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的突破与创新多集中于诗、文、笔记等以往关注较少的文体领域,而传统的词学研究则相对较为沉寂。在此背景下,马里扬的《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一书出版,可谓为宋词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提供了珍贵的尝试。作者对其研究有着非常自觉的反省,以“内美的镶边”这一巧妙譬喻为其所做工作定位。所谓“内美”,盖指词之为词的文体特性。深入阐明这一点固为词学研究的根本要旨,然而作者自谓本书的研究并不直接探索“内美”,而将先从“镶边”的工作做起。所谓“镶边”,作者借用高友工《美典:中国文学研究论集》一书中的“外缘研究”概念加以阐发,谓其为对与宋词文体特质相关的外缘因素之考察,但又与以文献、历史考证本身为目的的“外部研究”有所不同:“外部研究,侧重于文献的整理与作家生平及作品背景的查考,而外缘研究则是在文学本体研究之内的,也可以说是文学的历史与文化的批评,不是单纯的文献与历史的研究”,其意图在于“借助文献学或历史学的方法,要来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究”。 虽以对宋词“内美”的关怀为底色,然而占据本书主体并最能体现作者研究功力的部分,仍是大量扎实、细腻甚至趋于烦琐的实证性考据工作。书中所呈现的判断与观点,皆建立在对诸如“犯曲”结构与文辞格式、王安石文集编撰、苏轼与杨绘之交往、晏几道歌词“投赠”事件等具体问题的辨析之上。在直接材料有限、史实面目不清的情况下,作者在茫茫史料间勾陈爬梳,如农民耕种般对一手文献材料一寸一寸地耐心耕耘,遂使史料间的隐晦联系逐渐显影,模糊的历史事件有了较为清晰的轮廓。 尤令人敬佩的是,虽以深厚的考证功力见长,作者呈现于书中的学术探索却不止于此。在作者看来,实证性的考据工作,应当通向对文学本质问题的揭示与阐明:“我们认为,古典文学研究当中的‘考证’本身,恐怕不只是一种态度、方式与基础,或者应该本就是一种批评。”正如作者反复所言的,“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就此去理解文本特质所具有的内在境界——这应该是极其阔大深广的”,“文学作品的内在境界,则是具备有无限的可能,历史的考证不过是通向它的一种进路”。这样一种以历史文化考证作为文学批评的研究方法,可用作者后记中所言的“词外求词”予以概括:“研究宋词,恐怕至少应该关注也算是‘词外’的两个传统:士大夫的文学传统;诗乐的文化传统。脱离了前者,‘宋’就没有着落;脱离了后者,‘词’就等同于‘辞藻’之‘辞’。”本书所实践的外缘研究,正是通过将词外的文化传统尽可能充分地纳入对词体本身的观照中,展示宋词之“内美”所具有的深邃旷远的内涵。 (摘编自姚华《词外求词,展示宋词的内在之美》,《光明日报》2018年12月02日12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相对于传统的词学研究而言,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在诗、文、笔记等领域成果更多。 B.马里扬对其研究有非常自觉的反省,《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的出版为宋词研究另辟蹊径。 C.虽说研究“内美”是词学研究的要旨,但作者自谓《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并不直接探索它。 D.古典文学研究当中的“考证”,除了是一种态度、方式与基础外,也是一种批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一篇书评,本文揭示了《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出版的背景、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学术价值等。 B.文章通过深入比较“外缘研究”和“外部研究”两个概念的异同,以此阐明“镶边”的内涵。 C.文章以农民耕种为喻,说明了马里扬整理文献的耐心细致,显得尤为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D.文章从考证功力和揭示、阐明文学本质问题两个维度,对马里扬的学术探索作了高度评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有所突破与创新,这不仅表现在学术界关注以往无人关注的领域,而且表现在少数研究者作出了新的尝试。 B.外部研究与外缘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并且其研究意图在于借助文献学或历史学的方法,要来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究。 C.说马里扬“以深厚的考证功力见长”,因为大量扎实、细腻的实证性考据工作占据《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的主体,最能体现其研究功力。 D.研究宋词,做到“词外求词”,关注士大夫的文学传统和诗乐的文化传统,就能展示宋词之“内美”所具有的深邃旷远的内涵。 参考答案 1.(3分)D(D项,“也是一种批评”不正确。原文为“或者应该本就是一种批评”,选项变或然为必然。) 2.(3分)B(“比较‘外缘研究’和‘外部研究’两个概念的异同”不正确。文章只是比较了两个概念的不同之处。) 3.(3分)C(A项,“无人关注”表述错误。B项,“借助文献学或历史学的方法,要来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究”,应该为“外缘研究”的意图。D项,充分条件不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