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除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唐代陆上海上的交通也很发达,唐的政治文化影响越出了国境。沟通中西的丝路空前繁荣,唐三彩的骆驼俑和人俑中的胡商形象就是丝路繁荣的记录。除了丝织品,瓷器也从陆上与海上输出到国外。交通的发达、商业的繁荣和落后地区的开发,都为陶瓷制品准备了市场。陶瓷考古发现的唐瓷窑址之多是空前的,特别是北方瓷窑的增加超过了长江以南各地,这为日后北方出现众多的名窑和南北制瓷中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通常用“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瓷业的特点。越窑青瓷与邢窑白瓷分别伐表了南方瓷业与北方瓷业的最高成就,这虽是事实,但实际上,北方诸窑也兼烧青瓷、黄瓷、黑瓷、花瓷,也有专烧黑瓷与花瓷的瓷窑。北方诸窑中,很多瓷窑烧瓷历史较短,没有陈规可以墨守,因而敢于作各种尝试和探索。釉色不厌弃青、白、黄、黑、绿、花,制胎可以两色重叠拉坯,形成纹理,不薄雅素,更喜富丽。这代表了一种新的自信和进取的时代风格。虽然在南方没有发现白瓷窑址,只是在唐墓中发现了相当数量的白瓷,但这是白瓷向倾向于保守的青瓷进行冲击的迹象。 评诗家说唐诗有所谓盛唐气象。陶瓷艺术最能表现这种盛唐气象的则是唐的三彩釉陶。这不仅因为三彩釉器绚丽斑斓,富于浪漫色彩,釉色的富丽热烈能反映唐人的生活意趣;还因为凤头壶、龙首杯这些有异邦色彩与趣味的新的器物造型,表现了唐人对异域文化广收博采的自信与气魄;而且三彩陶俑就是制造它的那个时代的艺术记录,是一幅唐代长安与洛阳贵族风习与生活情趣的风情画。那些丰腴的贵妇,那些射猎的贵族,那些恭谨的文吏与女侍,那些牵驼的胡商,还有那些负重的骆驼,那些马,那些狞猛的武士与天王……记录了开元盛世的安富与尊荣、豪华与放纵。 在制瓷工艺上,唐人的贡献是不少的。他留给后世的一份厚礼是在烧成工艺中普遍使用了匣钵装烧。匣钵创制使用可能早于唐,但大量使用并作为工艺的常规,则在中唐以后。唐人凭借高超的工艺烧制出高质量的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 “纷纷五代乱离间”。五代、十国的纷争是唐王朝各种固有矛盾发展的结果。但各地割据政权之所以能够存在,也是因为唐末地方经济有了发展,可以作为割据者的依凭。一些割据政权为保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保境息民的政策,使得战祸较少,社会比较安定,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开发。所以在五代十国时期,在二些地方政权割据的地区,包括陶瓷在内的手工业仍然有所进步和发展,吴越的青瓷就是其例。但是也正因为全国分裂、割据的形势,使得各地瓷窑之间借鉴、仿制以至市场竞争变得异常困难,这种进步与发展又是有限度的,瓷业的新的发展繁荣还有待于北宋统一全国。 (摘编自冯先铭等《中国陶瓷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大运河沟通南北,海陆交通发达,商业繁荣,丝织品和陶瓷远销海外,政治文化影响越出了国境。 B.陶瓷考古发现了大量的北方窑址,说明北方瓷窑在数量上超过南方,并为形成新的制瓷中心奠定了基础。 C.唐代北方瓷窑以烧制白瓷为主,但很多瓷窑因历史较短,没有陈规旧制,所以勇于探索,烧制出花色各异的产品。 D.唐代北方瓷窑制胎可以使用两色重叠拉坯技术,釉色雅素富丽并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自信和进取的时代风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陶瓷技术的进步、社会的需求和中西文明的频繁交流和碰撞,各种因素相互融合,诞生了唐三彩这一艺术瑰宝。 B.随着沟通中西的丝路的空前繁荣,异国的驼队和牵驼的商人往来其间,他们的形象出现唐三彩陶俑中。 C.凤头壶、龙首杯等瓷器的烧制吸收了异国的制瓷技术,表现了异域文化日益影响着唐代艺术品。 D.唐代三彩陶俑艺术地记录开元盛世唐人的生活情景,陶俑的形象身份各异,造型多样,栩栩如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之前,南方青瓷占据陶瓷业的主流地位,但在南方唐墓中发现了大量的白瓷,说明青瓷的地位正在受到冲击。 B.匣钵装烧是制瓷工艺的一项重要技术,唐人的这一创制技术,得到广泛推行并作为工艺的常规,烧制出高质量的陶瓷。 C.吴越地方割据政权采用保境息民的政策,经济得到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陶瓷业的进步和发展。 D.唐朝社会安定,瓷业兴旺;五代时期,国家分裂,瓷业发展受到限制;北宋统一全国,将迎来瓷业新的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