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暑期学情检测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3分)答案A 2.(3分)答案B 3.(3分)答案B 4.(3分)答案B 5.(3分)答案D 二、6、D(佚:安逸) 7、B ①是说欧阳修的任职情况;⑤是一般读书人的情况;⑥是欧阳修的去职理由。 8、B(作者改号不是为了逃避名声。) 9、(1)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状语后置、是、“岂……乎”各1分) (2)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快乐和舒适。(虽、响、状语后置、喻各1分) (3)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最终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被动句、讫、判断句各1分) 三、10.(1)长年漂泊羁旅无期之愁;(1分)数十年的鞍马劳顿之苦;(1分)年过半百功业未就的哀叹之情。(1分) (2)灯下夜读,与窗外翠竹竹相伴,其情致高雅不俗,以竹喻人,以竹显志,要忍受这份凄凉冷清,风吹萧萧,弄出一片风雨声,营造出一个与诗人心心相印的清寒而自我满足的世界。这正是一个极萧条又极难寻味的境界。妙用意象,情景交融。 (3)这首诗刻画了这样一个游子形象:半生漂泊,人到中年,且不得志,功业未成,但并未一味消沉,还有追求,还要读书,孤舍风寒,青灯黄卷,长夜苦读,自强不息。 四、11、(1) 故不积跬步 (2) 尽态极妍 (3) 一尊还酹江月 (4) 潦倒新停浊酒杯 (5) 悬泉瀑布 (6)赢得生前身后名 (7) 功亏一篑 (8) 自知者明 五、12.开始时水米磨合(躲躲闪闪)——沸腾后水米相互渗透——熬好前水米融合(胶着)(每点2分,时间和水米的状态各1分) 13.内容上,写了朋友煮粥的过程(方法)与煮出的粥的状态(1分),与作者所写的煮粥方法进行对比(1分),突出精心煮粥能让粥回报煮粥人,(1分),也为下文作者抒发感慨做铺垫。(1分) 14. 运用比喻,(1分)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状态比喻成熬煮粥一样,(1分)形象地表明人在生活中要学会和缓地接受,慢慢体味,感知安静。(2分) 15.①平凡漫长看似枯燥的过程,也能感受到幸福; ②忙乱琐碎中,只要心静就能感受美好; ③认真对待生活,生活必将善待你;④我们追求简单的生活,不去追求过多的物质;⑤做人只有沉稳、和缓,才能让灵魂变得美好。(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共6分。) 六、16.首先,指出科学和艺术有相通之处,引出科学和艺术探索之美的话题。(2分)其次,由物理学的探索联系到艺术的探索,指出并非一切新的探索最终都归结到美。(2分)最后,指出科学和艺术在美学探究上的差异,并倡导继续探索和追求科学和艺术领域的美。(2分) 评分建议:共6分。每层2分,意思对即可。 17.引用劳厄的话来论证应以发展和变迁的眼光看待物理学中的美的观念。(2分)为下文以科学的探索来类比艺术的探索做铺垫。(2分)引发人们对探索与美的思考,使文章论述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2分) 评分建议:共6分。每层2分,意思对即可。 18.“怡人的美”指人们探究艺术美和创造艺术成就时产生的精神愉悦。(2分)“悲怆的美”指科学探究和重大科学成就常给人难以理解、痛苦和索然无味的感觉。(2分)作者认为艺术成就和科学成就都有价值,都值得人们追求。(2分) 评分建议:共6分。每层2分。 论述类文本,16题论证思路,常考题型,考生不会感到陌生,17题引用名人名言的作用,结合内容、结构两方面具体分析,难度中等,18题重要句子的含义,本题与2015年18题类似,难度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