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南省新乡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7-14 15:11
河南省新乡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戏曲是综合型的表演艺术,通过歌唱、念白、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手段来表现人生内容,它把单纯的时间性艺术如诗歌、音乐,与車纯的空问性艺术如绘画、雕塑,以及初级琮合性艺木如歌舞、表演等,通过演员的演出而有机统一在一起,形成自己复杂的艺术综合体,这些原本独立的艺术手段在进入戏曲的综合体之后,都按照—定的目的和要求、根据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统一于舞台,而不再是其本身。
戏曲对于音乐和诗的倚重是突出的,它把诗的节奏和音乐的旋律化为自身的韵律,使之成为统领戏剧的魂灵,间时通过舞蹈化的舞台动作来呈现它。其中的曲词由诗歌的直扞鞠臆改为代言体,抒发内心情感的主体由作者改换成剧中人,于是曲词抒怀就受到剧中人物的身份、修养、心理和环境的限定.音乐则随着人物心情和命运的变化而发生旋律改换,不再遵从自在韵律,舞蹈的作用被放大,人物动作都被纳入了非生活化的舞蹈动作,因与生活动作产生距离而体现出美感。至于戏曲的化妆美、服饰美、道具美,也是由戏曲舞台手段的综合性所决定。可以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随意驱遣歌唱、舞蹈、念诵、表演等手段辅助行动,而不受现实生法情景的限制。
戏曲既然通过棕合化的舞台手段来表现生活,它就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它表现生活就不是驾实性而是写意性的,马鞭一摇就是在路上走马,船桨一晃则是在江里行船,快步跑圆场,则是人在急速行路——戏曲表演与生活动作就拉开了距离。人们见到关羽的枣红重脸,就感觉到他的忠肝义胆;见到曹操的碎纹白脸,就感知了他的奸诈多疑。
戏曲依靠叙迷牲手段与带有强烈装饰性的表演动作,得以对对象进行变形处现,因而获得了舞台手法的写意自由。这种美学原则在通过艺术手段表现对象时,就会追求“不似之似”“言外之旨”“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提倡内在精神的传达而非外貌的逼真。中国人的艺术现念偏重于对艺术形式及其所体现境界的理解,状摹对象追求神似,而不去注意艺术与对象之间的距离。
戏曲既然是写意化的,不以状摹外物而以表现和抒发人物内心情感为主要特征,它就成为包蕴着浓郁抒情性的艺术样式。戏曲重在随时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不仅写人物做什么、如何做,而且写人物想什么、如何想,这奠定了戏曲抒情性的基调。尽管戏剧展现人生的本质属性要求它成为叙事艺术,戏曲舞台也确实具备相应的叙事功能。但既叙事又抒情,叙事中有抒情,以抒情来叙事,构成了戏曲表现方法的辩证统一。
 (选自《文艺根》,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曲是一种综合型的表演艺术,它综合了单纯的时间性艺术、单纯的空间性艺术和初级综合性艺术等多种艺术。
B.戏曲是一种"表现性”艺术,它的这种“表现性”体现在其写意性上,如用演员快步跑圆场来表示剧中人物在急速行路。
C.诗和音乐是戏曲最重要的手段,诗的节奏和音乐的旋律是统领戏剧的魂灵,但是这些节奏和旋律是无法自己呈现的。
D.戏曲艺术在舞台表现中,具备相应的叙亊功能,但只有叙事手段肯定是不行的,还必须要用抒情手段来加以配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戏曲获得舞台手法的写意自由,可以对对象进行随心所欲的变形处理,即表演者在表演时可以随自己的心思而定,有任意发挥的自由。
B.舞台中的人物动作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它毕竞与生活中的人物动作不同,具有舞蹈化、非生活化的持征,因此,与生活实际有距离。
C.各种艺术手段原本是有其独立性的,但进人戏曲之后,它们必须要服务于舞台表现的目的和要求、节奏和韵律,其独立性已经消失。
D.戏曲作为一种包蕴着浓郁抒情性的艺术样式,以表现和抒发人物内心情感为主要特征,不仅要写人物做什么、如何做,还要写人物想什么、如何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曲是一种表现人生内容的复杂的艺术综合体,依靠歌唱、念白、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表达手段。
B.中国人因为不在意艺术与对象之间的距离,所以偏重于对艺术形式及其所体现境界的理解,状摹对象追求神似。
C.船浆一晃则是在江里行船等戏曲表演,虽然不是生活动作,但观众却能够理解,这符合写意化的美学原则。
D.戏曲中的曲词是一种代言体,由剧中的人抒发内心的情感;而直抒胸臆的诗歌,抒发内心情感的主体是作者。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来年还种麦子
咕咕——咕。
鹁咕咕——咕
村后杂木林里传来鹁鸪急促的鸣叫。有经验的农人一听到这样的叫声,就知道不久会有大雨来临,得赶快趁着天睛收割地里成熟的麦子。
满仓老汉做好了早饭,瞅了瞅天上的太阳已经两杆子高了,他估摸着麦穗上的露水该干了,就来到儿子来喜的屋门前,狠劲咳嗽一声,说,娃呀,快起,吃了饭咱爷俩把南坡那一亩走子给收割回来,只怕这两天要下雨哩。
来喜含混地应了一声,说还早呢,再瞄一会儿吧。满仓老汉知道儿子昨玩从城里回来得迟,就由着他去睡了。
满仓老汉很抉就吃完了简单的饭食。他过去一看,儿子的房门仍然紧闭着。
满仓老汉憋了一肚子气,抡起拳头嘭嘭嘭砸了几下门,喊,来喜来喜来喜!
来喜不情愿地穿上衣服开了门。
满仓老汉说,来喜姓呀,你这次回来难道不是为了帮我收麦子?
来喜嘴里嗫喏着,说,还真让你给说中了。
满仓老汉一愣,说,那你回来干啥?吃饱了撑的?
来喜说,我这次回来主要是替老板找几个工人,老板答应事成之后给我一千元辛苦费。
满仓老汉眯起眼晴,仔细端详了一下儿子那张变得有些陌生的面孔,鼻子里哼了一声,说,你个狗日的攀上了高枝儿就忘了自个姓啥了?
来喜说,爹,我已经打算好了,你在家歇着吧,待会儿我去外面雇几个帮工,用不了多少工夫,就给你收拾得场光地净了。
满仓老汉说,屁话。我身子骨硬朗着哩,都干了大半辈子的活,哪那么娇贵了?
来喜说,花两个钱啥事都解决了,用得着费那劲吗?
满仓老汉神色肃穆起来,说啥胡话嗖,来喜?庄嫁人咋能自己不收割自己种的麦子呢?今年咱家的麦子是新品种,底肥下得足,又是一季的好雨水,长势比哪年都要好,颗粒饱满得很呢。来喜轻描淡写地说,好是好,只是值不了几个钱。我在城里干上三天五天的,就能买一亩地的麦子哩。满仓老汉青紫着一张脸,气愤地说,你个狗日的懒得收割就算了,我不相信没了鸡鸭鱼肉就办不成宴席!满仓老汉说着,径直去了灶房,一阵锅碗瓢盆过后走了出来。
满仓老汉临出门前丢下一句话,你个狗日的去吃你的钱吧。
满仓老汉走后,来喜胡乱洗了几把脸,肚子开始咕咕叫了,就到灶房找吃的。来喜揭开了钱盖,顿时呆住了。锅里既没有碟子也没有碗,煮的是一锅清水,水里面沉浮着几枚硬币。
来喜的脍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
来喜来到地头的时候,满仓老汉正在收割着地里的麦子。汗水湿透了他的背心,一片湿漉的斑驳痕迹,像负了深重的沧桑困图案。
来喜抬头望了一眼天空中悬着的那颗毒日头,毒辣辣的日头仿佛一盆熊熊燃烧的煤碳火,要将大地烤焦了去。
来喜眼圈一红,轻轻叫了声爹。
满仓老汉抬起头,向来喜这边看了看,直起腰来,笑了,说,我就知道你这娃迟早会来帮我割麦子的。还行,比我预计的时间早到了半个钟头。
来喜捏着镰刀几乎是扑进麦地的。
那些金黄的麦子在满仓老汉和儿子来喜锋利的镰刀下,欢叫着纷纷倒了下去。爷儿俩直起腰来擦汗的当儿,满仓老汉的一头白发在日光下一如蒙尘的银子,晃出了来喜两眼的泪。
来喜说,爹,咱来年还种麦子!
满仓老汉说,种。
来喜说,种了麦子我明年还帮你收!
满仓老汉说,好。
红彤彤的夕阳慢慢地向西山尖上撞去的时候,满仓老汉和儿子来喜背起了最后两捆麦子。
村子里有饮烟在袅袅飞升。
来喜说,爹,回呢。
满仓老汉说,回呃。
满仓老汉走在前,儿子来喜跟在后面。后来,来喜就站住不动了。他看见父亲背上的麦子在夕阳下,闪射出一种神圣的金灿灿的光芒,他就一直那样站着,看着父亲和背上的麦子,一起融进了满天云霞的黄昏里。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三段,渲染了更忙收割的紧张气氛,自然引出下文,为下文满仓老汉催促儿子来喜收麦子的情节作了铺垫,同时也衬托出满仓老汉焦躁的心理。
B.文中的来喜是一个瞧不起农民,眼里只有金钱的小青年,但他在经历了—些事后有所悔改,看到父亲在烈日下割麦深受感动,所以去地里帮父亲收麦子。
C.文章善用比喻,语言生动形像,富有表现力;也不乏平实质朴,通俗易懂的语言。小说故事情节并不曲折离奇,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色彩。
D.文章运用了神态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如“满仓老汉神色山肃穆起来”“抡起拳头嘭嘭嘭砸了几下门"“来喜眼圈一红”等都是神态描写反应任务内心活动。
5.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满仓老汉的形象特点。(5分)
6.有人说小说从“红彤彤的夕阳慢慢地向西山尖上撞去的时候,到结尾是多余的,应该删去。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6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