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元璹①,隋岐州刺史、沛国公译子也。少以父功拜仪同大将军,袭爵沛国公,累转右武候将军,改封莘国公。大业中,出为文城郡守。义师至河东,元璹以郡来降,征拜太常卿。元璹少在戎旅,尤明军法,高祖常令巡诸军,教其兵事。突厥乙力设代其兄为叱罗可汗,后刘武周将宋金刚与叱罗共为掎角,来寇汾、晋。诏元璹入蕃,谕以祸福,叱罗竞不纳,乃欲总其部落,入寇太原,以为武周声援。未几叱罗遇疾疗之弗愈其下疑元璹令人毒之乃囚执元璹不得归叱罗竞死。颉利嗣立,留元璹,每随其牙帐,经数年。颉利后闻高祖遗其财物,又许结婚,始放元璹来还。高祖劳之曰:“卿在虏庭,累载拘系,苏武弗之过也。”拜鸿胪卿。寻而突厥又寇并州,时元璹在母丧,高祖令墨经充使招慰。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竞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且抄掠资财,皆入将士,而于可汗,一无所得。不如早收兵马,遣使和好,国家必有重赉,币帛皆入可汗,免为劬劳,坐受利益。大唐初有天下,即与可汗结为兄弟,行人往来,音问不绝。今乃舍善取怨,违多就少,何也?”颉利纳其言,即引还。元璹自义宁②已来,五入蕃充使,几至于死者数矣。贞观三年,又使入突厥,还奏曰:“突厥兴亡,唯以羊马为准。今六畜疲赢,人皆菜色。征祥如此,不出三年,必当覆灭。”太宗然之。无几,突厥果败。元璹后累转左武候大将军,坐事免。寻起为宜州刺史,复封沛国公。元璹有干略,所在颇著声誉。然其父译事继母失温清之礼,隋文帝曾赐以《孝经》;至元璹事亲,又不以孝闻,清论鄙之。贞观二十年卒,赠幽州刺史,谥曰简。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十二》) 注释:①璹:shú。②义宁:隋朝政权恭帝杨侑的年号,历时7个月。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几/叱罗遇疾/疗之弗愈/其下疑元璹令人毒之/乃囚执元璹/不得归/叱罗竟死 B.未几叱罗遇疾/疗之/弗愈其下/疑元璹令人毒之/乃囚执元璹/不得归/叱罗竟死 C.未几/叱罗遇疾疗之/弗愈/其下疑元璹令人毒之/乃囚执/元璹不得归/叱罗竞死 D.未几/叱罗遇疾/疗之弗愈/其下疑元璹/令人毒之/乃囚执元璹/不得归/叱罗竞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袭爵,是指承袭爵位。爵位,是指天子对贵戚功勋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B.文中的大业、贞观等均为帝王年号纪年,另外,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也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 C.中国,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莅中国而抚四夷也”,《赤壁之战》中的“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等。 D.“复封沛国公”中的“封”,指拜官授职,而擢、陟、升均指提升官职,谪、贬均可指降职贬官,迁,可指升级、降级、平级转调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元璹出身王公世家,后率部归顺大唐。他自小在军旅中长大,通晓兵法。唐高祖常派其巡视军营,教授将士军事谋略。 B.郑元璹熟谙边事,擅长与突厥交涉。他曾被颉利可汗扣留在军帐中,归朝后,被唐高祖称赞功绩超过了苏武。 C.郑元璹能言善辩,能随机应对。在与突厥颉利可汗谈判中,他对其晓以利害,剖析祸福,最终使颉利可汗撤兵回国。 D.郑元璹虽然干练机敏,在任职之处很有声誉,但他在孝敬父母方面并没有赢得好的名声,因此,当时的士人都看不起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诏元璹入蕃,谕以祸福,叱罗竞不纳,乃欲总其部落,入寇太原,以为武周声援。(6分) (2)无几,突厥果败。元璹后累转左武候大将军,坐事免。(4分) 参考答案 10、A 11、D(“封,指指拜官授职”错,“封”指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而非授予官职) 12、B(“被唐高祖称赞功绩超过了苏武”错,曲解文意。) 13、(1)皇上下诏让郑元璹出使吐蕃,郑元璹用祸福之理加以劝说,叱罗可汗始终不接受,竟然要聚集他的部落人马入侵太原,来作为刘武周的声援。 (2)不久,突厥果然衰败,后来郑元璹多次调动官职做了左武侯大将军,因事获罪被免职。 参考译文 郑元璹,是隋朝岐州刺史、沛国公郑译子也。年轻时因父亲有功被任命为仪同大将军,袭爵沛国公,多次改任官职做到右武候将军,承袭爵位莘国公。大业年间,外任文城郡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