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官印为何由方变圆? 在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圆形官印出现之前,方形印章是不二之选。但是,方形印章在当代中国却有了不同命运,仅存的硕果是人民币背面的“行长之章”和“副行长章”,而圆形公章已通行于世。 中国最早的印章出现于春秋时期,当时文字写在竹简上,印章主要是用来钤印封泥,起到保密作用。《周礼•地官•司市》有“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的记录,当时公私印章都可以称为“玺”。秦始皇规定玺为天子专用,臣民印章只能称为“印”。 中国印章图案最初完全由文字组成,字形的形体美对印章布局之美起决定作用,最常见的是篆书,宋元以后隶书、楷书和各种宋体书也开始出现在印章中。由于汉字本身结构,无论采用何种文字入印,汉字整体形状都呈方块状,为体现对称之美,从秦代到明清,皇帝、王侯、官署的正式印章都是方形的。 《大明会典》和《大清会典》对印章的规格和尺寸做了规定。皇帝、皇后、太后、太子、亲王的玺印称为“宝”或“玺”,用玉和金制作,印钮为龙或龟。正一品至九品官员的印章用银或铜铸造,印的边长从三寸四分到一寸九分、厚度从一寸到二分二厘不等。文官的印钮均为直钮,只有御史的印钮上面有穿孔,而总督、将军等高级武官的印钮为虎钮。 古代玺印中青玉地位高于白玉。明初六玺中,等级高的天子之宝、信宝、行宝是青玉制,次一级的皇帝之宝、信宝、行宝是白玉制。金玺再低一级,主要是皇后、太后、太子用。这些宝玺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比如祭天时用“皇帝奉天之宝”,颁发诏书用“皇帝之宝”,祭享百神用“天子之宝”,调兵征伐用“皇帝信宝”,调发番兵用“天子信宝”,册赏赐劳用“皇帝行宝”,册封藩邦用“天子行宝”等。 《大明会典》中记栽的明朝传国宝玺有二十四方。清朝的传国玺在乾隆时期最终完备,大体上仿照明朝,但增加了一颗“大清嗣天子宝”•变为二十五方宝玺。此外,乾隆帝传位嘉庆后,又用青玉制作了一方“太上皇帝之宝”,但这方宝玺只使用了一代。 1912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制作了五方印玺。1927年国民政府完成北伐后,着手制作五方新国玺,其设计尺寸均大于袁世凯时期的旧玺。1949年以前中国普遍使用方形公章,例外情况:一是圓形的邮政印章(邮戳),一是中国海关日戳。目前收藏于国家博物馆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印应当可以算作中国最早的圆形官印。它与传统中国印章最大的区别是将图徽符号加入印章,打破了以往中国印章只有文字而无图徽符号的结构,为追求对称以及必须将镰刀锤子图案置于中央,只能选择圆形。 实际上在50年代前半期,新政权各级机关和地方政府所使用的印章都是方印,但是到1955年之后统一改成了圆形公章。等级最高的是国印,直径七公分,中央为国徽,国徽外刊印“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字,使用时由国务院报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钤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秋时期,为保证写在竹简上往来信件的保密性而使用封泥,“钤印”应运而生。 B.“玺”为天子专用,臣民印章称为“印”,明淸时期皇后、亲王的印章也可称为“玺' C.我国古代正式印章采用方形,主要由印章上汉字字形的形体美、印章布局之美决定。 D.明清前各朝代对印章的规格、尺寸、材质都有明确规定。明清时代的规定更具体严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官印的形状为主要内容、以历史沿革为主线呈现了中国官印的演变与发展。 B.文章以我国官印“由方变圆”的演变为论题,阐述了不同的形状所代表的不同意义。 C.在论述过程中使用很多具体可考的实例,就增强了材料的权威性和观点的说服力。 D.对于官印形状,文章先综述观点,接着介绍印章起源,最后分析“由方变圆”的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要根据一方文物印章推断其使用者,其材质、尺寸、印钮等细处特征均是重要参照。 B.明初,宝玺需要做出之宝、信宝、行宝等三种类型以供使用,这是因为不同的玺用途不同。 C.我国第一枚圆形官印将图徽加入印章,为追求对称及必须将图案罝于中央,只能选择圆形。 D.1955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印也改成了圆形,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才有资格使用。 参考答案 1.A(B错误在于秦始皇之前公私印章均可称“玺”;C主要由布局美(对称美)决定;D明清时期开始有严格规定,历朝历代的要求原文无据。) 2.B(无中生有,文章对于方形、圆形所代表的意义未有涉及。) 3.D(理解错误,国印由国务院报请国家主席使用。) |