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译书与中国近代化》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4-16 09:27
译书与中国近代化
陈志勇
译书并非始于近代。早在汉唐时期,我国就发生过大规模的佛经翻译活动,由此涌现出的一大批译著多以佛教为主,兼有其他各教。其社会意义主要是宗教的传入,宗教的传播又往往同时伴随着文化的流通,文化交流愈广泛,宗教发展也愈充分,日益广泛的文化交流推动了社会的繁荣。。
明末清初年间,西方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译著在中国出现。在耶稣会传教士中,利玛窦堪称杰出的代表。他入乡随俗,将基督教与儒教相联系,以耶补儒,以儒证耶,力求说明基督教与儒教的一致性;他还“以学术为媒”,努力用知识与文化去争取中国的士大夫,向他们展示西方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借以抬高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地位。欧洲传教士远航东来,其社会意义已远不止于宗教,而是带来了有关西方世界的新信息,西学东渐由此拉开帷幕。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对中国的扩张,西方传教士再次来华,除了翻译《圣经》以外,他们还编译各国史地和制度方面的书。传教士们继续沿用传播科学的方法,以作为他们在中国活动的媒介。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少数教民及上层官僚士大夫中间流传,内容逐步推广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其影响也日益扩大。
自洋务运动到戊戌维新时期的译书活动则由传教士逐渐转为以官方为主。尽管近代中国官方译书从林则徐便已开始,但是严格地说,由朝廷出面设置机构、组织人员,长时间比较系统地翻译西书,还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这时朝廷从事翻译工作的主要机构是同文馆和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前者译书内容以世界知识,包括各国历史、国际法和有关史论为主;后者的译书以应用科学为主。1901年,刘坤一、张之洞奏请在南京设立江楚编译局。这样,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地形成了一个官方译书系统。官方译书主要还是以应用科学为主,重点是在兵学知识、工艺制造和自然科学理论,特别是数学、物理和化学方面,这和当时的国内需求和朝廷的政策是分不开的。
由于甲午战败,国运艰辛,救国之士从日本的崛起中,感到了西洋文明的力量,更欲从译书中寻求救国之道,到处兴起的译书社团,表明译书已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译书内容由自然科学扩展到社会科学。私家译书最著名的要数严复和林纾二人。严复的译书在思想界所起的作用最为深刻,他的《天演论》为当时的思想界敲响了救亡图存的警钟。林纾是第一位用古文翻译西方文学作品的人,共译作品184种,包括许多国家的文学名著。“严林”的译著在近代西学东渐史上有着特殊的价值和重要的地位。
民国以后的译书种类、数量愈来愈多。在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以鲁迅、周作人、陈独秀等人为代表的一个译书群,陈望道《共产党宣言》的翻译,给中国思想界带来新的生机。
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中中国社会的发展虽然路经多歧,千回百折,但总的方向是与世界日益接轨,向着近代化的目标艰难而又不可阻挡地前进,这其中,译书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
(选自《国学》第39期,有删改)
1.下列有关译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一些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唐时期的一系列佛教译著主要作用在于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B.译书所带来的西学的传播与扩展,成为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动因。
C.鸦片战争后,官方及私人的大量译作不断涌现,促成了西学东渐,促进了知识分子思想的变迁。
D.从一开始,西方传教士的大量译著就以传播科学知识为核心,不容置疑地起到开启民智的作用。
2.下列对“西学东渐”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的文化思想最早通过汉唐时期大规模的佛经翻译活动传入我国,对当时社会的繁荣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B.从整体上讲,西学东渐应该值得肯定,因为它打破了封建士大夫的愚昧和麻木,使中国逐步迈向了近代化的历史迸程。
C.“严林”译著所彰显出的特殊价值和重要地位说明,西学东渐非常成功的一点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社会科学思想,进而更新了民族的社会心理机制。
D.欧洲传教士远航东来,不仅向中国传入宗教文化,还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等信息,这标志着西学东渐的开始。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译书的最早活动,始自介绍外来宗教,先是佛教,然后是其他各教。
B.鸦片战争后,由于国内的需求和朝廷的政策,官方开始比较系统地翻译西书。
C.在西方文化的启迪和催化下,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选择、编译书籍。
D.社会科学方面的译著在促进中国社会变革方面,起到的作用要大于自然科学译著。

参考答案
1.B解析:A项,“主要作用”误,原文是“宗教的传播又往往同时伴随着文化的流通”,主要作用应是传播宗教。C项,“促成了西学东渐”误,“西学东渐由此拉开帷幕”是在明清时期。D项,“以传播科学知识为核心”误,主要目的是传播宗教。
2.A解析:答非所问,因为此时还没有进入“西学东渐”阶段。
3.C解析:A项“先是”“然后”误,文中没有提及如此明显的界限。B项应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D项说法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