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位小学生超有感情地朗读视频走红网络。在网上被转过万,评论过万,点赞就有4万,就这一事件在微博上引发热议。微博用户颜宴评价:“孩子的纯真和善良应该得到保护,尽管其他同学发出嘲笑声,但这小男孩一定是由一颗温暖的心,相信他长大会成为一个温暖的人”;微博用户手表达人小伟xi评论道:“朗诵节目会向你发出邀请函的。”;微博用户寒云L:“那不能说嘲笑吧,觉得好笑笑一下是人的本能。” 对于上述评论,你有什么思考?请综合材料确立立意。 尊重他人情感 感情,有的时候不需要山盟海誓的承诺,但她一定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怀与问候;感情,有的时候不需要梁祝化蝶的悲壮,但她一定需要心有灵犀的默契与投合;感情,有的时候,不需要轰轰烈烈的表现,但她一定需要相濡以沫的支持与理解。而我,在迈进青春的门槛后,学会了表里不一地表达感情,迷失了最初的方向,忘却了尊重内心深处的感情。 没有家人围绕的那份悲伤似乎总是特别浓厚,那份思念喜欢在深沉的夜里出来溜达一圈,而我喜欢抗拒这样的伤感。每当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的熟悉声音,内心总是按捺不住一份激动,家人之间分开愈久,这样的感觉愈加强烈。可面对他们贴心的问候,自己往往是一口不屑的语气,一副及其享受的姿态,孤独这时候也变得卑微,被放纵的自由占据了内心。于是,自己所表现的态度让我敷衍地回答了事,然后,放下电话。但刚才的享受却又马上烟消云散,思念翻涌而出,他们叮咛的话语响彻在耳边。今夜,又要失眠…… 可,感情啊,并非只有思念,平日里内心对他们的关怀,自己也喜欢掩藏。 一回到家,把书包一放,随之而来的是唐僧念经似的唠唠叨叨,自己频频点头,却毫不知道那话的内容是什么。内心的感激手有的,有时,真的不忍他们一年到头的为我担心这,担心那,甚至于想要一脸严肃,一身成熟地告诉他们:“你们别担心了,我真的长大了,照顾好自己吧!”但我尊重不了内心最为真切的感情,只是反其道而行之,不喜欢他们看出来,也不会去表达。即使中途听到唠叨声中掺杂着咳嗽的声音,自己也无法表现出太过强烈的反映,只会打断他们的话,轻描淡写地说道:“感冒了吗?好了,别说了。”然后,倒杯水递给他们。 但我有时真的讨厌这样的自己,因为觉得家人该是最亲密无间的,而不是像自己,处处与内心的情感作斗争,学不会尊重与顺从。如果那样,父母也能如同朋友一般的跟自己谈天说地、相互鼓励。但我,打破不了心中的那层弹指可破的轻纱。我想,我真的忘了如何尊重感情了,朋友也成了我掩饰的对象。 友谊是神圣的,它是一棵常青树,它是一朵不败的鲜花,它是一缕舒心的清风。偏偏这样的友谊我也会以不尊重的心态去对待。何时何地,与朋友敞开心扉,大刀阔斧地谈论现在,未来?内心真的关心她,但在一些话题上,讲出口的话却酸溜溜的,带着点不同寻常的味道。久了,对方却不知作何感想?但对于我,讲出自己内心想的话,总觉得过于肉麻,即使是朋友,也无法适应。所以,如果我身边的朋友真的曾被自己的话而伤害过,那么,真心得说声:“对不起。” 感情,乃是心的本色,我,该试着尊重它,微笑地,唱着它的歌谣。 点睛: 时事类作文材料中的事件,很多情况下是利弊互见,见仁见智,以使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对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从而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对于利弊互见的时事,我们必须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用辩证的角度来审题立意,来分析问题,才能使文章的观点更加客观真实,也更具说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