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节选) 肖江虹 晒花节刚过,土庄又热闹了。人们槐花串似的往焦三爷的院子里跑,扛凳子搬桌子的,遇上闲逛的路人,就有人招呼:“焦三爷传声了!”路上的人一听,一睁眼就怒放了,随即融入队伍,往焦三爷的院里迤逦而来。 土庄人等这个盛况的日子已经很久了。 无双镇的唢呐班每一代都有一个班主,上一代班主把位置腾给下一代是有仪式的,这个仪式叫“传声”,不传别的,就传那首无双镇只有少数人有耳福听到过的《百鸟朝凤》。接受传声的弟子从此就可以自立门户,纳徒受益了,而且从此就可以有自己的名号。总之,那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荣耀,他似乎是对一个唢呐艺人人品和艺品最有力的注脚。 这个仪式最吸引人的还不是它的稀有,而是神秘,在仪式开始之前,没有人知道谁是下一代的唢呐王。 人实在太多了,师傅的院子都装不下了,于是屋子周围的树上都满满当当地挂满了人参果。我和我的一班师兄弟坐在院子正中间,两边是我们的亲人,我父母还有两个妹妹都来了;我的师弟蓝玉坐在我的旁边,他的家人也来了,比我的父母还来得早些。 师傅坐在八仙桌后面。他一直在闷着头抽烟,很快,师傅的一张脸就不见了,他的半截身子都藏在一片雾障中,像一个踏云的神人。我竟然生出一些隐约的幻意。 良久,师傅才站起来,四平八稳地杵灭手里的烟袋,对着人群,平伸出双手往下压了压。喧闹的人群瞬间就安静下来。 “我快要吹不动了,可咱们这山旮旯不能没有唢呐,干够了,干累了,大家伙儿听一段还能解解乏。所以啊!在咱们这地头唢呐不能断了种。我寻思了好久,该找一个能把唢呐继续吹下去的人了!”师傅咳嗽了两声,停了停,下面又开始有响声了。这个时候我偷偷侧目看了看蓝玉,我发现蓝玉也在偷偷的看我,他的嘴角还淌着一些笑。四目相对,我的脸唰就红了,像是心里某些隐秘的东西被戳穿了似的。蓝玉的脸没有红,他的脑袋抬得更高了,像一只刚刚得胜的大公鸡。我就升起一些不快,想还没见底呢,咋知道水底是不是石头?又想想,我的这班师兄弟里,也只有蓝玉最适合了,他人精灵,天分高,也勤苦。反正最后是他我也不会惊奇的。最后我觉得我那几个师兄也可怜,为什么师傅不全给传了呢?那样就整齐了,人人有份,个个能吹《百鸟朝凤》,焦家班、蓝家班、游家班,还不响亮死啊! 师傅又开腔了:“我们吹唢呐的,好算歹算也是一门儿匠活,既然是匠活,就得有把这个活传下去的责任,所以,我今天找的这个人不是看他的唢呐吹得多好,而是他有没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一个把唢呐吹进了骨头缝的人,就是拼了老命都会把这活保住往下传的。”师傅对旁边的师娘点了点头,师娘过来,递给师傅一个黑绸布袋子。师傅接过来,小心翼翼地从里面抽出来一支唢呐。远远地我就感觉到了这支唢呐该有的年龄了,铜碗虽然亮得耀眼,却薄如蝉翼,杆子是老黄木的。 “这支唢呐是我的师傅给我的,他已经有五六代人用过了,这只唢呐只能吹奏一个曲子,这个曲子就是《百鸟朝凤》。现在我把它传下去,我也希望我们无双镇的唢呐匠能把它世世代代地传下去。”师傅举着唢呐说。 院子里一点儿声音都没有,我只听见我的师弟蓝玉的喘息声,所有的眼睛都盯着师傅手里的那只唢呐。我相信这一刻的土庄是最肃穆的了,这种肃穆在无声息中更显得黏稠,我最后只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了。 我侧目看了看我的师弟蓝玉,他紧缩着脖子,脑袋花骨朵似的。慢慢地,他的脖子被拉长了,成了一朵盛开的鲜花,花朵儿正期待着雨露的降临,焦虑、渴望在稚嫩的花瓣间涌动着。蓦然,盛开的鲜花枯萎了。几乎就在一眨眼间,正准备迎风怒放的花儿无声地凋谢了,花瓣起来了一层死灰,花杆儿也搓短了半截。这朵刚才还生机蓬勃的花儿,转眼间铺满了绝望的颜色。悲伤一下从我的心底涌起来,我的师弟蓝玉迅速的在我的眼睛里枯萎,他的目光慢慢地转向了我。我能看懂他的眼神,有不信、不甘、绝望,当然,还有怨恨,可我看到的怨恨很少,很稀薄,星星点点的。 这时候我父亲在旁边喊我:“你呆了,师傅叫你呢!” 父亲的声音像耍魔术使用的道具,充满了意外和惊喜。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槐花串似的”跑,有人喊“焦三爷传声了”,路人听后“一张脸就怒放了”,首段这些描写巧妙突出了焦三爷“传声”仪式的吸引力。 B. 小说写蓝玉家人“比我的父母还来得早些”,看似闲笔,实则很有用心,表明我的家人也来得很早,对“我”接掌唢呐班也充满着期待。 C. 与师弟蓝玉相比,“我”的天分与专注都略有不如,但“我”最终被选为师傅的接班人,小说这样写隐含着作者对“德”“艺”问题的思考。 D. 师傅家的“院子”是小说中表现人物的舞台,在这里,不同心态不同身份的各色人物汇聚在一起,上演了一出传承传统技艺的民俗好戏。 8. 小说中说,成为班主是“对一个唢呐艺人人品和艺品最有力的注脚”。作为班主,焦三爷有着怎样的“人品和艺品”,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小说采用“我”的视角写“传声”仪式,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7. C C项“与师弟蓝玉相比,“我”的天分与专注都略有不如”错误,无中生有,主观臆断。故选C 8. ①热爱唢呐,以传承唢呐技艺为己任。他认为吹唢呐是“匠活”,要世代相传;感到自己快吹不动了就及时“传声”。②质朴明量,选新班主重视品行。他选择新班主不唯技艺,而是选能“拼了老命都会把这活保住往往下传的”。③为人谨严,坚守民间技艺的传统。对唢呐曲子《百鸟朝凤》,他严格控制使用和传播范围,只传给新班主。 9. ①“我”是“传声”仪式的亲历者,以“我”的视角来写,可以增强描写的现场感和真实性。②以“我”的视角来写,可以使小说围绕“我”的观察集中描写仪式的主要环节,使行文紧凑。③“我”的身份是徒弟,也是“传声”的竞争者,以“我”的视角来写,更能聚焦师傅和蓝玉在仪式上的表现,突出师傅和蓝玉的形象特征。④以“我”的视角来写,可以用第一人称自然而细腻地描写“我”的复杂心理,丰富“我”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