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实验班) 说明:本试卷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它们并没有因为现在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理解成语的意义也需要结合语境,看语境中是否有适合成语的对象、褒贬等。A殊途同归,指通过不同的道路,达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根据句意,第一个空重点并不是说笔墨纸砚的发展道路不同,而是侧重其发展的作用是相同的,故此处用“殊途同归”恰当;BD两个词根据词义运用都是正确的;C项,甚嚣尘上,甚:很;嚣:喧闹,原指军营中人声喧哗;尘土飞扬,形容传播消息,议论纷纷,现多指错误或反动言论非常嚣张,用在此处不当。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④②①③⑤ 【答案】D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 竹衡岳高 【答案】A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面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 A.本人昨日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 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框眼镜一副,希望拾到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恳请拾到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错在“鄙人”,谦辞,旧时用于自称,此处不得体;B项错在“璧还原物”,敬辞,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璧”敬称对方的东西;D项错在“高抬贵手”,这个成语是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此处不合语境。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加点文言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舅夺母志(强行改变) B.听臣微志(听说) C.吾妻来归(女子出嫁) D.比去(等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意义的理解,需要逐项分析、判断。A项,当,充当;B项,听,听任、允许;向,对着;C项,而,你的;见,用在动词前,有称代“我”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梅长公传 钱谦益 公讳之焕,字长公,黄之麻城人。其先,宋宛陵先生后也。公十岁丧父,从其母刘,居东山之沈庄,日课书 盈寸。倜傥雄俊,异于凡儿。年十四,为诸生。台使者按部阅武,骑马横绝教场,使者怒,命与材官角射,执弓腰矢,射九发连九中,中辄一军大呼以笑。长揖上马径去,使者不怿而罢。 万历癸卯,与应山人杨涟同举于乡,以功名节义相期许,盱衡扺掌,视举世无如也。甲辰举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高阳孙少师以史官同馆,性严重,不可一世士,独推重公。公在馆中,语则矫尾厉角,坐则掀髯摇扇,视馆阁诸公低头缓步,恒目笑不自禁也。 公扼腕时政,慨然欲有所建置。疏屡上,不见省。部党角立,如敌国不相下。一无所附离,每有封驳,恒两非之。其大指务在破私交,绌党论,矫时救弊,爱惜人才而已。 居六岁,出为广东按察司副使,分守惠州。惠狱多冤结,拷一连十,累岁不得决。闭 门周视案牍,期旦日会堂下,据案呼囚,明举其刑书云何,据几决遣,狱成于手中,奄忽如神。 宦家子依倚父势,恣为奸利,禽治之不可得。使人晓谕其父:“若欲其子出而生乎,抑匿而死乎?”其父大寤,听其子就理命。冤民如墙而立,占人田园若干,攫金钱若干,以次质对,尽反其侵掠,则缚狠子痛箠之曰:“用以谢乡人,并以谢而父也。”卒自刮磨为善士。 海寇袁八老掠潮杀守吏,潮非公所部,自请往剿。严兵扼海道,绝馈运,断樵汲,散免死牌数千,首服者接踵。八老窘迫,乘潮夜遁,乞降于闽。公督学山东,八老率舟师援辽,谒公于登。公语之曰:“海上之役,不得望见颜行,今何以在此?”八老泥首谢曰:“畏公天威,是以走闽,今日敢不为公死乎?”公文人不便武事,其为剧寇畏服如此。 其视学,阔略教条,谢绝请寄,考课之暇,进诸生而教诫之。贤者降阶执手,重以慰藉;不类者嚼齿唾骂,申以夏楚。诸生始而骇,中而服,久而歌思颂慕,咸以为师保父 母也。 [注]夏jiǎ楚,古代学校体罚越礼犯规者的两种用具。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者不怿而罢 B.一无所附离 C.矫时救弊 D .并以谢而父也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倜傥雄俊,异于凡儿 B.冤民如墙而立 C.不类者嚼齿唾骂,申以夏楚 D.今日敢不为公死乎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长公年幼丧父,随母家居。他文武兼修,每天坚持研习的书有寸把厚,与教场的材官比赛射箭,他九发连中。 B.梅长公应举时,与杨涟志同道合,经常以功名节义互勉。后来在翰林院供职时,眼界极高的孙少师却惟独推重他。 C.梅长公任广东按察司副使,分守惠州时,将数年不决的案件很快判定,又促使久抓不获的官宦子弟自首,接受惩罚。 D.梅长公潮州平乱时,一方面断绝了海寇的粮道,一方面给前来自首者发放免死牌,结果袁八老不战而溃,俯首谢罪。 9.翻译。(10分) (1)公扼腕时政,慨然欲有所建置。(3分) (2)惠狱多冤结,拷一连十,累岁不得决。(3分) (3)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4分) 【参考答案】 6.B 7.B 8.D 9.(1)梅公不满当时的朝政,慷慨激昂想要有所作为。(2)惠州的案件多有冤屈,审讯一件案子就会牵连到十件,多年也得不到决断。(一句1分)(3)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一句1分) 【解析】 6.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分析文言实词的意义,需要结合句子,理解句子的含义即可。此句意思为:梅公一方也不依附,每每遇到封还诏敕的情况,梅公总是批评双方。可见,离:依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用法,B,而,都是连词,表修饰。A于,都是介词,前是“跟”,后是“比”;C以,都是介词,前是“用”,后是“因为”;D为,前是介词,“替”,后是动词,写。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项,“梅长公潮州平乱时”错,袁八老俯首谢罪,不是在潮州,是在登州。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 试题分析: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要求原文文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文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译出原文大意。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实在难以翻译时可辅以意译。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1)句中,关键词“扼腕”译为“不满”、“慨然”译为“慷慨激昂”、“建置”译为“作为”;(2)句中关键词“狱”译为“案件” 、“拷”译为“审讯”、“累”译为“多”、“决”译为“决断”;(3)句中关键词“特”译为“特地”、“拜”译为“任命”、“寻”译为“不久”、“除”译为“任命”。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梅公名之焕,字长公,黄州麻城人。他的祖先,是宋朝宛陵先生(梅尧臣)的后人。梅公十岁时父亲去世,跟随他的母亲刘氏住在东山的沈庄,每天研习的书文(摞在一起)超过一寸厚。为人洒脱,英武雄壮,不同于普通的孩子。十四岁时就成为生员。某台使巡视部属,正在讲习武事,梅公骑马横穿教场,使者大怒,命令梅公与武士比赛射箭。梅公手持弓,腰佩箭,九发连中。每射中一次整个军队总是大呼而笑,梅公作了个长揖后上马径自离开。使者虽不高兴也只好作罢。 万 历癸卯年,梅公与应山人杨涟参加乡试一同中举,二人用功名节义来相互勉励,扬眉举目,击掌而谈,认为世上没人能比得上他们。甲辰年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高阳的孙承宪凭借史官的身份与梅公同在翰林院任职,性情严肃稳重,看不上天下的士人,唯独推许尊重梅公。梅公在翰林院中,说话时锋芒毕露,坐着时也谈笑风生,看到翰林院众同事低着头慢步走,总是眉开眼笑,忍俊不禁。 梅公不满当时的朝政,慷慨激昂想要有所作为。多次上疏,也没有被关注。当时朋党对峙,就像敌对的两个国家,争执得不相上下。梅公一方也不依附,每每遇到封还诏敕的情况,梅公总是批评双方。他的主要意图在于破除私下勾结,废除朋党之间的争论,矫正挽救时弊,爱惜人才而已。 过了六年,出京担任广东按察司副使,分派驻守惠州。惠州的案件多有冤屈,审讯一件案子就会牵连到 十件,多年也得不到决断。梅公闭门仔细察看案卷,约定第二天当 堂会审,按案卷传呼囚犯,根据刑法条文一一说明,当堂审判发落,案件随手判决,快速如 神。 一个官宦子弟依仗父亲的势力,干了不少坏事。官府想要捉拿惩处他,却抓不到他。梅公派人劝告他父亲:“你是想自己的儿子出来自首讨一条活路呢,还是想让他躲起来(直到被抓)叛死罪呢?”他的父亲幡然醒悟,任他的儿子听由天命。受冤的百姓像一堵墙站着,宣布他霸占别人的田地有多少,夺取钱财多少,依次和他对质,梅公把他侵犯掠夺的财产全部返还给人,就捆住这个坏小子鞭打他说:“向乡人谢罪,向你的父亲谢罪。”官宦之子最终自我磨砺,成为好人。 海盗袁八老侵掠潮州杀死了守吏,潮州不是梅公管辖的地方,梅公主动请求前往剿匪。他派重兵据守海道,断绝了海盗的粮食物资运输,散发了好几千块免死牌,投降服罪的人一个接一个。袁八老处境困窘,乘着涨潮在夜里逃跑到闽地请降。梅公到山东任督学的时候,袁八老率水军增援辽东,在登州拜谒梅公。梅公对他说:“海上的那次战役,没能够看到你 ,今天怎么在这里了?”袁八 老顿首至地谢罪说:“当时害怕您的威严,因此逃到闽地,今天怎么敢不为您而死呢?”梅公是文人,不熟习军事,但还是被大海盗如此地敬畏服从。 梅公考察学政的时候,不讲究教条,谢绝任何请托,考核空闲之时,召来生员教育劝诫他们。对于有出息的学生,他走下台阶握住对方的手,并加以安慰;对于不成器的学生,他咬牙痛骂,甚至用棍棒来教训。生员们刚开始很害怕,过了一阵子就心服口服了,时间长了就歌颂思慕梅公,都把他当作老师父母了。 三、古诗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本诗为杜甫到成都后草堂初成时所作。 (1)请从写景和传情两方面简要分析首句中“抱”的妙处。(4分) (2)“事事幽”是统摄全诗的核心,请结合二、三两联简要说明诗人是如何来表现“幽”的。(4分) (3)最后一联,诗人的感情转为凄婉,请作具体分析。(2分) 【答案】 (1)运用拟人手法,概括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湾清流绕宅而过(2分);传达出诗人与周围自然山水的融合无间,体现出诗人的自适与惬意。(2分) (2)两联四句,每句一景(或一事),是赋的铺陈手法;从环境和人事两个方面展开描写,典雅的环境和闲适的人物活动相互映衬;细节描写(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3)眼前悠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曲折地表现出漂泊异地的窘迫,一旦供禄米发生问题,一切都谈不上了,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忧虑。(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抱”字既是实写景物,即江流围绕村庄流淌,又将清江拟人化,好像特别喜欢这个村庄似的,把村庄环抱起来,表达出作者对于江村的喜爱 之情。本题可以据此回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幽”即清静的意思,梁上的燕子因为江村的幽静,没有拘束地在梁上去来;水中的白鸥在这样的环境里相亲相近,怡然自得,家中的妻子找纸画棋局,孩子敲针作钓钩,这些都是生活中的趣味,这些趣味唯有在心情安然闲适的时候才能得到,作者看到家人安乐,自然又感到平静中的快乐。本题可据此回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前面六句写了一幅完美的江村幽夏图,但最后两句提到了美中不足,即没有米禄,没有生活来源。作者说,如果有人给我米禄,我还有什么不满足呢,作者是如此地容易满足,小小的江村就能让他找到这么多的清景乐事,但就这样的生活对他来说也并非易事,作者仍要为生活发愁,这对于才高八斗的杜甫来说,实在是太悲哀了。本题可据此回答即可。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2) (3) (4)少妇城南欲断肠, (5) (6)飘飘何所似, (7)江流宛转绕芳甸, 【答案】 (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僮”、“茕茕”、“浣”、“蓟”、“材”、“鸥”、“霰”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