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邵县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第I卷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传神正在“阿堵”中 顾恺之画人物不轻易点眼睛,说是“四体妍蚩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意为这个)中。”借来比喻文学语言,也很恰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人物、情节、场景是它的“四体”,语言是它的“心灵之窗”,精气神借以闪现。文学语言相近于古人说的“文字”,或“五四”后说的“文体”,或契诃夫说的“笔调”(他视为作家有无前途的标志),或今人说的“叙事风格”。它是一个综合概念,不仅指词汇,更指对词汇的指挥调遣。人生故事大同小异,“太阳底下无新事”,说什么是次要的,关键在于说得好。想把故事说得吸引人,全靠语言来传神写照。文学语言可以有多种定义,“传神”二字最能一语中的。 文学语言极其复杂,用“文野”“雅俗”“精粗”等现成概念来衡量,往往走进误区。《辞海》归纳文学语言的特点为“准确、鲜明、生动、富有形象性与艺术感染力”。然而准确、简练和生动表现在作品中是多元、不居、变异无穷的。它因体裁而异,因作家而异,因读者而异,永远是一个个个案。对这样一个充满动势和变数的活体,不可能有标准化的“公尺”。若把文学语言作为议论的话题,我认为应以一个基本观点作为前提:承认它的多样性,承认文无一体、美有万殊。 从文体看,对语言要求最考究的是诗。诗要求高度概括,一语道破。宏大如“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壮阔如“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精致如“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微妙如“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但诗人的语言是单纯和稳定的。散文亦然,通篇是作者自己的语言。不过小说则因多重成分而情况复杂。 作家以语言为风格的载体,好的作家必有敏锐的语言感觉和独特使用。钱锺书锋芒毕露,杨绛绵里藏针,沈从文忌用成语,王蒙成语编队列阵。宗璞用典雅的文字写学者教授的故事,王朔用俚俗的语言写市井人物的故事,都能传特定人物和特定生活之神,各得其宜。如果用王朔的语言写宗璞的人物,用宗璞的文字写王朔的故事,必定有圆凿方枘的别扭。薛宝钗的文雅谈吐和她哥哥的猥亵俚曲,同出自曹雪芹笔下。《巨人传》的语言狂野恣肆,作者拉伯雷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渊博学者。而一个作家相对稳定的叙事风格,也会因刻画不同的人事而作微妙的或显著的调整。刘震云的《官场》和《我不是潘金莲》,同是他大巧若拙的笔调,但两者间的语言区别很明显。更有一种常见的手法:叙事者“我”是故事里的一个人物,从头到尾用此人的词汇和口吻来说话。《小癞子》通篇痞子腔,《狂人日记》满纸疯话,同是出于艺术的需要。人物粗俗,不等于作家粗俗。是人物没文化,不是作家没文化。好的小说,每篇都是一个独立的语境,要求作家一律用循规蹈矩的语言写小说,好像规定武林高手一律使刀,不准弄十八般兵器。倒是用规范书面语写的小说,读起来不沾地气,苍白无味。鲁迅说萧红的《生死场》:“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如果交给中学教师把这些“越轨的笔致”一一按规范语法改正,没有了“明丽和新鲜”,也就把《生死场》毁了。 总之,艺术创造的规律是“志在新奇无定则”(许瑶《题怀素上人草书》诗),是“扮龙像龙,扮虎像虎”(戏诀)。作家之能事,恰在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文学的魅力,乃生自语言的色彩缤纷。一部小说是一个完整的语言世界,无数小说像草原上群马奔腾,想要甩一个预设的通用套马圈使它们就范,是很不智的。宋人论学习古贤诗歌,有“活法”“死法”之说,对于语言,语文教师用的是“死法”(规范),作家用的是“活法”(变化)。教师要求“正品”,作家喜欢“窑变”。编辑应当善识千里马于骊黄牝牡之外。 《人民日报》2014年8月13日 1.下列对“文学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语言是一个综合概念,它相近于古人说的“文字”,或“五四”后说的“文体”。不仅指词汇,更指对词汇的指挥调遣。 B.文学语言极其复杂,不能简单地用“文野”“雅俗”“精粗”等现成概念来衡量。 C.在文学语言中,诗的语言要求高度概括,一语道破,而散文、小说因多重成分而情况复杂,其语言不具有单纯和稳定性。 D.作家在长期的创作中,虽然能形成相对稳定的叙事风格,但在创作中,文学语言也要因刻画不同的人事而作微妙的或显著的调整。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语言是文学的“心灵之窗”,精气神借以闪现。人生故事大同小异,想把故事说得吸引人,全靠语言来传神写照。 B.文学语言的特点为“准确、鲜明、生动、富有形象性与艺术感染力”。然而准确、鲜明和生动表现在作品中是多元、不居、变异无穷的。 C.文学语言极其复杂,我们承认它的多样性,承认文无一体、美有万殊,但是它也有一定的稳定性,所以把文学语言作为议论的话题时,要有一定的标准尺度。 D.刘震云的《官场》和《我不是潘金莲》两者间的语言有很明显的区别,这是因为艺术创作的需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把文学语言作为议论的话题,作者认为应以“承认它的多样性,承认文无一体、美有万殊”的基本观点为前提。 B.在创作中,好的作家会形成敏锐的语言感觉和独特使用。钱钟书锋芒毕露,杨绛绵里藏针,沈从文忌用成语,王蒙成语编队列阵。读者通过这些特点,就可以直接辨别是谁的作品了。 C.如果把萧红《生死场》中那些“越轨的笔致”一一按规范语法改正,没有了“明丽和新鲜”,也就把《生死场》毁了。 D.文学的魅力,在于语言的色彩缤纷。作家要创作一部好的小说,不能拘泥于某种语言规范,而应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