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20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对吏治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儒、法、道各派皆有其特色鲜明的吏治理论和方案。儒家以“君权神授”和“以德配天”理论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进行解释,并从“人性善”的前提出发,对权力行使者寄予“自我良善”的期待。对待吏治,儒家遵循着“伦理学”的思路:择贤人执政并以德礼约束官员。儒家相信人的道德自觉和内心的自我约束,希望通过对权力执掌者的道德引导和改造,实现权力的正义本性。孔子有关君子、圣贤的人格理想和追求,首先是针对执政者提出的,其“庶人之礼”与“士人之礼”的区别,同样意在给权力执掌者提出更高的道德性要求。在儒家的社会等级理论中,统治者阶层优越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要与其重大的伦理责任相对应:士者为仕,不仅要自己修身以成仁,还要为“一国兴仁”,为“天下兴仁”,要“泽加于民”。儒家的吏治思想内涵存在于其博大的“仁学”理论体系中。这一理论所构建的道德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为权力执掌者的自我约束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其反复强调和敦促统治者以德修己、立身惟正的理念,也对现实政治和吏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与儒家“伦理学”思路不同,法家从“人性自利”的观点出发,强调君主运用“法”“术”相结合的手段控制驾驭百官臣下。法家批判儒家喻君臣为父子的“亲情谎言”,而以“上下一日而百战”来解读现实中的政治关系,在“君臣利异”及“坏人”假设的前提下,主张对臣下全面防范、制约。韩非子认为人君若要等待臣下“忠其心、诚其意、不我叛”,必将陷于被动。对待臣子,君主唯有主动出击,科之以法、驭之以术,方可立于不败。因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法家吏治思想的核心:严明赏罚,奖功罚过——广泛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处罚官吏的违法行为,督促官吏尽职守法。在以法治吏的同时,为君主者还必须懂得和善于运用权术驾驭臣下:暗中试探、观察、发现、控制、打击臣下的种种不轨行为,以“非常”手段实现权力控制。“法”与“术”相互配合,构成法家吏治主张的主体框架。 在吏治问题上,道家对现实中的政府权力及制度的合法性心存质疑:“大道废,有仁义”“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在道家看来,现实中的圣人及其礼法制度都是失道的产物,它们的存在和正当性于天道无据,甚至是违反天道的结果。在道家观念中,政治实为“恶之源”,只有最大限度地限制政府作为,实现“权力谦抑”,才能矫治天下乱象。在现实的吏治问题上,道家的主张和理论贡献如下:主张“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的权力价值取向,为吏治的开展提供前提和方向;以“守道”“无为”为权力运行法则,借此批判现实政府的扰民之政,主张废止“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恶法”;以效法天道、抱朴守真、崇俭寡欲等修身理论告诫天下人秉持中和,克服贪欲和自我膨胀,对执掌权力的官员来说,以上告诫无疑具有特别的意义。 (摘自孙季萍《封建帝制下吏治的努力与无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儒家认为士者为仕,自己要修身成仁,也要为“一国兴仁”,其博大的仁学体系成为后来选择权力执掌者的标准和依据。 B.孔子认为执政者应该具备君子、圣贤的人格理想和追求,并希望以此引导改造社会,实现权力的正义本性。 C.法家的吏治理论否定了儒家的君臣“亲情谎言”,以“上下一日而百战”来解读现实中的政治关系,主张使用“法”“术”相互配合。 D.法家和道家的吏治思想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均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恶”,明显有别于儒家“人性善”的思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采用了总分结构,论证儒、法、道三种思想对中国古代吏治进行的有意义的探索。 B.本文主要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说理透彻,明确地指出了三种吏治思想各自的特点。 C.主体部分对三种吏治思想的阐述,对比色彩明显。法家和道家思想都对儒家思想存疑。 D.作者对儒、道思想持有明显的褒扬态度,但在对法家的介绍中却暗含一种批评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儒家以“君权神授”和“以德配天”理论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进行解释,但在本文中却难以找到“君权神授”观点的理论支撑。 B.从法家思想“人性自利”出发,统治者在此思想下治理百官,不能被动等待百官的忠诚,而要“法”与“术”并用。 C.因为认识到政治实为“恶之源”,所以道家的吏治思想主张“守道”“无为”,即现实政府不能有 所作为,否则即为扰民。 D.道家思想明显不同于儒家、法家思想,但它有很多积极合理的主张,其中一些主张对封建统治者来说,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各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1984年的北风 韦名 那是1984年的冬。①北风那个吹呀,吹得叫人不敢轻易出门。 市委礼堂里,坐满了人。 “中国第一支股票在上海诞生啦!”礼堂主席台上,某科技公司老总郭学激动万分地向台下听众宣布,“11月14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这一天,人们早早排队购买中国第一支股票,人龙头尾不能相望,盛况空前!” “今天,我们这里也要诞生一个历史性时刻!”郭学提高了音量,“滨海市第一支股票也将要在这里诞生!” 会场四个角落,有人带头鼓掌,但全场响应不热烈。 “我们发行股票,宗旨就是----” 郭学望了望会场,突然站起来,“今天借你一桶水,明天还你一桶油!” 会场四个角落带头鼓掌的也站了起来,掌声十分响亮。 这是滨海市首支股票认购会。台上激情四溢的是发行股票的公司老总郭学----人称“郭大胆”的滨海市前副市长,退休后发挥余热,与人合办了一家高科技公司。 尽管认购会在市委礼堂举行,也坐满了人,可会场里的人各怀心事:有的好奇来看新鲜,有的碍于面子撑台面,有的干脆不屑一顾看笑话…… ②北风呼呼地吹,从礼堂洞开的木门灌进来。 “上海离我们太远!” “股票是什么东西?” “一张纸的玩意有用吗?” …… 台下小声嘀咕着。 要让大家掏出“真金白银”来换一张企业的内部认购纸,很多人舍不得。 “股民投资就是要有回报,给股民最大的利润是我们企业的责任!”郭学慷慨激昂。 正在这时,一个人神色匆匆地从礼堂左边小跑上主席台,递给郭学一张纸条。 郭学停了停,折起纸条,放进口袋。 “我们为什么只发行2000万股?多发行点不行吗?我说,绝对不行!我们要对投资者负责,让投资者有高回报!”郭学顿了顿,“刚才,秘书递给我一张纸条,吓了我一跳,让我很为难!” 台下稍稍安静下来。 郭学眼光扫了扫会场,一脸难为情。 送纸条上去的秘书却一脸煞白! “刚才啊,秘书告诉我,我们计划发行2000万股,可目前登记认购数量已超过2000万!”郭学掏出纸条,认真看了看,轻轻拍在主席台上。 台下顿时鸦雀无声。 “我们滨海人的创新精神让我感动!”郭学语气高昂,“为了让更多的人能买到滨海市第一支股票,我看只能这样,在认购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一律按登记认购数额的80%给!” 会场起了点小骚动。 “把20%留给更多的滨海人!”郭学完全变成了从前的副市长角色。 一阵更大的骚动过后,很多人悄悄离开了座位。 ③北风还是呼呼地吹,直灌会场。 动员讲话结束后,郭学带着三名副总经理从容走下主席台,到礼堂左侧贵宾室休息。 工作人员忙着引导大家到礼堂入口处登记认购股票。 秘书心急如焚,急冲冲跑进贵宾室,“郭总,您看错数了,目前只认购了210万,不是2100万啊!” “啊?!”三名副总张大嘴,瞪大眼,不知所措。 “我看错了吗?210万股,对啊!”郭学不慌不忙从口袋里掏出纸条,认真地看了看,严肃地说:“对外统一口径,就是2100万!” “可是,到时认购数量不足2000万,股东大会就开不成,意味着我们股票发行失败!”一位副总颤抖着说。 “今天来的都是冲着郭总您的面子,不是真来认购股票的!您还要按照认购数额度来打折,怎么发够2000万股?”负责动员市里方方面面来撑台面的副总先前吃了不少闭门羹,对参会人员会不会认购,心里明镜似的。 “当初就不应该搞什么融资发行股票,这下骑虎难下,搞不好要难堪了!” …… ④北风呼呼地吹进来,贵宾室里,三名副总如坐针毡。 “都给我稍安勿躁,不到最后一刻,不能轻言放弃!”郭学依旧不慌不忙。 经过极其漫长的三天煎熬等待,210万的认购数量当真变成了2100万----很多人认为这么多的人抢着买,股票肯定是个好东西,也跟着去买;还有的听说认购数量要打折,生怕买不到,还托关系要求多认购…… 周一股东会如期举行。“今天借你一桶水,明天还你一桶油”的标语挂满了市委礼堂四周。 那是1984年的冬。北风那个吹呀,吹生了滨海市的第一支股票,也吹响了一个叫“郭大胆”的人的传奇故事。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主人公郭学看错秘书纸条上的数字,以致在股票发行动员会上信心满满,结果反而促成了股票 发行的圆满成功。 B.尽管老总郭学慷慨激昂、口若悬河,但发行会上人们的反应并不热烈。反映了人们对股票这一当时 社会新生事物缺乏了解,也表现出人们的经济并不宽裕,这正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真实现状的写照。 C.小说的故事并不特别复杂,但作者通过语言、环境、表情、动作等描写手法的综合运用,使情节跌 宕起伏、一波三折。 D.小说中1984年11月14日是中国第一支股票发行之日,滨海市新成立的某科技公司也试图借此东风发行本市第一支股票。 8.结合文本分析主人公郭学的形象特征,并谈谈你对他的看法。(6分) 9.小说行文中反复对北风进行描写,试结合文本,任选三处分析其在情节过程中的作用。(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