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山东省聊城市2017年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3-15 11:06
山东省聊城市2017年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初见草原,心就近了,净了,静了。绿色,像地毯般,无限向远方伸展、起伏,一望无际。雪白的羊群,         。放牧人手持长长的鞭子,偶尔一声呦喝声起,在空中飞荡。远远的蒙古包,传来马头琴声,深情而悠扬,伴着豪放的歌声,久久(飘荡/回荡),余音缭绕,应和着草原特有的粗犷。
早上,天是蓝的,平静的蓝,纯净的蓝,似乎浸染过,纯洁如缎子,不夹杂一丝杂质。可是,一会儿再看时,天空的蓝更亮了,质地更甜润,如(琢磨/打磨)得非常光滑的蓝宝石。有几朵白云挂在上面,还不时地变换着姿态。草原的天上地下,哪儿都好,哪一处都看不够,醉不够,迷恋不够。眼睛不够使,心也不够使,好多往事在心头(翻滚/涌起),好多故事在回忆里升腾。头顶高天淡云,       ,一种顶天立地的豪迈情感油然而升。
1. 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应(yìng)     呦喝              B. 犷(guǎng)   缭绕
C. 浸(qīn)    变换                D. 夹(jiá)  油然而升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回荡  琢磨      涌起          
B. 飘荡   琢磨     翻滚     
C. 回荡    打磨    翻滚       
D. 飘荡    打磨    涌起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像是颗颗珍珠散落在草原上    脚踏绿草如茵
B. 像是散落在草原上的颗颗珍珠  脚踏绿草如茵
C. 像是颗颗珍珠散落在草原上    脚踏如茵绿草
D. 像是散落在草原上的颗颗珍珠  脚踏如茵绿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中国女足运动员的收入和男足相比是杯水车薪,但是,她们的努力拼搏,创造了比男足更出色的比赛成绩。
B. 2017年春节期间旅游消费旺盛,举家出游成为不少群众过年的的新选择,出游的车辆经常将高速公路堵得挨山塞海。
C.近些年来,由于汉译佛典研究升温,依托佛教文献研究汉语的人日益增多,春兰秋菊,各有一时之美。
D.接手绕月卫星工程三年多来,“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把所有心血都倾注在“奔月”上,无所不用其极,缔造了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期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建议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改革分两步走,为大家勾勒了延迟退休制度的轮廓。
B.针对个别国家对中国发表的不当言论,新闻发言人指出,中国不做违反国际法的事情,同时坚决依法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
C.在病毒感染事件发生后,国家卫计委要求事故医院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高度重视事件处置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伤害。
D.“金鸡报春”“繁花似锦”等独具特色的灯组将聊城水上古城装扮得格外喜庆靓丽,元宵节当晚的赏灯人数超过10万多人。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道家以自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在“自然的和谐”基础上,推展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人与人的和谐”,以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道家的价值取向与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文化演进顺序相似,即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解决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进而使人的心灵需求得以妥善解决。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则从“自我身心的和谐”出发,依次推导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如此,儒道两种不同的价值路向,相反相成,互补互促,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架构。
“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它揭示了人之所以应该效法“道”,是因为“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体现着宇宙秩序的和谐。 “道”就是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原动力和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道家以“自然为宗”,崇尚“自然”是其根本特点。 “自然”原指相对于人为而言的一种自发的、天生而然的状态,后来才具有了自然界、物理定律和本心自性等多层含义。“自然”的今义,从形而上角度看,是指客观规律;从形而下角度看,则包括原生态的自然界、由人类与自然相互影响而生成的人化自然。
道家以一种全息的思维方式,把宇宙看成和谐的生命共同体,是在“道”支配下相互依存的有机系统,维持整体性平衡,使万物协同发展。在这种系统观中,和谐的人生与社会应是“自然的和谐”的一种再现。照此思维看,从“自然的和谐”出发,健全社会模式的各环节方可依次得以展开。由此,“道法自然”便从自然领域转进到社会领域。
“道法自然”,旨在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要求从自然界学习人类生存发展之道,自觉维护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最基本的层面是人与物的和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必须首先解决人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因为人类对自然界的正确认识是处理天人关系的基础,若不及时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力,就连常见自然灾害也无法抵御,生存条件没保障就谈不上天人和谐,所以人与物的关系是“道法自然”的基本问题。道教继承发展了道家“天道自然”“万物一体”等观念,并付诸实践。冯友兰对道教对待自然的科学精神有充分肯定,誉之为世界上唯一不反科学的神秘主义的体系。
对于道家自然观的科学精神,在西方亦有不少知音。李约瑟对道家更为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观给予很高评价:“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剂学都起源于道家。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道家发展了科学态度的许多最重要的特点,因而对中国科学史有着头等重要性,并有不少东西可以向世界传授。”美国科学家卡普拉进一步指出:“为了获知‘道的特性’,道家发展了凝神体察自然的方法,这种方法基本是科学的。只是由于对分析方法的高度质疑,使其没能建构出自己的科学理论。然而,把对自然界精细的观察和强有效力的神秘主义直觉结合起来,就使道家圣贤获得深邃的洞见,并被现代科学所证实。”
“道法自然”意味着人类要懂得敬畏自然,并向大自然学习,使人道合于天道。现代仿生学的发展,便是“道法自然”的一种实际应用。从本质上说,“道法自然”即“法自然之道”,亦即要符合各种事物的“本然”之理并顺应之。
6.关于“道法自然”,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道法自然”作为道家的核心理念,成为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在“自然的和谐”基础上,最终追求“自我身心的和谐”。
B. “道法自然”揭示了“道”因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体现着宇宙秩序的和谐而被人效法的关系。
C. “道法自然”的基本问题之一是人与物的关系,人与物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最基本的层面,人类要自觉维护生态和谐。
D. “道法自然”要求人类要懂得敬畏自然,并向大自然学习,大力发展现代仿生学,使人道合于天道。
7.下列关于道家和道教思想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道家以自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解决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B. 道家认为,宇宙是全息的和谐的生命共同体,是在“道”支配下相互依存的有机系统,维持整体性平衡,使万物协同发展。
C. 道教继承发展并实践了道家“天道自然”“万物一体”等观念,其对待自然的科学精神得到了冯友兰的肯定。
D. 卡普拉认为,道家发展了基本符合科学的凝神体察自然的方法,但没有运用分析方法来建构自己的科学理论。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然”的今义,既指客观规律,又包括原生态的自然界、由人类与自然相互影响而生成的人化自然。
B. 在道家看来,和谐的人生与社会应是“自然的和谐”的再现,“道法自然”可转进到社会领域。
C. 李约瑟对道家的科学观的高度评价,表明了道家自然观的科学精神在西方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
D. 卡普拉指出,现代科学证实了道家圣贤把对自然界精细的观察和神秘主义直觉相结合所获得的深邃洞见。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