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江西九江市2016-2017学年度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8-18 16:01
江西省九江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国的历史与西方的历史既有相近或相似之处,又各有其特点。我们知道,西方社会也曾经长期陷入封闭和停滞的状态。在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和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为标志的大约一千年的时期中,欧洲处于中世纪。虽然它不像过去认为地那样一片黑暗,但由于蛮族入侵、封建割据、战争频繁和思想控制,民众生活痛苦,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其缓慢,并不时受到破坏。然而,兴起于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和16世纪的宗教改革,使西方社会经历了一番称得上脱胎换骨的改变,基督教的“信望爱”变成了具有现代启蒙意义的“自由、平等、博爱”,由资本和科学技术推动的市场经济,不仅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廉价商品,还使人们获得平等的法律地位并形成多方面的社会联系,它能够冲垮一切闭关锁国的防御,把整个世界都纳入其中。然而,由国家权力介入的殖民活动以及民族利益的竞争,使得西方文明对非西方世界必定构成欺压和示范的双重效应,从而造成后者既要向之学习又必须加以反抗的两难处境。
著名的美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提出“现代世界体系”理论,用“中心”与“边缘”说明资本主义所造成的世界严重的不平衡和依附现象。俄国处于这一体系的“半边缘”,中国则处于“边缘”。进入20世纪,处于一战后期的俄国连续发生政治事变,并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自上而下”地推动工业化。由工商文明所主导的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挑战和欺压,也造成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巨变”,对外摆脱殖民实现民族国家独立,对内铲除帝制、变“家天下”为“公天下”,成为无数中国人的夙愿与使命,这就是民族和民主革命。革命无疑是对传统秩序的颠覆性破坏和革除,若非如此,中华民族不可能像火凤凰一样涅槃重生,在现代世界上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历史终有其局限性,现代中国对秩序和规则的理解也经历了一些曲折。我们曾用一种简单的阶级观点看待传统文化,没有把民族文化与“封建”的政治制度做适当区分,把人文文化与政治文化做适当区分,许多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并继承了民族精神的先进人士,却在文化上采取了激烈地反传统的态度,结果,蕴含在传统文化中以类相传的许多合理的有价值的内容如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也被否定或丢弃了。凡此种种,导致长期的自我折腾,加剧了人心和社会的失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正轨,尤其近年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国家转型和文明重建有着更为深邃的战略思维,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提倡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在加强民族认同、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同时,以更为开阔的胸襟面向世界和未来,推动现有的国际秩序向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变化,这又反转来积极地影响着国内文明秩序的建构。
正是在这种情势下,我们需要从理论上深入地解析和理解秩序与社会历史秩序,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秩序的性质及历史变迁,把握其中的文明、自由与和谐之道。
(摘自张曙光《论秩序与社会历史秩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兴起于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和16世纪的宗教改革,改变了西方社会长期封闭和停滞的状态,推动了西方社会的发展。
B.兴起于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和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为西方具有现实启蒙意义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的产生提供了重要条件。
C.兴起于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和16世纪的宗教改革,冲垮了闭关锁国的防御,使商品经济得到的长远发展。
D.兴起于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和16世纪的宗教改革,使当时身处一片黑暗统治和思想控制的民众得到了解脱。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进入20世纪,处于一战期俄国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并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
B.中国的民族和民主革命,颠覆性破坏和革除了社会秩序,使中华民族在现代世界上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C.如果对秩序和规则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会导致一个国家长期的自我折腾,加剧人心和社会的失序。
D.在现代中国我们曾用一种简单的阶级观点看待传统文化,没有把民族文化与政治制度,人文文化与政治文化区分开来,做出了过激的反传统的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西方社会带来了福音,不仅使启蒙思想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B.由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挑战和欺压,使得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国家独立唯有站在西方世界的对立面进行顽强反抗。
C.为了国内文明秩序的建构,也为了现有的国际秩序合理发展,中国在国家转型和文明重建方面倾注了极大的心血。
D.关于如何把握人类社会文明自由与和谐之道。作者从中国和西方对待世界秩序和规则理解方面进行论证,论据充分,说理得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梁宗岱译《浮士德》:一个甲子的宿命
钦文
梁宗岱最早与歌德的作品接触时,他尚不通德文。中学毕业一年后,使决意赴欧洲留学,第一站是瑞士的日内瓦。在这里,他“勤奋用功,在进修法文的同时,开始学习德文。一年后转往巴黎时,已经能够以德语背诵歌德《浮士德》诗句”。
为了让自己的德语更加精进,1930年夏天梁宗岱到德国进修德语。正如歌德用了60年才写完《浮士德》,梁先生对《浮士德》的研究和翻译也经历了一个甲子。这难道也是一个宿命?
1936年在南开任教期间,梁宗岱曾就《浮士德》做过专门演讲。几年之后,他决定开始翻译这部作品,此时正是他的翻译高峰期。梁先生很早就狂热地爱上了《浮士德》,到动笔时,中间已隔了十年,可说已有充分准备。加之他本人就是诗人,而且多年来对新诗的翻译研究和探索,这也为他的《浮士德》的翻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世纪40年代末,梁宗岱在广西百色居住期间完成了此书的翻译,部分译文曾在《宇宙风》上连载发表。罗念生先生曾为之奔走,联系出版事宜,孰料出版社失火,结果不了了之。据说1949年后,因为郭沫若译本在前,出版社便没有接纳梁先生的译本。历经“文革”,译稿命运多舛。“文革”过后,他带着患病之身重拾译笔,用了几个月的时间重新整理译稿。然而等到译本出版时,梁先生已经作古。
据相关学者考证,百年来《浮士德》的译本多达40种,(并非都是全译,甚至包括伪译本)。梁宗岱的翻译该如何定位呢?这个译本的最大特色体现在语言风格上梁先生在多篇论文中提到了诗歌创作和翻译中的格律性。他本人对西方诗歌的格律和韵律十分了解,例如篇首《献词》的译文,梁先生几乎完美地体现了原诗的格律,韵脚的节奏亦步亦趋。
歌德在创作《浮士德》的时候,在作品中试验不同的韵律,有古希腊的韵律,有德国中世纪的韵律,也有民歌的韵律。从某种意义上说《浮士德》堪称集古今诗歌韵律的大全之作。作品中某些段落的德语是古奥的,梁先生就用古意盎然的译文(例如采取中国古体诗的形式)去应对。作品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其语言层次也是不一样的,梁先生也试图去模拟他们的语言风格,很多地方让人叫绝。
今天,让一般的读者接触这样的译文确实有点困难。当下不少读者在读一些外国文学译本,尤其是古典作品的时候,经常会说某某译本语言太古奥,不适合当代人读,因此要用一个新的译文来替代。诸如此类的译本评论,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但是人们恰恰忽略了一点,像《浮士德》这样的作品,它本身就是这样的风格,即便是今天的德国人阅读也有很大的困难。但这样的译文,恰恰是一个更高层次上的“信”,而非扭捏作态的“雅”。
除了形式感,就准确性而言,梁先生的译本也是众多译本中的上品。梁先生的勤奋和钻研固然是关键,但对经典作品翻译而言,汲取百家之长也很重要。据林笳先生回忆,梁宗岱先生的藏书中有《浮士德》的英译本、法译本、中译本,所以我推测梁先生翻译《浮士德》的时候,应该比对过前人的译本。
在梁先生的得意弟子刘志侠、卢岚夫妇创作的传记作品《青年梁宗岱》中,开卷的题记和书末的终卷语都引用了梁译《浮士德》中的诗句,我想九泉之下的梁先生一定会会心一笑。在此我想特别推荐新出的《梁宗岱译集》,其中诗歌部分的译文都配上了原诗(英、法、德文)懂得原文的读者可以对照阅读,看看梁先生是否真如《一切的峰顶•序》中所说的“一行一行地译,并且一字一字的译,有时候连节奏毫无用韵也极力模仿原作”,这听上去很笨拙,但若非大师,注定是要决定举鼎绝膑的。
【相关链接】
①梁宗岱(1903-198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集诗人、理论家、批评家、翻译家、教育家于一身的罕见人才,精通英、法、德、意等多门外语。
②“你翻译的陶潜诗使我神往,不读,由于你的稀有的法文知识,并且由于这些歌的清纯动人的美,它们的声调对于一个法国人是多么熟悉!”这是罗曼•罗兰给梁宗岱回信中写下的话。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歌德用六十年写完巨著《浮士德》,梁宗岱也用六十年完成对《浮士德》的研究和翻译,这就是一种巧合和宿命。
B.梁宗岱的译稿可以说是命运多舛,“文革”之后虽身患重病,他又拾起译笔重新整理译稿,可惜的是梁宗岱作古后译本才出版。
C.梁宗岱多年对新诗的翻译研究和探索,以及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精神,促使他得以成功翻译《浮士德》。
D.梁先生在翻译《浮士德》时试验不同的韵律,对于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也试图模拟他们的语言风格,因此该译本堪称集古今诗歌韵律大全之作。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梁宗岱最早接触歌德的作品时,他还不通德文,后来他赴欧洲留学就是为了进修法文和德文,目的在于能够翻译《浮士德》。
B.梁宗岱决定翻译《浮士德》时,正值他翻译的高峰期,他经过十年的充分准备,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完成了《浮士德》的翻译工作。
C.浮士德的部分译文曾在《宇宙风》上连载发表,罗念生先生为了联系译作的出版事宜四处奔走,最后却因郭沫若的译本在前,结果不了了之。
D.梁宗岱的译本堪称上乘,从他藏书中有《浮士德》的英译本、法泽本、中译本可知,他翻译《浮士德》时,比对过前人的多种译本。
E.罗曼•罗兰曾给梁宗岱回信,称赞他稀有的法文知识及翻译出的陶渊明的诗歌清新动人,适合法国人阅读,由此可以看出梁先生高超的翻译水平。
6.标题是“梁宗岱译《浮士德》:一个甲子的宿命”,梁宗岱研究和翻译《浮士德》正好是一个甲子年,对此你有什么认识,请结合材料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警官,圣诞快乐!
(美国)奇普•查玛•艾契拉 张维(编译)
午夜11点钟刚过,报警器突然响了起来,是一家商场发出的警报。
警官萨尔心里很矛盾,拿不定主意是否要出警,因为12点他就要交班回家,这可是圣诞之夜啊,他还没来得及为孩子们准备圣诞礼物哩!
“也许是下夜班的员工不小心触响了报警器!”萨尔开车驶往这家商场时,心存侥幸地想着。
商场里没有灯光,没有动静。萨尔开车绕场一周观察情况。在商场后面,他发现车库的门被打开了,他赶紧下车查看。
萨尔注意到雪地上有一行脚印,顺着打开的门直接进了商场。萨尔左手抓紧电筒,右手拔出了手枪。这时,他脑海里闪出了十年前的一个场景,那也是圣诞之夜,他独自一人出警,当他进入一家漆黑的酒吧时,一道亮光,一声巨响,他被迎面而来的子弹射中,应声倒地。尽管防弹背心救了他的命,但子弹巨大的冲力导致他的三根肋骨断裂。倒地的萨尔很顽强,朝发出亮光的地方连开数枪,击毙了罪犯。
想起这些,萨尔似乎觉得肋骨又开始痛了,他赶紧熄灭电筒,弯下腰来,瞪大眼睛搜索着,竭力让自己的眼睛习惯场内的黑暗。
萨尔在墙上似乎看到了开关的位置,他伸出电筒敲了一下开关,灯光顿时亮起来,这时他听到有脚步声跑了出去,萨尔赶紧转身追赶。来到门口,萨尔没有发现人影,可是他发现雪地上又多了一行刚踩出来的新脚印。
顺着这行脚印,萨尔来到了一栋破旧的平房前。萨尔在门上重重地敲了几下,然后拔出枪来闪到一旁。
门开了,一位女人站在门口,她穿着一身旧衣服,身后有一个12岁的男孩,满脸的惊恐。
看到萨尔拿着枪,女人很紧张:“警官,请进!”萨尔走进屋里,注意到一个装满东西的塑料袋摆在墙角,一件价格不菲的貂皮女装从袋口露出来。房间里几乎没有家具,一只三条腿的沙发靠墙摆放着,地板上到处都是破衣服和杂物。萨尔在屋内打量着,卧室里伸出三个小女孩的脑袋,朝这边张望。萨尔大声地说道:“夫人,有充分证据证明你儿子刚刚进入了一家商店,我敢肯定,那个塑料袋里的东西都是从那个商店偷来的。”女人转身冷眼盯着儿子。男孩低下头,带着哭腔说道:“是的,警官,这些东西是从那个商店拿来的!妈妈和妹妹需要圣诞礼物,可是我们家没钱买,于是我从那里拿来这些东西……”萨尔掏出手铐对女人说:“我要把这个男孩带到局里去。”说完,他将男孩铐了起来。这时,三个小女孩从卧室冲到萨尔面前央求他:“警官先生,求求你不要把马丁哥哥送进监狱!”女人走过来,把三个小女孩拉进卧室。萨尔仔细检查了塑料袋里的物品,里面装着一些玩具娃娃,小女孩的衣物,还有一件貂皮大衣。女人从卧室出来,看到萨尔准备把男孩带走,她悲切地对他说道:“警官,其实马丁并不是一个坏孩子,主要是他身边没有大人教他学好。”
“他父亲呢?”萨尔转身问道。
“他父亲是个酒鬼,染上了吸毒的坏毛病,马丁出生以后,他想改邪归正,可是他的那些坏朋友不放过他。十年前马丁两岁的时候,也是圣诞节的晚上,他在一家酒吧盗窃时开枪袭警,被警察打死了。”
女人站在那里继续说着什么,可是萨尔呆若木鸡,一个字都听不进去了。命运之神真会捉弄人!十年前圣诞之夜他击毙了一名罪犯,十年后圣诞之夜他竟然来到了他的家里。他似乎感到肋骨又开始痛了。这之前,萨尔一直痛恨枪击自己的那个家伙,认为他十恶不赦、罪有应得,可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也有家庭,他死了,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不幸。此时此刻,萨尔内心翻江倒海。他赶紧低下头来,躲过女人的眼神,生怕她看穿了他的内心。
“警官,我想让马丁带上洗漱用品,行吗?”女人的话让萨尔回过神来。“不需要!”说着,萨尔打开男孩的手铐,然后一字一句地对他说道:“孩子,这次我放过你,如果下次你再犯,我会让你永远戴着手铐!”
女人和男孩吃惊地看着萨尔,不相信眼前发生的这一切都是真的。萨尔将车钥匙递给男孩,“把东西放到我汽车的行李箱里,明天我和你一道去那家商场退还这些东西。”男孩拎着东西出去了。萨尔又从口袋里摸出一叠子钞票递给女人,对她说道:“夫人,给孩子们买一些圣诞礼物,让他们过上一个愉快的圣诞节。”男孩回来以后,萨尔大声地告诫他:“我不能容忍偷窃行为,我会找一些零活让你干,让你用实际行动偿还今天所犯的错误。从今往后,我要对你严加管教,我要对你的行为负责,我要让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说着,他扫了一眼女人,只见她噙着泪水,嘴唇发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萨尔朝他们挥挥手,转身大踏步地走了出去。这时他听见身后传来祝福的声音:“警官,圣诞快乐!”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报警器突然响了起来,警官萨尔心里很矛盾,拿不定主意是否要出警,这正是他的职业倦怠的表现。
B.通过对“女人”和“男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表现了男孩犯罪后,一家人的惊惶不安。
C.小说的结构极富戏剧性,十年前警官萨尔击毙了男孩的父亲,十年后,男孩偷窃又被警官萨尔抓获。
D.警官一直痛恨枪击自己的那个家伙,但知道他是男孩的父亲之后,他原谅了十年前那个罪犯,也放过了男孩。
8.小说中两次写到警官萨尔“感到肋骨又开始痛了”,这两次肋骨痛的原因是否相同?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5分)
9.小说的结尾,警官萨尔为什么打开男孩的手铐,放过了他?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