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语文试题 >

2023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8-27 16:14
2023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语文真题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2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劝诫(jiè) 垦切(kěn) 教诲(huǐ) 喜出望外(wànɡ)
B. 匀称(chèn) 喷薄(bó) 农谚(yàn) 妙手偶得(ǒu)
C. 弥漫(mí) 缭亮(liáo) 酷似(kù) 气冲斗牛(dòu)
D. 侍弄(sì) 取决(jué) 钦佩(qīn) 抑扬顿措(cuò)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垦切——恳切,教诲(huǐ)——huì;
C.缭亮——嘹亮,气冲斗牛(dòu)——dǒu;
D.侍弄(sì)——shì, 抑扬顿措——抑扬顿挫;
故选B。
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合”文化传统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的好时节,天地与人和; 的好感觉,人人很亲和; 的好人家,日子挺祥和; 的共和国,心齐力更和……政通人和的美好图景,是和谐社会、和谐生活的美丽展现。
A. 和风细雨 和衷共济 和颜悦色 和气致祥
B. 和气致祥 和颜悦色 和风细雨 和衷共济
C. 和风细雨 和颜悦色 和气致祥 和衷共济
D. 和衷共济 和气致祥 和风细雨 和颜悦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和风细雨:和煦的风,细细的雨。也比喻在批评中摆事实,讲道理,方式缓和,不粗暴。
和颜悦色:形容和蔼喜悦的脸色。也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和气致祥:意思是和睦融洽,可致吉祥。
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第一空,“好时节”表示季节气候,应选用“和风细雨”;
第二空,“好感觉”指人的态度和反应,应选用“和颜悦色”;
第三空,“好人家”指和谐融洽的家庭,应选用“和气致祥”;
第四空,“共和国”指整个国家,应选用“和衷共济”;
故选C。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新时代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让航天人有了绽放青春的舞台。
B. 打造“厚道阜新,乐养无忧”品牌,是市政府启动康养医育示范工程的目标。
C. “复兴号”动车能否驶入青藏铁路,标志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正式运行。
D. 2023赛季,辽篮之所以再创佳绩,是因为其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所成就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成分残缺,删去“在……中”或“让”;
C.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
D.句式杂糅,可删去“所成就的”;
故选B。
4. 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巍峨的三危山,霞光里的敦煌,因为有了“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因为有了“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因为有了此生无悔入沙海的守护者,才能得以在现代化进程中绽放光彩。传统文化不仅随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传承着,而且在人文、美学、经济等诸多方面彰显出璀璨的价值。别问我为什么对你如此眷恋,星辰总在闪耀,血脉代代相传。
A. 文中加点词语“巍峨”是形容词,“进程”是动词。
B. 文中画线的“绽放光彩”是动宾短语,“传统文化”是偏正短语。
C. “血脉代代相传”一句中,“相传”是谓语。
D. “传统文化不仅随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传承着,而且在人文、美学、经济等诸多方面彰显出璀璨的价值。”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
A.“进程”是名词,指事物发展变化或进行的过程。
故选A。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5.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我们学过他的诗歌《使至塞上》。
C. 《琐记》记述了鲁迅在南京求学时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他探求真理的强烈愿望。
D. 艾青写了长诗《光的赞歌》,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B.王维被称为“诗佛”,杜甫被称为“诗圣”。
故选B。
6. 在他人需要帮助之时,伸出援手,这是一个人源自内心的善良。请你任选以下一组人物,写出他们出自哪部名著,并概括这一组人物间体现善良品质的相关情节。
备选人物: 鲁智深和林冲 祥子和老马祖孙 阿廖沙和小茨冈
【答案】示例一:所选人物:鲁智深和林冲
出自名著:《水浒传》
故事情节:鲁智深在野猪林解救遇险的林冲。
示例二:所选人物:祥子和老马祖孙
出自名著:《骆驼祥子》
故事情节:祥子在茶馆看到老马饿得晕倒在地,毫不犹豫地买来了包子给老马祖孙吃。
示例三:所选人物:阿廖沙和小茨冈
出自名著:《童年》
故事情节:当阿廖沙因为染坏了外祖父的桌布挨打时,小茨冈替他挡鞭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示例1:鲁智深和林冲出自《水浒传》。
太尉高俅曾经有个义子,因为贪图林冲妻子的美貌,但是都被鲁智深吓退,并且一病不起。于是设计陷害林冲带刀进堂,最后林冲被判发配开封府。高球义子便收买了董超和薛霸两人,想要在途中结束林冲的性命。去开封府的路上要路过野猪林,曾经不知道有多少英雄好汉都命丧这里,董超薛霸两人将林冲绑到树上,想要直接杀了林冲,就在这个时候鲁智深出现救了林冲的性命。原来前一天晚上在客栈的时候,鲁智深看到押送林冲的两个人用热水将林冲的脚烫的都是大泡,又听到了要在野猪林结束林冲的性命,便想直接捆了二人,可是却被客人打扰了清静。只好从第二天开始便悄悄跟在了几个人的身后,在董超和薛霸出现的时候将二人打败。董超和薛霸看到突然出现一个胖和尚,长相凶狠毒辣,吓得马上跪地求饶,依照着鲁智深的性子直接杀了董超和薛霸,可是林冲却是劝说道既然救了他的性命就不要伤害二人了,之后鲁智深一直护送林冲到了沧州。
示例2:祥子和老马祖孙出自《骆驼祥子》
祥子第一次遇见老马祖孙是在一个雪夜,五十五岁的老马和他的孙子小马儿一起拉车,他们又饿又冷,进了茶馆后老马立即晕倒在地。见状很多人都出手相救,祥子也是其中之一。只是祥子对老马最好,平时自己都不忍心花钱,这次却买了包子给老马吃,老马很感激他。
示例3:阿廖沙和小茨冈出自《童年》
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是小茨冈。小茨冈是一个弃婴,外祖母没有因为他是弃婴而嫌弃他,反而视为己出。阿廖沙挨打之后结识了小茨冈,他成了阿廖沙的好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他总是伸出来胳膊帮他挡着。雅科夫的萨沙怂恿阿廖沙把一块白桌布拿到染缸里染成蓝色。被外祖父知道后,不仅萨沙挨了打,阿谬沙也被外祖父用树条抽了一顿,小茨冈替他挡鞭子。
7. 古诗文默写。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_________________,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___________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7)山光水色,美景摇曳。与诗同行,我们登临黄鹤楼观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明艳之景(崔颢《黄鹤楼》);我们漫步钱塘湖边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留恋之情。(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答案】 ①. 不亦君子乎 ②. 树木丛生 ③. 天涯若比邻 ④. 忽如一夜春风来 ⑤. 弓如霹雳弦惊 ⑥. 九万里风鹏正举 ⑦. 晴川历历汉阳树 ⑧. 芳草萋萋鹦鹉洲 ⑨. 最爱湖东行不足 ⑩. 绿杨阴里白沙堤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亦、涯、霹、雳、弦、鹏、晴、萋、鹦、鹉、堤。
8. 对下面两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甲】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①,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②。忽闻歌古调③,归思欲沾襟。
【注释】①曙:晓色。②蘋(pín):一种生在浅水中的水草。③古调:指陆丞的《早春游望》。
A. 甲诗五、六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写景又点明时令,同时蕴含自然理趣。
B. 乙诗一、二句直接抒发感慨,只有在外做官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物候现象的更新感到惊奇。
C. 两首诗的三、四句用字精妙传神,甲诗用“阔”“悬”描绘出江面开阔、扬帆前行的景象;乙诗用“出”“渡”点明了早春物候变化之“新”。
D. 两首诗均为羁旅之作,都描绘出异地美景并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A.甲诗五、六句用“生”、“入”字分别修饰“海日”、“江春”,是拟人的修辞,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并非“比喻”。
故选A。
二、阅读(满分45分)
(一)(12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①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②于东,兵法乘劳③,此进趋之时也。
(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注释】:①顾:考虑,顾虑。②务:致力。③乘劳:趁着疲劳。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一项是( )
A. 猥自枉屈 自三峡七百里中
B.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皆以美于徐公
C. 以先帝之明 无从致书以观
D. 此进趋之时也 山川之美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11. 用“/”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臣 受 命 之 日 寝 不 安 席 食 不 甘 味
12. 请概括出甲文中对作者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至少两件)
13. 请分别找出甲乙两文中诸葛亮认为当前出师北伐条件已经具备的句子。
【答案】9. D 10. (1)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身耕种。(2)所以(把这事)托付给我而不再犹豫。
11.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12. 先帝当初三顾茅庐,对作者有知遇之恩;作者临危受命,与先帝患难与共;先帝临终托孤,寄以兴复汉室的大业。
13. 甲: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乙: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A.自己/在;
B.在/比;
C.凭借/来;
D.助词,的/助词,的;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百姓。躬耕:亲自耕种。于:在。
(2)是故:因此、所以。托:托付。弗:不。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臣下接受任命的时候,睡不安稳,食无滋味。“寝不安席”与“食不甘味”是并列分句,都是“臣受命之日”的具体表现。故断句为: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根据甲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句可知,写了三顾茅庐一事,写先帝的知遇之恩;
根据“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句可知,写了作者临危受命,与先帝同心协力,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
根据“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可知,写了先帝临崩寄大事,将兴复汉室的大业托付给作者。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由甲文“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可知,诸葛亮认为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已经具备北伐的条件。
由乙文“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可知,诸葛亮认为敌人恰好在西面疲于对付边县的叛乱,东面又要竭力去应付孙吴的进攻,正是敌方劳困之时,已经具备北伐的条件。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