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在某档电视节目现场,面对名校博士“我应该找什么工作跟我学习的经历更加贴近”的提问,担任评委的某知名音乐人直言:“名校生走到这里来,没有胸怀天下改造国家的愿望,而是问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学校多年来对你的教育?” 材料二: ①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老子) ②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陈蕃) 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④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刘蓉) 你所在的班级将以材料一为话题召开讨论会,请你写篇发言稿。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结合材料一的内容与含意,恰当引用材料二中的两句名句写作;不少于800字。 【试题分析】 材料一是叙事类加言论类材料,事件可概括为:知名音乐人怒斥名校博士愧对学校多年教育;材料二是名言类材料,四则名句分别来自先秦诸子、东汉名臣、明代思想家和清代文字家,包含可以辩证思考的几个方面的内涵:做事要从最基本开始,经过逐步的积累,才能有所成就;大丈夫应有澄清天下造福苍生的志向,不应拘泥于一间小室;读书人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关心家国大事,有兼济天下的大情怀大志向;做人应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事业)中去,只有先扫好自己的一间小室,才可能“扫天下”。 作文命题要求写“发言稿”,写作时要有对象意识,面对的是老师和同学;还要有交流意识,最好回应与自己对立的观点及其可能的理由。同时,“引用材料二中的两句名句”的要求,帮助考生加深对材料一的内容与含意的理解,引导考生结合自己对材料一的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选择两句,古为今用,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试题规定的名句“引用”,可以是字面意义的简单借用,也可以是哲理的深度化用;可正引,也可反用。 【立意说明】 可以从材料内容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材料含意的角度立意。立意大忌:撇开材料的内容与含意泛谈理想、信念、追求、向往、奉献等。 立意参考—— 1.内容层面的立意 (1)博士想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无可厚非,可以学有所用。 (2)名校博士应该发挥大用,担当振兴国家的重任。 (3)博士也要脚踏实地,找准自己的职业方向。 (4)名校生要有更高远的人生目标,而不是汲汲于个人前途。 (5)名校应培养“伟丈夫”,而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 2. 含意层面的立意 (1)先立足当下,做好本职工作(小事),坚持点滴积累,才能有所成就。 (2)君子当胸怀天下,以家国兴盛为己任。 (3)既要脚踏实地坚持本职工作,也要有改造国家(造福苍生)的远大志向。 (4)教育要立德树人,应培养有大格局的人。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作者|张继贤学校|雷州二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主题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大家应该很熟悉一个典故—— 少年陈蕃,所居室院芜秽。父友来访,问他为何不打扫。陈蕃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陈蕃终成为东汉名臣。后来与大将军窦武谋除宦官,竟然事败而死。 陈蕃的悲剧,在于他好高骛远,空有胸怀天下之志,却怠于细微,未能在平常工作中锻炼出应对万变的本领。胸怀天下又如何,上不能匡扶社稷于危难,下不能保全自身于乱党。失败绝非偶然! 以史为鉴,我不赞同材料中某知名音乐人的说法。无论著名院校的博士生还是普通院校的专科生,都不应好高骛远。 诚然,胸怀天下改造国家之抱负是值得肯定的,然而有志者除了有远大抱负之外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如果光有高远的愿望而无扎实的功底,就怕最终竹篮打水,水中捞月,一事无成。手足乏力,何以扛鼎?目不识丁,何以撰文?不自量力,勉强为之,怕是笑话百出。 东汉王莽窃取权柄,企图拯救苍生于水火,强硬发起经济上的改制,岂料他志大才疏,胡乱作为,危害百姓,遗臭万年。如果他能定位好自己,摈弃当皇帝之非分幻想,安守臣道,做些力所能及而有益于朝野之事,可以免遭后人世代唾骂。 老子曾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楠竹有伸入青云的志向,一日疯长三尺,最后极容易倾倒于强风之下;而世上著名建筑,譬如法国之埃菲尔铁塔,意大利之米兰大教堂,中国之武汉长江大桥,哪座不是从砌好一块砖头、拧好一颗螺丝开始?所以,请那位音乐人评委莫要轻视卑微的工作。 其实,大凡有成就之人,不问职场之高低、工作之贵贱。 法拉第当过学徒,隐身于作坊内探索某些抽象的原理,打下了电学之基础;华罗庚当过店员,埋头于柜台上处理各种杂乱的账单,获得了数学之沉淀。那些时候,谁能料到脏乱的作坊会走出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家?谁会想到昏暗的店铺会诞生绝顶聪明的数学家?袁隆平就业定位不高,虽然长期任教于中等农业学校,但这并不能阻止他研发杂交水稻,为国为民解决粮荒问题;叶圣陶从小学老师起步,在教学一线长期探索,厚积薄发,终成语文界的权威专家。由此可见:小小职业,也有大作为。 所以,我劝告材料中的名校博士,找工作不必过于强调对口。哪怕岗位与所学专业八竿子打不着,只要肯学习,肯钻研,脚踏实地,做好每件小事情,将来必有大获!弯下腰来吧,扫一扫脚下的灰尘杂物,韬光养晦,没准就悄然练成金庸笔下功力高深莫测的扫地僧式的尖端人物。 如果你仰望高山,不妨从山脚爬起;如果你事业未成,不妨从扫地做起。室院已清,天下不远! 谢谢! 2017年11月8日上午 写于高三年级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