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中国传统社会给人两个相互矛盾的印象”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6-25 15:10
中国传统社会给人两个相互矛盾的印象:一方面,它十分注重平等;另一方面,它又十分注重纲常伦理,表现出严格的等级秩序。不过,无论如何解释这种印象,它至少说明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同时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差异两个问题。在西方由正义原则加以处理的人与人之间平等与差异的关系问题在中国社会同样存在,而且同样也需要某种协调机制。概而言之,从功能的角度看,中国传统社会,特别是在儒家思想中,对这一关系的处理,是通过“仁”“礼”“义”三项基本原则彼此支撑、相互为用实现的。
“仁”是对他人之爱,在儒家的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所以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的基础则是对亲人之爱,所谓“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孟子进一步指出:“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亲亲,仁也。”并且孟子认为,这种爱的基础,是“不忍人之心”,即同情心。同情即同样的感情,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一心理事实的体现。因此,“仁”的生发机制,是一个推己及人,由近及远的过程,即把对亲人之爱扩展为对邻人之爱,再扩展到对天下人之爱,也就是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与“仁”所体现的“合和”精神不同,“礼”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尊卑贵贱(纵向)、亲疏厚薄(横向)的差秩格局和纲常秩序,反映“别”与“分”的一面。“礼”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是一个众人皆知的事实,“礼,国之干也。”“礼”提供了一套基本的政治架构,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有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后者因此也被称为“礼治社会”。儒家强调“礼”治,但目的不是造成一个等级森严、上下隔阂的社会,而是通过“礼”的规范与约束,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睦。
用以平衡“仁”与“礼”的就是“义”的原则。在中国传统文献中,“义”是一个含义比较丰富的概念。很多时候,它指一种最高的伦理原则。但是,“义”还有另一方面的含义,那就是在不同的,甚至彼此冲突的行为准则之间进行的权量与选择,即“义者,宜也”。权即是宜,也就是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孟子表示:“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只要是出于某项更高的的道德原则的要求,言而无信,行而不果也未必不能接受。显而易见,“义”就是审时度势,对某个具体情境之下的行为原则进行选择和判断。
(摘编自唐士其《正义原则的功能及其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实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传统社会一方面十分注重平等;另一方面,又由于纲常伦理、等级秩序而根本不可能平等。
B.中国社会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平等与差异的关系问题时,同样采用西方的正义原则及协调机制。
C.“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说明“仁”在儒家的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D.“礼”强调人与人之间尊卑贵贱、亲疏厚薄的差秩格局和纲常秩序,使社会分裂,因而人们提出了体现“合和”的“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一段引出儒家思想中“仁”“礼”“义”三项基本原则,第二、三、四段分别对“仁”“礼”“义”进行阐述。
B.文章第二段引用孟子、王阳明的名言,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有力地论证“仁”在儒家的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三段,紧承第二段内容,先在对比中阐述“礼”的内涵实质,再指出“礼”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D.文章最后一段先阐释“义”的作用及其两方面的含义,着重强调“义”是可以超越“信”的更高的道德原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通过“仁”“礼”“义”三项基本原则彼此支撑、相互为用可以解决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平等与差异的关系问题。
B.“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强调“仁”的基础则是对亲人之爱,然后才能推己及人,扩展到对邻人之爱和对天下之人之爱。
C.“礼,国之干也。”强调 “礼”在儒家思想及国家纲要方面的重要地位。儒家强调“礼”治,来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睦。
D.“义”在很多时候,是一种最高的伦理原则。“义”还可以帮助我们在彼此冲突的行为准则之间进行的权量与选择。

1.C(A“又由于纲常伦理、等级秩序而根本不可能平等”说法过于绝对。B“同样采用西方的正义原则及协调机制”理解有误,原文“在西方由正义原则加以处理的人与人之间平等与差异的关系问题在中国社会同样存在,而且同样也需要某种协调机制”,“同样存在”“也需要”不代表中国采用的就是西方的正义原则和协调机制。D“使社会分裂”于文无据;“因而人们提出了体现‘合和’的仁”强加因果)
2.D(“义”是可以超越“信”的更高的道德原则这一理解错误,“义”就是审时度势,对某个具体情境之下的行为原则进行选择和判断,“义超越信”要有一定的前提。)
3.A (“可以解决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平等与差异的关系问题”说法错误,原文“对这一关系的处理,是通过“仁”“礼”“义”三项基本原则彼此支撑、相互为用实现的”并不能说明可以解决存在的问题)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