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外14——15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音乐不是其他一切艺术的源泉,生活才是艺术的真正源泉) 2. B(指代对象错误,“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是指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体会) 3. C(张冠李戴,列举罗素的例子,不是赞美中国古诗,而是赞美西湖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 C(A. 比:等到。 B.竟:最终。D.速:招致。) 5. D.(正确标点:“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另,A、B句正确标点:“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 6.A(从原文看,虞集在得到刻本之前就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7.(1)国子监,是讲礼义的地方,出现这样的事而不予惩治,用什么教育人! (2)马祖常邀请虞集到他家中做客,设置了酒宴,酒过一半时,他拿出推荐书请求虞集署名,虞集坚决拒绝。 【参考译文】 虞集,字伯生。虞集的父亲虞汲,娶妻杨氏。虞集三岁时就已知读书,这一年是乙亥年,虞汲携全家去岭外,战乱之中没有书籍可带,杨氏口授文章,虞集听一遍就能诵记。等到回到长沙,拜师学习,才得到各经的刻本,(那时)虞集已是读遍了诸经,通晓其大义了。 大德初年,被授任大都路儒学教授,虽然是以教导学生为职责,但他在学术上却更加自我充实拓展,没有片刻悠闲逸乐。任国子助教后,就以师道为己任,诸生等候他离开(官署)后,常常带着书本到他家完成课业,其他馆的学生也多相继到虞集处请教。任博士时,虞集曾在殿上监督祭祀,有一个叫刘生的人,因喝醉了酒而在祭祀时失礼,虞集将此事告诉学监,要求削除他的学籍。大臣中有人为刘生讲情,虞集坚持认为不可宽恕,他说:“国子监,是讲礼义的地方,出现这样的事而不予惩治,用什么教育人!”最终开除了刘生。 泰定初年,在礼部举行考试,虞集对同僚们说:“国家分科考试之法,各经典的传和注各有所规定,将要以此统一道德标准、风俗习惯,不是想让学者各自独占其业,如同近代研究五经的学究那样固执浅陋。经典著作意旨深远,不是一人之见所能详尽,考试之文,推选其高深者录取,不必先有成见,假若先有成见,就会使求贤之心变得狭隘,而差错即从此而生。”其后他两次任考官,都坚持此说,因此每次录取的人都是人才。 有旨令采辑本朝典章故事纂修《经世大典》,命虞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不久赵世延挂职归家,便由虞集单独负责此事,过了两年之后,书才完成,共有八百卷。皇帝因为虞集宏才博识,所经手的事都做得十分妥当,一时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虞集之手。虞集每次奉旨拟写文章,一定要用帝王之道、治乱之因,从容地讽喻切责,寄希望于皇帝看后有所感悟,他在接受皇帝咨询以及论述古今政治得失时,尤其能够委婉地将道理讲明。当时世家子孙因才能名声被提拔的人很多,担心虞集获得的恩宠一天比一天多,常常想着用什么办法离间他与皇上。没有奏效后,他们就一起摘录虞集的文辞,指责其中有讥讪之意,仰赖天子明察其中原委,所以没有能够中伤他。 虞集评论人才,一定以其人的识见器量为先;他评议文章,不以最恰当的言辞使对方折服就不停止,对于那些违背经义的文章,即使文辞优美,也不赞许。虽然因为这两点触怒他人而招致别人诽谤,但虞集始终不因此而改变原则。光人龚伯璲,凭借才俊而被马祖常喜爱,马祖常任御史中丞时,龚伯璲成为他的门上客。马祖常屡次称赞他的才学,想要虞集出面把他推荐给朝廷,虞集认为不可,他说:“此人虽然略有才华,但不能担当大事。”马祖常听后仍然不以为然。马祖常邀请虞集到他家中做客,设置了酒宴,酒过一半时,他拿出推荐书请求虞集署名,虞集坚决拒绝。 至正八年虞集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二)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颈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1分)。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2分)。 手法: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 “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1分)。 9.“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2分)“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2分)“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2分)(答出3条,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即可给满分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1)选CE.(C项“没有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没有充分体现自我价值”表述错误。E项表述错误,“像空气一样,无声无息却又无处不在”是一个比喻句,是对陶诗言的卓越的洞察力和领悟力的赞美。) (2)内容:①交代陶诗言所学专业和毕业后的工作。②交代陶诗言担任教师时的主要工作内容。③交代陶诗言在建国初期的具体工作。作用:①交代陶诗言在建国初期有关天气预报的工作,照应标题。②介绍陶诗言到“联合天气分析预报中心”工作,引出下文陶诗言研究天气预报的有关内容。 (3)①为中国天气预报事业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建立和总结了各种天气预报方法,陆续发布了寒潮、台风、暴雨、霜冻、中期降水等预报,填补了中国天气预报史上的空白。②对中国寒潮的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划分了入侵中国的寒潮路径。③参与了中央气象台卫星资料的应用研究,开创了中国利用气象卫星监测灾害性天气的方法,提高了天气预报水平。④研究利用卫星云图分析预报台风的移动、强度变化以及灾害性天气出现的分析预报方法。(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4)①学好专业知识。在上大学的时候,陶诗言的学习成绩优异,这为他后来的气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无论是“联合天气分析预报中心”还是核弹、导弹试验基地,都是当时中国最需要的地方,陶诗言都勇于接受挑战。③亲力亲为。在工作中,他和大家一样不辞劳苦,样都干;在核弹、导弹试验基地,他和解放军指战员一样摸爬滚打。④认真做好研究工作。他对各项工作积极负责、认真研究,对中国的天气预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⑤起到传帮带作用。陶诗言不仅研究工作做得好,而且注重对后辈的培养,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天气预报的业务骨干。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中说梅园“以梅饰山,以山饰梅”是指其建筑风格,故应选用“别具一格”。②中说苏轼(人)与其他四人并称四大家,而“独树一帜”的主语也应是人。③句中有“构思新颖”一词,其义正与“不落窠臼”相应。④句中“闲笔”一词恰与“匠心独运”词意相对,故选用“匠心独运”。 13答案:C(解析:A.偷换主语,根据句意应是“不久他就去世了,但《平凡的世界》却被人们广泛传阅”;B.词序不当,状语“近期”提前; D.杂糅“造成……主要原因”。) 14.答案:B 15. A(B项使用对象不当,“府上”是敬辞,用来指对方,可改为“寒舍”。C项“拨冗”是敬辞,使用不得体。D项“殷切期望”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用在同学之间不得体,可改为“衷心希望”。) 16.(5分)(1)针对“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绝大多数人认为该扶起老人;不扶老人的主要原因是怕惹祸上身。(3分。) (2)示例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虽然不是我们的亲人,但我们还是扶一把吧。社会需要正能量,我们扶起的不仅是老人,还有我们的人心。 示例2:放心吧,相信人心都是向善的。再说,我们的社会还是有法律保障的,您的爱心会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的。(内容1分,语言1分,每小题2分,共4分。) 五、写作(60分) 17. .立意参考:(1)从老船长在风平浪静时祈祷的角度立意,人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要学会居安思危。(2)从老船长在波涛翻滚时只照顾船的角度立意,危险时刻要靠自己、不惧怕困难、求人不如求己。(3)从老船长祈祷和照顾好自己的船的角度立意,期待美好、不怕困难,事事认真才能成功。(4)从游客的角度立意,正视现实、正确理解别人的做法。 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