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噪声污染”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12-03 14:02
材料一: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对于控制噪声污染都采取了不少措施,但不可否认,控制嗓声污染还是个悬而未决的难题。相关报告显示,仅2015年国家、地方就颁布了9部环境嗓声相关标准规范,各省(区、市)制定印发了29部噪声污染防治相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国家相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开展了功能区划调整、新生产机动车噪声检验、绿色护考、达标区创建等工作。还有一些地方探索更加有效的防治模式,诸如北京采取了加强噪声污染源的日常监控、完善地方标准等手段治理噪声污染;上海建立了约700平方公里的外环区域城市嗓声地图和数据库等,也取得了一些经验。
(选自2016年9月6日《经济日报》〉
材料二:

材料三:
噪音不只是扰民,而且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在各类环境嗓音的投诉中,建筑施工投诉高居榜首,占50.1%;排在其次的则是社会生活噪音,也就是酒吧、KTV、商业、邻里等,占36. 6%。对建筑施工产生的夜间嗓音,有明确的施工规定,只要足够重视,严格执法,监督起来并不困难。更难的反而是社会生活噪音。一是城市音源复杂,噪音取证难。二是管理多头,投诉无门。噪音污染种类繁杂,其监督管理涉及环保、工商、城管、公安机关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对于嗓音的管理权限分工并不明确。还有的噪音问题,涉及邻里纠纷,公众既是噪音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噪音制造者,就更难厘清其中的责任。治理噪音污染,相关部门和公众都应该行动起来,尽快解决取证难、多头交叉管理等问题,明确监督执法的主体和责任。无论如何,噪音污染不该成为城市环保的短板。
(选自2017年6月12日《广州日报》)
材料四:
德国对于交通嗓声实行“一气呵成”式治理,从控制噪声源,到切断传播途径,再到保护受影响人群。相关部门首先规定公路交通噪声极限值,将车辆噪声监测列入每年车检,以此促使汽车厂家改进噪声设计;之后,对道路进行现代化改造,铺设低嗓音路面,在道路两旁竖起嗓声防护屏,削弱嗓声传播能力。在保护受影响人群方面,政府坚持将“保护公众远离噪音”作为城市建设的义务,规定禁止在噪音超过75分贝的地区建造房屋。此外,人们可根据“噪声地图”——一张可反映城市各区域声环境质量的地图,来选址安家落户。
日本对于噪声的防治可谓“从根源解决问题”。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保护了居民区的宁静环境,有效地减少了居民遭受嗓声困扰的几率。日本《环境基本法》针对不同区域分别作出嗓音限制的明文规定,各区域因互不干扰,落实和执行相关规定也相对容易。此外,装配式建筑在日本的普及也达到了控制建筑施工噪声的良好效果。
在美国,不断升级的嗓声污染已成为环境治理的重大挑战。其中,生活噪声是最让美国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在人口集中生活的社区,邻里间噪声纠纷事件近年来有增无减。作为法制较完善的国家,美国对人们生活中遭遇的小麻烦也有相应的“皮毛法律”管制。上世纪60至70年代,政府开始着力控制噪音污染,设立了统一噪音标准,并对恶性制造噪声的行为定性,认为企图扰乱安宁的一切喧闹声都是违法行为。
(选自2017年6月16日《中国网》)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对于控制噪声污染都不够重视,因此虽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
B. 虽然噪音类别有很多种,但建筑工地的噪音最为厉害,它不仅扰民,并且在对人的身体健康影响方面还远超其他噪音。
C. 根据材料二中城市六大功能区的环境噪音监测对比图示,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区域白天与晚上的环境噪音的达标情况。
D. 我国对于某些类别噪音的管理权限分工不明确,有些噪音问题难以厘清其中的责任,目前难以很好解决噪音扰民的问题。
E. 德国、美国等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防止噪音污染,且执行情况也很到位,这些国家再也没有出现噪音扰民的情况。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在防治城市噪音污染方面可以作哪些借鉴与改进?

【答案】
7. D
8. CD
9. ①明确监督执法的主体和贵任,解决管理多头的问题;②实行“一气呵成”式治埋,从控制噪音源,到切断传播途径,再到保护受形响人群;③搞好城市区域規划;④菜取措施.号召社会参与,削弱甚至消除噪声传播能力。如促使汽车厂家改进噪音设计.对道路进行现代化改造.运用装配式建筑等;⑤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法制建设,即使邻里之间产生的嗓音事件也有相应的法律管制。
【解析】
7. 试题分析:D项,“使居民免受了噪音困扰”错。效果应是有效地减少了居民遭受噪音困扰的几率。
8. 试题分析:A项,“不够重视”分析有误。从文中“仅2015年国家、地方就颁布了 9部环境噪音相关标准規范”等信息可以看出,从中央到地方对噪音污染都是很重视的,B项,文中只说噪音投诉中建筑工地最高,并未说建筑工地的噪音最为厉害;也并没有“在对人的身体健康影响方面还远甚其他噪音”这一信息。E项,“再也没有出现噪音扰民的情况”分析过于武断、绝对。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