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智慧》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10-13 10:53
钱穆先生曾从地理生态学角度对人类文明进行了考察。通过对比他得出一个结论,农耕文明所孕育的和平、包容、中庸、多样性等文化特征将是处于文明冲突中的人类未来的选择方向。农耕文明即以中华文明为标志。所以,重新阐述中华文明的生态思想便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是从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大地而画八卦肇始,天水的伏羲庙里立着他的塑像,这是中国人最早的文化形象:一个人矗立于高山之巅,头顶是浩瀚无穷、神秘莫测的星空,眼前是广阔无垠、连绵不绝的大地、山川,人是其中一个既渺小又伟大的存在。它说明中国文化一开始就是道法自然,是人在广阔的生态环境中确立自身的存在,而不是像亚伯拉罕那样在旷野里仰望星空只倾听神的安排。因此可以说,中国文化是人类最早的生态文化。八卦是天地变化的八种景象,理解了这一点,人类便可以顺应自然稼穑、收获、生养。后来周文王将其演变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就是一年中各种气象的循环,是自然规律。这便是《周易》的思想。根据这样一种思想,商朝时中国人确立了四季,周朝时发展为八节,秦汉时演变为二十四节。
现在来看,《易经》不单是中国最早的生态哲学著作,也是人类最完备的生态文化的元典。孔子在编纂《易经》的各种文献后加入“道”“仁”“君子”“礼”等关键词,犹如在大河里扔下一块块巨石,使一部自然主义道术拥有了人道主义思想,也使天道与人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老子的《道德经》通篇讲了一个道理,即道法自然的治世理念,应当是《易经》之后的第二部生态文化的元典。儒家试图树立人的伦理形象,将人从自然界中区别开来,道家则从天地万物的变化中将人重新放置于自然界中观察,一正一反正好说明了人的存在的多维性。
这种看上去有分歧的思想在董仲舒时得到了统一,他集百家之长,将旧儒家发展为新儒家,形成了“天人感应”之观念,并依循阴阳五行学说确立了三纲五常的伦理思想,这是道法自然的社会应用。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逐渐形成。后世中国文化与西洋文化相区别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其整体观,即在天地之中确立人的关系,一方面根据自然生态的伦理构建人类社会的伦理,将人伦确立;另一方面,又常常将人重新放置于浩茫的宇宙之中,使人在理解天地、效法天地的过程中与天地浑然一体,忘却自己的主体性。
中国人关于生态哲学的观念,不仅仅停留在人类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关系以及应用在社会治理和日常生活方面,而且还深刻地体现在个体生命的本体世界。《黄帝内经》是黄帝与岐伯关于养生的对话著作。表面上看,它是一部医学著作,究其实质,仍然讲的是人如何道法自然、延年益寿,因此,也是中国人关于个体生命的生态哲学。阴阳调和、道法自然是其基本原理。
雅斯贝尔斯在考察人类轴心时期的大哲学家时发现,其他的哲学家基本都是与神交往进行思想,只有中国的老子和孔子是在道法自然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思想。而这正是今天人类生态文明时期苦苦寻找的生态思想。
(摘编自徐兆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智慧》,2018年6月16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钱穆认为,处于文明冲突中的人类未来选择方向是农耕文明所孕育的某些文化特征。
B.天水伏羲庙里的伏羲塑像是中国人最早的文化形象,也是中国生态文化的生动体现。
C.《易经》和《道德经》是两部生态文化的元典;前者重“人道”,而后者重“天道”。
D.董仲舒将旧儒家发展为新儒家,其思想对于天人合—的生态思想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2.下列对原文的论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钱穆先生的研究结论说起,自然引出“重新阐述中华文明的生态思想便具有重要意义”的观点。
B.文章不仅分析了中华文明的生态思想的形成过程,也阐述了它在社会治理、本体世界等方面的体现。
C.文章多次运用对比的论证手法,既有中国生态文化内部的对比,也有中国文化与西洋文化之间的对比。
D.文章以解决当今人类社会的文明冲突为立足点,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智慧的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四季、八节、二十四节都是从《易经》中发展而来,体现了天道与人道有机地结合。
B.儒家将人从自然界中区别开来,而道家则将人重新放置于自然界中;两者存在根本分歧。
C.《黄帝内经》既是医学著作,也是哲学著作,蕴含了阴阳调和,道法自然的基本原理。
D.雅斯贝尔斯认为老子和孔子在道法自然基础上创立的思想正是今天人类苦寻的生态思想。

参考答案
1.(3分)C【解析】“前者重‘人道’,而后者重‘天道一’不正确。根据原文,《易经》中“天道与人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道德经》通篇讲了一个道理,即道法自然的治世理念”。
2.(3分)D【解析】“以解决当今人类社会的文明冲突为立足点”分析不正确。从结尾看,本文的立足点是揭示“今天人类生态文明时期苫苫寻找的生态思想”。
3.(3分)C【解析】A项,“四季、八节、二十四节都是从《易经》中发展而来”不正确。原文为“根据这样一种思想”而不是《易经》;“体现了天道与人道有机地结合”的是《易经》。B项,“两者存在根本分歧”不正确。两者只是“看上去有分歧”,其实相反相成。D项,“老子和孔子在道法自然基础上创立的思想正是今天人类苦寻的生态思想”是作者的观点,而非雅斯贝尔斯的观点。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