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须巷 韦名 龙须巷虽然数百年出不了龙,却因县衙所在,永不贫瘠。巷里的人也多得教化,民风淳朴。解放后衙门里面是公社,外面是派出所,一般人轻易不会到。1960 年的夏天,我和几个小朋 友却齐齐进了派出所。 1960 年的龙须巷,路面还是清一色油麻石,走在上面梆梆响。但那时,更响的是肚子, 一天到晚,我们肚子咕咕响。见了路上像番薯一样的石块,眼睛都发直。巷子里的大人开始有 人脚浮肿如水桶,我们小孩子个个皮包骨,面黄肌瘦。 “我找到吃的啦!”那天,高个子猴神秘兮兮地把我们几个叫在一起。猴是我们这群孩子的头,他告诉我们,每三天有个外地人挑着两筐东西经过龙须巷,“我 侦察过了,他挑的可是豆箍,能吃!” “怎么才能弄到?”猴这一提醒,大家都记起了这么一个人,可挑担的是个壮小伙,不好下手。“大家听我的。”猴成竹在胸,咬着大伙的耳朵详说。煎熬两天后,是挑担人经过龙须巷的日子。我们按照猴的部署,早早到位。 后晌午,挑担人来了。当他进入我们的预定区域后,猴给山羊使了个眼色。山羊是我们这群人里跑得最快的一个。按照猴的计划,山羊找到机会,从挑担人筐里抽出柄豆箍,然后狂奔,甩开挑担人。在挑担人追赶山羊的时候,其他人一哄而上,每人拿走一柄 豆箍,分散跑开… 不得不说,猴的计划是一个完美的计划。山羊得手了,挑担人果然中计,放下担子,狂追 山羊。 我们一哄而上,拿了东西又一哄而散。我们得手了!山羊却未能脱身:山羊被“俘”了——被挑担人送到龙须巷派出所。失手的山羊,供出全盘计划和全部参与人。 我们全都落在了迷瞪眼的手里。迷瞪眼是派出所的一名胖警察,话不多,长着个刀疤脸。据说是打日本鬼子时落下的伤疤。 迷瞪眼是有名的狠角色,他的狠招,龙须巷里传得很神乎。即抓住了人,先是一瞪。迷瞪眼的 一瞪,眼里放青光,就像一把利刃,能把被抓的人剜得心虚发毛。再是一吼,“老实从宽,抗 拒从严!”这八个字,从迷瞪眼的嘴里吼出,字字如炮弹,打得屋里的蜘蛛网都会乱颤。一瞪 一吼还解决不了问題,那就一拍。迷瞪眼一拍,简直是地动山摇。这三招都还不行,那就用最 后一招——上手段。龙须巷里传他的手段很多,但谁也不知道迷瞪眼上的什么手段——没人经 历过。 许是有狠角色迷瞪眼在,许是龙须巷本就民风淳朴,迷瞪眼一年到头没多少案子可办。落到了迷瞪眼手里,我们料想一定没有好果子吃,吓得面如死灰。“把拿走的豆箍都交回来!”迷瞪眼一瞪,我们个个都把头垂到了裤裆里。“同志,他们是抢不是拿!”挑担人纠正迷瞪眼。“是你办案还是我办案?”迷瞪眼瞪了挑担人一眼。挑担人嘴张了张没再说,脸却憋得通红。“听到没有?赶紧把拿走的豆箍交回来!”迷瞪眼不看挑担人,朝我们吼,“再等待处理。” 除了山羊,我们赶紧离开派出所,去找刚刚藏起来的战利品——六柄黑黑硬硬的豆箍完完 整整交回派出所。“还有这个。”迷瞪眼指着挑担人刚才连人带赃带回的一柄豆箍,“点点数,齐了没有?” “齐啦。”“齐了还不走?”迷瞪眼吼叫挑担人。“他们,他们……”看着吓人的迷瞪眼,挑担人欲言又止。“他们会得到处理的!”迷瞪眼不耐烦了,转过身对着站了一墙的我们吼道,“罚你们一 周劳动改造。一周后回来派出所报到!” 挑担人满意地挑着担子走了。一墙的芦柴棍齐刷刷低垂着头。 60 年的夏天,这是我第一次进衙门里的派出所,第一次和小伙伴们接受劳动改造。这一年,我六岁。 迷瞪眼给我们安排的劳动改造是到一片旱地,帮派出所拔花生。那是一周幸福的劳动改造,尽管头上烈日炎炎,每个人都汗流浃背,但我们像掉进油缸里的老鼠,每天花生吃得饱饱的。 一周后花生拔完了,劳动改造也到期了。我们齐齐到派出所,向迷瞪眼报到。“滚!”迷瞪眼好像忘了我们的事,迷瞪着眼,大声喊着,赶我们走。清一色的油麻石,梆梆声四起。 您还记得我们当年偷豆箍的事吗?”多年后,我回到龙须巷,专门去看迷瞪眼。“是啊。”迷瞪眼很老了,眼睛更加迷瞪,人却异常清醒,一会反问我,“花生,好吃吗?”我双手紧紧握着迷瞪眼的手,一个劲点头:“这是您老当年刻意安排的劳动改造?”“龙须巷民风淳朴!”迷瞪眼答非所问。 温煦的阳光照进龙须巷,斑驳迷离。一群小孩远远从阳光中跑来,巷里梆梆的响声依旧十 分清脆。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反复提及故事发生的年份,强调了时代的特殊性,为迷瞪眼对孩子们做出的特殊处 罚提供了背景。 B.小说多处设置悬念,如开篇“我进了派出所”,猴布置计划时的“咬着耳朵详说”,激 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迷瞪眼对孩子们用特殊的方法予以爱护,对挑担人却缺乏耐心、态度冷淡,体现了该人 物爱憎分明的特点。 D.小说语言简洁明快,质朴自然,又多处使用比喻、夸张等手法,轻松幽默,生动活泼, 读来饶有趣味。 8.请以迷瞪眼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手法。(6 分) 9.小说以一个场景结尾,有什么样的好处?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答 7.C (“爱憎分明”错误。) 8. ①典型化的动作描写和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如迷瞪眼说话前总是“一瞪”,说话时总是“吼”, 言语威严干脆,表明他的刚硬果断。(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答任一点,或从细节描写角度作答, 均可得分) ②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如龙须巷里对迷瞪眼的传闻,“我们”和“挑担人”对他的态度,表 明他带给人的强大威慑力。 ③欲扬先抑(对比)。先写迷瞪眼的“凶狠”和后文他刻意安排“劳动改造”形成鲜明对比,突 出强调了他的温暖柔软,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一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满分 6 分;意思相近即可。不明确答出手法不得分。) 9. ①用眼前的温暖实景收束全篇,将现实与过往叠加,耐人寻味。 ②呼应前文。照应了前文多处“梆梆响声”的描写,在结构上使前后相互勾联。 ③深化主题。依旧清脆的“梆梆响声”象征了在人情温情的呵护下,淳朴的民风得以保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