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5)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8-21 20:29
高三语文假期(二)参考答案
1、C(“儒家像是大地上的苦行僧”无中生有)2、D、(曲解原文意思)
3、B、(解释错误:原文说他们释放自我的方法是自我调解)
4-6 BDC
7.(1)高祖惊叹他的健壮勇武,让他袒露上身看了看,说:“凭你的相貌应当身为重臣。”
(得分点:“奇”“袒”“相表”各1 分,句意2 分,共5 分)
(2)皇帝说:“你天生诚实正直,是我倚仗的栋梁啊!”皇帝常常称呼李大将军却不直呼
其名,他被皇帝敬重到了这个地步。(得分点:“诚直天然”“名”“见重”各1 分,句意
2 分,共5 分)
8.诗人选取了“孤鸿”“悲风”“雪”“塞尘”“雕”“沙场”等边塞诗歌的典型意象。(1 分)
嘹唳的孤鸿、萧索的悲风营造了哀婉凄凉的氛围;(2 分)“雪压塞尘清,雕落沙场阔”则营
造了雄浑壮阔而又苍凉悲壮的意境。(2 分)
9.前四句表达征夫漂泊在外、没有依靠而引发的思亲怀远之情(2 分);中间两句是因思乡
和漂泊而生发的凄苦悲凉之情(2 分);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
雄浑豪迈之情(2 分)。
10.略
11.答案(1)答C 给3 分,答D 给2 分,答A 给1 分,答B、E 不给分。
(2)①造成悬念,使小说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②暗寓人们对米龙老爹的怀念之情,引
起下文,并为故事作了情感上和内蕴上的铺垫。③与后面米龙老爹被杀形成了鲜明对比,暗
示现在平静的生活来自像米龙老爹一样的先烈对敌人的反抗。(每点2 分)
(3)米龙老爹是一个智勇双全的民间游击英雄的形象,(2 分)是法国人民在普法战争中大无畏
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代表人物,(2 分)具有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品格。(2 分)
(4)第一问:小说以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述方法交互使用。(2 分)小说先用第三人称叙述,
米龙老爹用第一人称来回答普军的审问,中间是写米龙老爹的口供,转为第三人称。(3 分)
第二问:观点一,认为好。可以避免呆板、单调,而且这种全方位的叙述,较之第一人称更
能把故事说清楚,这样就把一个简短的故事写得回环多姿。(3 分)
观点二,认为不好。从读者的阅读角度来看,要不断转换阅读思路,使阅读不流畅,给阅读
者造成阅读障碍。如果用同一人称,读者的阅读思路会更流畅,对文本的解读更迅速。(3
分)
12.答案(1)答E 项3 分,C 项2 分,A 项1 分;答B、D 项不给分。
(2)第一次写狗“很讨人爱”,引出了“那个服饰考究的中年妇女”,为下文故事的发展作了必要
的铺垫;第二次写狗“冻得直打寒战”,我也不想回去,从侧面烘托“我对此人产生了十分浓
厚的兴趣”,进一步推动情节发展;第三次写狗,通过我的一“夹”的细节描写,充分表达了“我”
对警察把那位妇女带走的愤慨之情。(每点2 分,言之成理即可)
(3)①惯于挖掘生活,但对生活的了解是肤浅的。
②待人诚恳,但也容易轻信别人。
③充满自信,但也自以为是,处事不冷静。(每点2 分,言之成理即可)
(4)探究示例一:以“人物”为题更合适。①“人物”是贯穿小说始终的线索,是对小说情节的高
度概括。小说讲述的就是“我”对人物的寻找探索过程,同时也是那位妇女把“我”当成她的“人
物”(实际是“猎物”)的逐步捕获的过程。可以说,小说的情节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②以“人
物”为题内涵丰富,为人物形象制造出一种绝妙的讽刺效果。“我”怪警察掠走了“我”的“人
物”,而警察却帮“我”追回了钱包,以“我”所标榜的来源于生活的“人物”为题,恰能很好地
突出我在现实生活中的幼稚无知,进而深化了主题。③从读者接受角度看,以“人物”为题,
11
更能吸引读者,表意含蓄,耐人寻味,让人忍俊不禁。通过以上比较看出,“人物”做标题更
好,“偷”就过于浅白平淡了。
探究示例二:以“偷”为题更合适。①以“偷”为题能够更准确直接地概括小说要表达的真正内
容,“我”设法在中年妇女那里“偷”素材,她设法在“我”这里偷钱包。小说展示的就是这样同
时发生的“偷”的过程。②便于揭示小说要表达的这一层内涵:我们用大量心力求取的事情往
往会偷走我们对其他事情的关注。③在读者接受的角度上,“偷”作为标题能够制造悬念,直
到最后谜题揭晓,读者都能保持很强的探求欲望。通过以上比较看出,“偷”做标题更好,“人
物”就显得晦涩难解了。
13.A 14.C 15.B
16.赞同:校园环境与秩序会受很大影响,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会受干扰;会滋生旅游行
业的乱象,增加了治理难度。
反对:高校应该是开放的,“限游”限住了人们对名校的“憧憬”;名校的教育支出来自国家,
“限游”是对纳税人的不尊重。(理由只要符合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17.生活需要艺术,但不可投机取巧而违背原则;
生活需要勇气,但不可冒险而丧失良机;
生活需要重复,但不可在失败后重蹈覆辙。
18、立意参考:
从楚王、孔子和老子三人来看,可以得出立意:对同一件事,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
自然也不同;一个人的眼光、胸怀决定看问题的高度与境界。
从楚王的角度看,他没有因丢失了心爱的弓而沮丧,“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保持了一
个君王应有的洒脫和风度。据此可以得出得失之间,调整心态,彰显修养;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看出豁达潇洒。
从孔子的角度,作为一个思想家。“人失之,人得之”,就显得胸怀更大。可以得出人要
有兼怀天下的理想。
而在老子看来,失就是得,得就是失,所以,无所谓得失,这就是天道。据此可以从得
与失的辩证关系来立意。
从故事对我们现代人启迪方面来思考,在一件事情来临时,不但能从自己所处的位置来
对事物作出相应的判断,更能从宽而广之的层面去领悟与面对,这是值得我们普通人学习的
人生态度。
当今社会,金钱崇拜,物欲横流,许多人都生活在焦虑之中。有的人为得而欣喜,有的人
为失而苦恼。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无数次重复着失与得。金钱、地位、荣誉、
名气上的得得失失,其实与我们的生活质量好坏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多一份哲思,便多一份
豁达,多一份心灵的自由。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