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刘建东《无法完成的画像》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12-17 08:54
无法完成的画像
刘建东
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烧焦的味道。女孩被一个中年妇女领进来。中年妇女是女孩的舅妈。
时间停留在1944年的春末。这一年我十五岁,师傅杨宝丰大约四十岁,是城里唯一的炭精画画师,专门给人画像,给活着的人画,也为故去的人画,大约一天时间就能完成。师傅保持着一个传统,画遗像一定得到死者的家里去画。
舅妈说:“小姑子很任性,因为恋爱,断了和我们来往。三年前,我们来找她时,已经看不到她了,只剩小外甥女独自在家。我们找了三年,只好放弃了,就当是死了,所以才请您来她家里给画张像。”
师傅说:“我需要她的照片,你们找出来,我来挑一张。”
舅妈转向小卿:“快去把照片拿出来。”小卿指着墙角处放着的一个搪瓷脸盆,小声凄凄地说:“喏,都在那里。”舅妈只找到一本相册,照片却一张不见。
舅妈问女孩:“小卿,照片呢?”
小卿指了指在墙角处放着的脸盆,盆底有一层燃烧后的灰烬。
舅妈无奈,只好回自家去找。
小卿却对我说:“我娘没死。”
“那你娘去哪儿了?”
“找我爹去了。”
“那你爹去哪儿了?”
“我娘说,我爹去的地方不能让别人知道。”
舅妈回来了。把一张泛黄的照片递给我师傅。
师傅眉头一紧,盯着照片,似在认真辨认照片中的人,半天没有说话。
我开始做准备。师傅坐在那里,闭目养神。我在素描纸上打着方格,偶尔,还能听到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枪炮声。
师傅缓缓睁开眼,目光在纸上扫视一遍。阳光正好照在方方正正的格子上,那格子犹如一个个开着天窗的房间,敞亮而温暖。师傅起身,净手,擦干,然后端坐在桌子前,拿起铅笔开始画头像的轮廓。他画得很慢,比平时要慢许多。
舅妈坐在一边数落:“兵荒马乱,一个女子,不找个安分守己的男人,守着自己的小家,天天在外面疯跑。”
师傅紧皱眉头。
她喋喋不休。
天擦黑的时候,师傅才把铅笔稿画完。
第二天画像的过程仍然艰辛。
以往每一次,都是从眼睛画起。而这一天,1944年春天的一天,师傅犹豫了片刻,然后,用小楷毛笔沾上炭精粉,笔落在了鼻子上。鼻头的阴影慢慢地擦出来了,当师傅用炭精粉擦出第一笔黑色的线条时,像是广阔的平原上,吹过来一股春风。
第三天,师傅画了脸部。
第四天,他才最后画眼睛。到傍晚,他再也画不动了。素描纸就放在桌面上,我用宣纸把素描纸蒙住。我看到,师傅的右手布满了密密的汗珠。从来没有过这么难熬的作画过程。
第五天一早,我们就赶到了小卿家。我掀开宣纸,惊得大叫。宣纸下面是空荡荡的桌面。
舅妈把小卿喊进来,吼道:“前两天你把你娘的照片烧了,这次你又把画像弄到哪里去了?”
小卿憋着眼泪,不答话。
师傅安抚她:“不关你的事。别怕。”
接着,师傅淡定地说:“我重画。”
重画的过程是一场灾难。每一天下来,他都疲态尽显。返回的路上,听着他软弱无力的脚步声,我不忍心地说:“师傅,要不我们放弃吧。”
师傅说:“不能。”
师傅回答得那么坚决。肩上画夹中那张薄薄的素描纸,仿佛有雕塑般的形态,厚重了许多。
又过了五天。画像告成的那一刻,师傅瘫坐在椅子上,面色苍白。他闭上眼,没说一句话。爱说的舅妈,也变得沉默了。小卿看了一会儿,突然放声痛哭。她一直相信,母亲一定会在某个黎明时刻,回到她的身边。现在,当她看到母亲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她面前时,也许她意识到了那个黎明永远不会到来。
我背着画夹和师傅回到店里。
不知睡了多久,暗夜中传来细碎的声音。我爬起来,摸向柜台——画夹不见了。借着淡淡的月光,只见浓浓的夜色中隐约有一个人,打着了火,在烧什么东西。视线顺着火光向上移——我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那个人竟是师傅。
我和师傅,谁也没有再提起画像的事。一年后的一天,我在店里等着师傅,等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没有等到。我盘下了那个小店。一边画像,一边等师傅,就像小卿等她的母亲一样。又过了一年,遥远的枪炮声终于来到了城外,清晰而响亮。
1951年的一天,画店里进来一个姑娘,说想请我给她娘画张像。
我觉得眼熟:“好的,把照片给我。”
“有照片,但不在我手里。”
“没有照片我画不了。”
“我是小卿。”她说。
我内心涌动着一股暖流,不知是因为见到小卿,还是想到了当年画像时的师傅。我小心地问:“找到你娘了吗?”
小卿说:“一直在寻找。有一天,舅舅突然来到学校,拉着我狂奔到烈士纪念堂,我们站在一张照片前,是一张合影。合影上是四个微笑着的人,两个年轻的男人和两个年轻的女人。我惊呆了,我越看,其中一个越像我娘,我失声痛哭。后来,一个陌生的女人走到我身边,告诉我,她是照片中的另一个女人,他们四个是战友。她让我叫她黄姨。她指着我娘左边的那个年轻男子对我说,那是你爹。”
我跟着小卿来到烈士纪念堂,看到了那张照片。
那张照片虽然清晰度不高,但他们四人快乐的笑容溢出了照片。我紧紧盯着照片右首的那个男人,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我使劲揉了揉眼睛,指着照片惊呼道:“小卿,你看,那个人,那人是我师傅。”
黄姨领着我和小卿来到一个烈士墓前,她告诉我说,这就是你师傅,这里面埋着他的一顶帽子。黄姨说,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开了一家画像馆。我这才知道,我师傅叫宋咸德。
我潸然泪下。
(选自《十月》2021年第6期,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标题能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带着“这幅画到底完成了没有?为什么没有完成?到底是怎样的一幅画无法完成?”等一系列问题看文章。
B.小卿之所以把母亲所有照片全部付之一炬,是因为她内心里无论如何不愿意相信母亲已经死亡。这为后文小卿看到画好的母亲的画像时突然放声痛哭做铺垫。
C.枪炮声由远处隐隐约约传来,到来到城外,清晰而响亮,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事件的变化。
D.两次突出画画的艰难,意在表现师傅心情的沉重。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师傅眉头一紧,盯着照片,似在认真辨认照片中的人,半天没有说话”运用神态、动作、心理描写,写出师傅从照片上已认出了自己的战友,并且已经知道战友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B.“像是广阔的平原上,吹过来一股春风”,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鼻头的阴影擦出来时给人的清新、愉悦的感受。
C.小说从头至尾没有点出小卿母亲的名字,这种秘而不宣的写法让人从母亲一个人想到一群人,一群为了理想和信仰投身时代洪流的人。
D.小说结尾才点出师傅的身份和名字,令人茅塞顿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8.海明威的“冰山原则”认为作家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请据此分析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
9.这篇小说的叙事策略很有特色,请结合小说加以分析。(6分)


参考答案
6.B(应是埋下伏笔)
7.A(没有心理描写)
8.①小说的情节是师傅和我去小卿家给她母亲画像,最后在烈士纪念堂见到小卿母亲的合影。这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断出在那样一个纷乱又壮阔的时代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革命故事以及英雄儿女的家国天下与风云际会。这是水下的部分。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
9.①采用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叙事,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②情节叙述一波三折,从没有照片可以参照,后勉强可用的影像,再到第一次画像的丢失、第二次画像的不知所终,最后谜团解开,构思精巧,摄人心魄;(设置悬念也可)③多重叙事,增强了主题的表现力和情节的感染力;(多重线索也可)④以小见大,“小切口”展现背后的“大主题”,在有限的篇幅内折射出较丰富的思想。(答出三点即可)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