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理论中有一个词叫做“间断平衡”,意指一个生态在达成平衡之后,有有相当长一个时期处于稳定状态,但一旦某种因素触发进化的齿轮,原有的均衡就被打破,系统进入不稳定状态,各部分相互反应,直到新的平衡形成。生物学家将这这种新旧之间的交替称之为:“蹦移”。。 技术进步类似于生态演化。继漫长的农业社会之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在工业时代,人类已见证和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现今,我们正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入口处。信息技术正在颠覆既有的平衡态,人工智能和认知技术的发展、机器深度学习、3D打印等新技术的发明,正在将“未来”带到世人面前。新、旧技术革命之间的转移正在发生。这是技术的“蹦移”。 全球化发展类似于生态演化。一般认为,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已经历了两轮全球化历程。第一轮是以英国主导,主要表现是在全球范围内开拓殖民地,掠夺原材料;第二轮以美国为主导,主要表现是贸易全球化以及与之伴随的资本、信息、人才的全球流动。而现在,美国主导的第二波全球化正在遭遇其本国人民的抗拒,也进入到逆向时期。但如果从大历史的角度看,全球化作为一种秩序,一旦展开,就不可能主动或被动地回到原点,最多是变化一种发展形式,更换一批演员。以当前的情势论,中国正走近世界舞台的最中央。这是国家的“蹦移”。 新旧交替之际,面对不可知的未来,任何人都难免彷徨、犹豫甚至害怕,这是可以理解的。今天我们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可能类似于两百年前欧洲农民面对蒸汽机时的心情。但历史已经证明,人类社会在不到两三百年工业时代所创造出的财富,远远超过了以往数千年之中农业时代创造财富的总和,今天一个普通人可享用汽车、冰箱、飞机、高铁等工业制成品,在封建时代即使帝王权贵也不可得之。由技术进步而促成的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涓滴”效应,虽然不可能如一些经济学家所预期的那样有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但假以时日,还是能将大多数人置于共享技术进步的好处之下的。这是增长的“蹦移”。 从长周期的角度看,经济衰退源于技术红利的渐渐消失,“低垂的果实”被采摘完毕,而要走出衰退、迎来下一个繁荣,唯有创新和技术进步。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的交替期,需要准确认识技术革命的演变方向以及其对我国转型升级的重要性,需要发挥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的能动性,主动清除那些不合时宜、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冗余,来为新技术的成长壮大开辟空间,留足空间。这样做的结果,就可能迎来几十年连续的增长与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共同富裕。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政府2013年以来始终矢志不渝推动的“放、管、服”改革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在极大的程度上释放了企业与个人的活力与创造性,一方面在中国经济下行之行稳住了对于全社会重关重要的就业,另一方面创造出人人都有可能和条件为自己的梦想与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的伟大时代。我以为,这就是最大的包容性增长。 (摘编自冯俏彬《即将到来的大变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间断平衡”是指在平衡状态下,进化的齿轮一旦被某种因素触发,各部分会相互反应直到新的平衡产生。 B.人类社会从漫长的农业社会进入工业时代已经见证和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 C.现在,美国主导的第二轮全球化遭遇本国人民的抗拒,经济逐年衰退,进入了逆向时期。 D.近年来“放、管、服”改革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释放了企业与个人的活力与创造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四段用三个“蹦移”审视新旧时代的变革,分析了技术进步、全球化发展和人工智能等的巨大作用。 B.文章在论证技术的“蹦移”时,重点分析了信息技术革命对打破平衡态的重大作用。 C.文章用普通人可享用的工业制成品远超帝王权贵为例,意为证明现代普通人比古代帝王的生活质量还高。 D.文章在最后一段提出了我们需要准确认识技术革命的演变方向以及其对我国转型升级的重要性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球化如果展开,就不可能主动或被动回到原点,就会变换成一种新的发展形式或更换一批演员。 B.如果假以时日,因技术进步而促成的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涓滴”效应可以将大多数人置于共享技术进步的好处之下。 C.经济衰退源于技术红利的渐渐消失,只有创新和技术进步,瞳出经济衰退,迎来下一个繁荣。 D.既稳住了对于全社会至关重要的就业,又为人人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人生价值创造条件,就是最大的包容性增长。 答 1.A(B项,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都是工业时代的,时间错位。C项,“经济逐年衰退”于文无据。D项,“全面释放”错,选项范围扩大,原文是“极大的程度上释放”。) 2.C(文章以此证明信息技术时代创造的财富速度快。) 3.A(选项将或然变成了必然,原文是“至少是变换一种发展形式,更换一批演员”,它说明“变换一种发展形式”是最起码会出现的一种情况,还可能不是这一种,还有其他种情况。另外,“变换一种发展形式”和“更换一批演员”是同时出现的,其间不能“或”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