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天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11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
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11-24 12:02
江苏天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11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与众多欧西事物的“迁地弗良”不同,文学史这一著述形式进入中国以后,很快便__
,而今已经变得枝繁叶茂。欧洲十九世纪兴盛一时的文学史,在十九世纪末遭遇了来自审美主义的 ;二十世纪中叶,在美国学院占据主流的“新批评”更是公然拒绝文学史;尽管后来随着文学社会学、接受美学、新历史主义等研究路径的展开,文学史一度有复兴之势,但对这一学科进行理论反思的声音,一直 。
A.落地生根 置疑 不绝如缕 B.入乡随俗 质疑 若隐若现
C.落地生根 质疑 不绝如缕 D.入乡随俗 置疑 若隐若现
1.C(质疑:提出疑问。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句。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形容形势危急或者声音细微悠长。取第二个意思。若隐若现,强调的是模糊、不清楚。)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发展要讲节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的节奏,该发芽时发芽,该结果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发展要讲成本。农谚讲: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②否则就会拔苗助长、竭泽而渔,出现不切实际的“大跃进”
③才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④改革发展也如此,要学会依时而动
⑤这也启示我们发展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⑥这说的是谷雨节喜雨,种豆育秧正是时候,一旦错过,费时费力,事倍功半
A.②⑥③④⑤① B.③⑤②①⑥④ C.③⑤②⑥①④ D.②⑤③⑥④①
2.B。通读所给文段和六句话可知,整个语段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发展要讲节奏,后一部分说发展要讲成本。横线前的语句先是总说“发展要讲节奏”,然后举自然界的事例予以说明,所给六句话中②③⑤与“节奏”有关,应放在前三空,据此排除A项。③是“该发芽时发芽,该结果时结果”的结果,应放在第一空,据此排除D项。⑥是对①中“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具体解释,故①在⑥前,据此排除C项。
3.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C.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D.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B
4.对下列材料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农民问教授:“一个聋哑人到五金行买钉子,他先把左手的两个指头放在桌上,然后用右手做锤子的样子。店员拿出锤子,他摇摇头,用右手指了指左手的两个指头,店员拿出钉子,他点点头。请问教授,如果现在一个盲人走进来,他想买把剪刀,他会怎么做?”教授从容答道:“简单。他只要伸出两个指头,模仿剪刀的样子就可以了。”农民笑起来:“先生,他不需要这样,盲人是会说话的。”
A.莫因专业蒙蔽真相 B.人有认知限制 C.审慎辨析言语歧义 D.勇于质疑权威观点
4.B
5. 下列与漫画蕴含的哲理相近的诗句是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C.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D.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5.D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大义感人
洪迈
理义感人心,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不过语言造次之间,初非有怪奇卓诡之事也。
楚昭王遭吴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返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
汉高祖入关,召诸县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已而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唐明皇避禄山乱,至扶风,士卒颇怀去就,流言不逊,召入谕之曰:“朕托任失人,致逆胡乱常,须远避其锋。卿等仓卒从朕,不得别父母妻子,朕甚愧之。今听各还家,朕独与子弟入蜀,今日与卿等诀。归见父母及长安父老,为朕致意。”众皆哭曰:“死生从陛下。”自是流言遂息。
贼围张巡于雍丘,大将劝巡降,巡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河北四凶称王,李抱真使贾林说王武俊,托为天子之语,曰:“朕前事诚误,朋友失意,尚可谢,况朕为四海之主乎?”武俊即首唱从化。及奉天诏下,武俊遣使谓田悦曰:“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王庭凑盗据成德,韩愈宣慰,庭凑拔刃弦弓以逆。及馆,罗甲士于廷。愈为言安、史以来逆顺祸福之理,庭凑恐众心动,麾之使出,讫为藩臣。
凡此数端,皆异代而同符也。国家靖康、建炎之难极矣,不闻有此,何邪?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节)
【译文】
理义的力量足以深深地打动人心,最终能够穿越肌肤,深入骨髓,这只不过是在言语瞬息间的事,原本没有什么特别的奇怪诡异之处。
楚昭王遭到吴王阖庐的猛攻,国家灭亡,自己也被迫出逃,楚国的父老们给他送行,楚昭王说:“父老们,请回去吧,何愁没有国君呢?”父老们说:“哪里有像大王这么贤明的国君呢!”于是纷纷跟着楚昭王出逃。有人(申包胥)忙赶往秦国号哭求救,楚国最终因此得以复国。
汉高祖刘邦进入关中后,召集各县的豪杰说:“大家被秦朝苛酷的刑法所害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我统治关中,与父老们相约定下三条法律。我之所以入关,是为了替父老兄弟们除去祸害,并不是为了侵犯和虐待老百姓,请大家不要担心。”又派人和秦朝官吏一起到各郡县乡邑,向老百姓宣传政策,关中的百姓都很高兴。不久,项羽率大军入关,所过之处,鸡犬不宁,血流成河,人民对项羽大失所望。于是刘氏四百年的江山基业就这样奠定了。
唐明皇李隆基为了躲避安禄山的叛军,逃到扶风(今陕西宝鸡东)时,士兵中有许多人想逃走,而且谣言四起,对唐明皇出口不逊。唐明皇召见将士们并对他们说:“我用人不当,以致胡人安禄山发动叛乱,现在必须长途跋涉以避开叛军的锋芒。各位仓猝之间跟随我出走,不能与父母、妻儿告别,对此我感到很惭愧,现在任凭大家回家,我和我的子弟们前往四川,今天在此和大家诀别。回去见到父母和长安的父老们,替我向他们致意问候。”众将士都哭着说:“无论是生是死,我们都跟随皇帝陛下”。于是谣言便自动消失了。
(安禄山的)叛军围困张巡驻守的雍丘城(今河南枸县),大将们劝张巡投降,张巡设置了皇帝的画像,率领众将士朝拜。将士们都痛哭流涕,张巡把(劝他投降的)六个大将带到(皇帝画像)前,用忠义大孝指责他们,然后把他们斩首,守城将士的抗敌决心更加受到鼓舞。
(唐德宗时),河北有四人叛乱称王。李抱真派贾林劝说王武俊,并假托皇帝的话说:“朕以前的确把事情做错了,朋友之间发生了误会,尚且可以相互道歉,何况我身为天下君主呢?”王武俊于是就首先倡议其他称王的人一同归顺朝廷。等到德宗皇帝在奉天下诏书时,王武俊派人对田悦说:“皇帝正为了国家大事担忧,用恩德安抚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改过自新,归顺朝廷呢?”
王庭凑窃据了成德(今河北正定)以后,韩愈奉命前去安抚。王庭凑剑拔弩张迎接韩愈。到客馆后,王庭凑又在庭院内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韩愈向他们讲述了安史之乱以来背叛和归顺朝廷的利害关系及祸福相互转化的道理,王庭凑害怕军心动摇,挥手让士兵出,最终王庭凑还是做了唐朝的藩臣。
以上这几件事,虽然发生在不同的时代,但所用的方法都是相同的。我们大宋朝在靖康、建炎年间所遭受的灾难严重到了极点,但是却没有听说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这是为什么呢?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 浃:浸透
B.帅将士朝之 帅:带领
C.朋友失意,尚可谢 谢:道歉
D.庭凑拔刃弦弓以逆 逆:反叛
6.D 【解析】逆,迎接。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竟以复国 先帝不以臣卑鄙
B.为父兄除害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C.贼围张巡于雍丘 若亡郑有益于君
D.召入谕之曰 虽董之以严刑
7.D 【解析】A项中前“以”为介词“因为/依靠”,后“以”为介词“认为”;B项前“为”是“替”,后“为”是动词“作为”;C项前于为介词“在”,后“于”为介词“对”;D项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们”。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4分)
(1) 张巡把(劝他投降的)六个大将带到(皇帝画像)前,用大义(忠义大孝)指责他们,然后把他们斩首,守城将士的抗敌决心更加受到鼓舞(劝勉)。(“引”1分,“责以大义”1分,“劝”各1分,句意1分)
(2)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4分)
(2) 皇帝正为了国家大事担忧,用恩德安抚我们,我们怎么能不改过自新,归顺朝廷呢?(“方”1分,“绥”1分,“何得”各1分,句意1分)
9. 请简要概括文中“感人心”的“理义”的两种情形。(4 分)
9.君主恤民(自省);臣子忠勇(明理)。(共4分,每点2分)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