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赵玉敏《孔子与音乐》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07-18 15:53
孔子与崇尚天籁的道家和主张非乐的墨家相比是资深的高雅音乐爱好者,歌唱是作为春秋文化的代表的孔子日常生活的常态,即使困厄如在陈绝粮,孔子也依然弦歌不绝。音乐不仅是他情感的宣泄,还意味着一种信念和坚守。作为歌者的孔子,常常借音乐表达他内心的情怀。音乐使孔子用感性的方式认知世界,用审美的方式思考人生,用艺术的方式表达思想。
    孔子对周礼的倾心追慕和深入钻研,使他对音乐的社会文化功能有着深刻的认识。歌诗、鼓琴、击磬,丰富的艺术实践和深厚的品德学养,使得三代以来的音乐艺术发展成果能够在他那里得以升华。
“礼崩乐坏”之所谓“乐坏”,一方面表现为周代典章制度中用以昭示“以仪辨等”的用乐秩序的混乱;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贵族群体审美倾向的转移,即厌古乐而喜新乐。二者的实质,都是乐与礼的分离,即雅乐精神的失落。孔子适逢这段文化裂变期的时空中心,对行将失落的周代雅乐进行修复、改造和传播,是他必须面对的、不容回避的文化使命。
    孔子的正乐是对《诗》的乐章和音律的规范整理,使之符合周礼对雅乐的要求,也是对乐器使用制度的维护。乐音和乐器在孔子那里,不仅是供人欣赏、上下和合的表演艺术,也是载礼之器、行礼之仪,因此孔子正乐的实质在于为乱世正礼。一提到正礼,总会有人把它与简单机械的复古联系起来,仿佛孔子总在想以一己之力,紧紧握住历史前进的车轮,使其倒退到西周时代。其实不然。孔子对抱残守缺、泥古不化也是持批评态度的。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一方面礼崩乐坏,另一方面复兴礼制的呼声四起,特别是理性主义、辩证思想的集中出现,为春秋士人对西周礼乐制度的反思和超越提供了历史依据。
    在孔子看来,揖让周旋、羽龠钟鼓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非内在的文化精神。礼乐的精神实质不是强加于人的外在规定,而是主体在践习礼乐的过程中,所得到的人格提升和审美愉悦。礼是知行合一的个人践履,乐是行有所得的内在愉悦。由此而来,乐不再仅仅是礼之用,而且是发展成为礼的内在精神。因而,孔子复礼必重正乐,两者同样不可或缺。
    孔子是第一个指出音乐美学功能的人,他说,如果没有音乐,礼的仪式就会显得质朴无文。孔子所说的文,是包含了审美的,没有文,也就没有审美,没有音乐参与的礼是素的,是不文的,也就是不美的。美是音乐非常重要的功能,所以无论是评价《武》乐的尽美,还是《韶》乐的尽善尽美,美始终是孔子关注音乐的重要视角。乐之于礼的功能,是礼在形态世界中美的呈现。
    (摘编自赵玉敏《孔子与音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爱好高雅音乐和深厚的品德学养使孔子升华了三代以来的音乐艺术发展成果。
  B.孔子的正乐提倡雅乐精神,主张让当时的音乐秩序回到《诗》的乐章和音律中。
  C.孔子认为,礼乐的外在规定不重要,内在文化精神才重要,复礼必重正乐。
  D.正礼与机械复古不是同一概念,孔子正礼但也对泥古不化的做法持反对意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比较的角度来阐释孔子是资深雅乐爱好者,并举例证明孔子是一位歌者。
   B.文中从两个维度分析“乐坏”的表现,接着指出“乐坏”的实质并论证了孔子的文化使命。
   C.在论证礼与乐的关系时,文章先分析乐的文化功能,然后分析乐的审美功能。
   D.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以“孔子是第一个指出音乐美学功能的人”再次强调孔子是歌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在陈绝粮而弦歌不绝说明他与道家和墨家对音乐作用的看法有本质不同。
   B. 雅乐精神的失落表现在礼与乐的分离上,孔子认为礼与乐只注重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对。
   C.孔子始终关注音乐蕴含的审美特质,表现了孔子对音乐审美功能的高度重视。
   D.孔子评价《武》《韶》是从音乐美学角度出发的,强调二者音乐审美上的完美。


1.D    A项,“爱好高雅音乐和深厚的品德学养使……”不准确,原文第二段说的是,“丰富的艺术实践和深厚的品德学养,使得……得以升华”。B项.“主张让当时的音乐秩序回到《诗》的乐章和音律中”错误,原文第四段说的是“孔子的正乐是对《诗》的乐章和音律的规范整理,使之符合周礼对雅乐的要求”。C项,“礼乐的外在规定不重要,内在文化精神才重要”错误,从第五段来看,孔子只是强调了礼乐的内在文化精神,并没有“外在规定不重要”的意思。
2.D“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错误,从行文思路来看,最后一段和前面第二到第五段是并列关系,都是为了证明孔子与音乐的关系。
3.A“说明……”错误,第一段开头说孔子是高雅音乐爱好者,与道家、墨家对音乐的态度有所不同,但举孔子在陈绝粮的事例是为了证明孔子把音乐当作生活的常态。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