心争论作铺垫。②第二次,写红梅照例从下边的枝桠先开花是为了证实父亲的感慨,并写出女儿对红梅依旧,父亲不在的感伤“子孙万代”就是他曾经收藏的那一对。③两处内容前后照应,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15.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试作探究。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作品叙述舒缓”是表达上的特点,“没有太强的故事性”指情节的淡化。这些特点对小说内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揭示、抒情表达上。 【答案】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角度独特,描写了令人厌烦的生活场景,与生编硬造的“工业品”小说不同。对读者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B.本文语言质朴,短短千余字,浓缩了一个家庭的生活,人物塑造以心理为主,通过对话展现鲜明的人物性格。 C.从艺术手法上看,开头就有景物描写,结尾点名是女儿的在回忆和追念,手法新颖,别具匠心。 D.小说通过描写一个的家庭日常生活,告诉我们岁月使青春红颜变得白发苍苍,美好的生活点滴也逐渐被遗忘。 E.女儿知道内情,最后也没有告诉母亲,在作者笔下水到渠成,没有刻意渲染,但读者还是感觉到了傲雪红梅一样的浓浓深情。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情节内容的把握,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答案】CE [解析] 答C项3分;答E项2分;解析:A项,“令人厌烦”不符合文章内容;B项,“心理描写,鲜明的人物性格”表述不当。D项,“美好的生活点滴也逐渐被遗忘”错误。回答本题首先要理清小说的结构线索。小说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只有理清小说的结构线索,才能准确概括小说的情节。其次要把握小说的矛盾冲突。看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在文中是怎样表现的,小说是怎样围绕主要矛盾冲突叙述故事的。最后还要留心人物性格的变化。分析概括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因此,在把握情节时,要随时注意体会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答题时要认真分析选项,切忌以偏概全,张冠李戴。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诗(文学)和画的分界(节选) ①苏东坡论王维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日:‘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也。或日:‘非也,好事者以补摩诘之遗。’” ③然而那幅画里若不能暗示或启发人写出这诗句来,它可能是一张很好的写实照片,却又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品——画,更不是大诗画家王维的画了。这“诗”和“画”的微妙的辩证关系不是值得我们深思探索的吗? ⑤但是王安石《明妃曲》诗云:“意态由来画不成。”美人的意态确是难画出的,那画不出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古代诗人随手拈来的这两句诗,却使孔子以前的中国美人如同在我们眼面前。达·芬奇用了四年工夫画出蒙娜丽莎的美目巧笑,现在我却觉得我们古人这两句诗仍是千古如新,而油画受了时间的侵蚀,后人的补修,已只能令人在想像里追寻旧影了。 16.联系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文中诗与画有什么关系。(6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概括理解的能力。 【答案】诗中可以有画,但诗不全是画;好的画能暗示或启发人写出诗,好的诗具有画所写的形态;画和诗是有分界的,各有各的特殊表现力和表现领域,不能相代;各自又可以把对方尽量吸进自己的艺术形式里来。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就要先分析文章思路,分好层次,找到每一层对应的点,文章1、2自然段用苏轼评价王维的一段话“诗中有画,但诗不全是画”;接着引用宋朝文人晁以道证明诗画的离合同异,文章最后明确提出诗画是有界限的是不能替代的。 17.联系文章分析第六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6分) 【命题意图】考查重要文段作用题 【答案】举例,用光可以在诗中先后活跃,在画中只能用空间暗示先后活跃的变化的例子(2分)和下文诗的境界华美却赶不上油画光彩夺目的例子构成对比(2分)证明了诗与画是有区别的,有各自的物质条件,局限着各自的表现力和表现范围。(2分),有说服力。 【解题思路】大体可以从内容、结构、表达三个方面来考虑。内容上主要是赏析文字写了什么,可以表达什么样的观点。结构上关注和上下文的关系,表达上看看是何种论证方法。 18.请分析本文第五段的行文思路。(6分)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的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答案】先由王安石“意态由来画不成”引出美人的意态难画,但可以通过诗来呈现的观点;接着举达·芬奇《蒙娜丽莎》的例子来证明诗的意境是千古如新,最后写虽然达·芬奇突破了画和诗的界限,但画和诗的分界是不能泯灭的。 【解题思路】主要先从所提供的句子或段落本身入手,找出其提供的信息,然后从结构、内容、主旨、语言等方面找出与之契合的地方,从而证明作者巧妙的匠心。分析全段发现作者主要就是为了引出画和诗的分界是不能泯灭的的观点。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很多诗是难以在画面上画出来的,如“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二句。 B. 晁以道认为“画写物外形,诗传画外意”,证明诗画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C.作者认为,诗画其实是相互交辉,意境丰满,各不相下,各有千秋的。 D.文章在分析诗和画的分界中,引领我们寻找对美的发现与感悟,学会艺术欣赏。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答案】B [解析]B项中,“诗画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中“截然不同”不对,晁以道这句话也不是证明这个观点,他是为了是论述诗画的离合异同。 2.联系文章分析第六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6分) 【命题意图】考查重要文段作用题 【答案】举例,用光可以在诗中先后活跃,在画中只能用空间暗示先后活跃的变化的例子(2分)和下文诗的境界华美却赶不上油画光彩夺目的例子构成对比(2分)证明了诗与画是有区别的,有各自的物质条件,局限着各自的表现力和表现范围。(2分),有说服力。 【解题思路】大体可以从内容、结构、表达三个方面来考虑。内容上主要是赏析文字写了什么,可以表达什么样的观点。结构上关注和上下文的关系,表达上看看是何种论证方法。 3.请分析本文第五段的行文思路。(6分)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的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答案】先由王安石“意态由来画不成”引出美人的意态难画,但可以通过诗来呈现的观点;接着举达·芬奇《蒙娜丽莎》的例子来证明诗的意境是千古如新,最后写虽然达·芬奇突破了画和诗的界限,但画和诗的分界是不能泯灭的。 【解题思路】主要先从所提供的句子或段落本身入手,找出其提供的信息,然后从结构、内容、主旨、语言等方面找出与之契合的地方,从而证明作者巧妙的匠心。分析全段发现作者主要就是为了引出画和诗的分界是不能泯灭的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